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疲源性传染病,该病的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人畜的病死率为100%.狂犬病的流行范围广,而亚洲国家是狂犬病的高发地区,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病率,本文分析了狂犬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特征、近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分析我国近年狂犬病防治效果与狂犬病防治难点,从而提出我国当前狂犬病防治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达到100%。目前,对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犬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犬的狂犬病免疫覆盖率低于70%,是诱发人类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017年全国共报告502例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西南及东南地区是我国人和动物狂犬病高发区域,其中广西发生41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位居全国第四。为了解广西区警犬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的发病机体及狂犬病的免疫学三方面对狂犬病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希望能为以后狂犬病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防控狂犬病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文山州狂犬病流行情况,简要论述了狂犬病的危害、防治情况和存在问题,重点介绍了狂犬病的防治对策,为消灭狂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炎铭 《北方牧业》2013,(12):24-25
1伪狂犬病最新流行动态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致病因子,造成伪狂犬病(PR)在全国大范围的传播流行,伪狂犬病病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使猪病的感染流行复杂化。近年来一些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失败,猪伪狂犬病与其他疫病的混合感染不断涌现,使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形势面临新的挑战。伪狂犬病并没有消失,而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人间狂犬病流行状况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收集1990~2006年的全国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及部分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的狂犬病流行状况及其趋势。从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的人间狂犬病目前又逐渐处于新的一个发病高峰。由于狂犬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和狂犬病的高死亡率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狂犬病病毒与流行病学的总结分析,为狂犬病病原的研究与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通过调查和依据有关狂犬病方面的资料,文章分析湖南省狂犬病流行特点,狂犬病发病上升的因素及防制的策略,并探讨狂犬病的综合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年4月的专刊登载:尽管医学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最近十年,狂犬病(尤其是犬的狂犬病)正在世界各地蔓延。我国的一些地区,近些年来狂犬病的流行也相当严重。为引起各方而的注意,现将狂犬病的流行概况简介于下。一、国外狂犬病流行概况1961~1971年菲律宾有253人死于狂犬病。1972~1976年间,欧洲有621人患狂犬病,其中96.3%都集中在城市;拉丁美洲每年有1.2~1.5万动物患狂犬病,其中狗的狂犬病占95%,每年有300人发生狂犬病。西半球大约有25万人,因受狂犬病侵袭而接种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人兽共患病,也是我国目前患病率与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之一。人类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来源于患狂犬病或携带狂犬病病原的动物,因此有效防控动物狂犬病是消灭人感染狂犬病的重要途径。该文主要分析对动物狂犬病进行检测及防控的措施,以期进一步加强我国兽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或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潜伏期较长,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常常因严重的脑脊髓炎而以死亡告终。1消灭传染源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犬狂犬病的控制,包括对家犬免疫接种和野生犬预防是控制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很多国家控制和消灭狂犬病己证实了这一点。普及防治狂犬病的知识,提高对狂犬病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目前,对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全世界所有报告的动物狂犬病病例中约有95%是在犬,超过90%的人死亡归因于狂犬病犬,大规模疫苗接种是犬狂犬病防治的主要方法。犬的狂犬病免疫覆盖率低于70%是诱发人间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017年全国共报告502例人狂犬病死亡病例,狂犬病疫情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四省依然是我国人和动物狂犬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犬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报告的狂犬病死亡人数有5.5万例左右,但实际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该统计数字。目前除日本、英国、夏威夷等国家和地区没有狂犬病发生以外,狂犬病呈世界性分布流行。我国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的年报告狂犬病死亡人数均在2400人以上,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狂犬病的流行不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狂犬病可以预防控制,本篇论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狂犬病防控现状及我国现阶段狂犬病防控缺陷的论述,结合工作犬社会化训养区域当前的现状,建立工作犬社会化训养区域的狂犬病防控框架,进而建立社会化训养区域狂犬病防治监控体系。这样有利于确保工作犬社会化训养区域不暴发狂犬病,巩固工作犬社会化训养成果的可持续顺利开展,为创建有中国特色警犬训养使用模式积累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4.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或恐水症,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病死数量和病死率高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2000年前后,连云港市人狂犬病疫情处于全国前列,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连云港市结合本地狂犬病流行现状及严峻的防控形势,通过连续十余年实施犬类狂犬病综合防控措施,狂犬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犬类狂犬病发病率较2002年分别下降了81.2%、狂犬病免疫抗体合格率提高到89.1%,狂犬病综合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中国兽医网、中国畜牧水产报、江苏农业网、连云港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5.
野生动物狂犬病及其媒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病毒的感染者和储藏宿主。食肉目动物包括5个科16种野生动物感染狂犬病,以犬科和猫科最为易感,其中犬科动物常成为人狂犬病的传染源。翼手目中6个科14种蝙蝠感染狂犬病,是其他动物和人狂犬病的病毒库,在病毒传播中具有载体作用。目前,野生动物狂犬病的控制还有一定难度,对人有一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害人或动物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加强犬类动物狂犬病免疫是预防人畜感染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基于此种情况,将针对基层狂犬病的防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减少狂犬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意识障碍,怕水,精神狂躁不安,最后衰竭死亡,患病犬死亡率为100%.虽然对狂犬病的预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仍然不时地有狂犬病发生.据统计,1995年~2004年全县共发生犬患狂犬病56例,人患狂犬病死亡37人(见表1).为了有效地防止我县狂犬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对全县近十年来发生的狂犬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做好狂犬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直接接触性、急性严重威胁犬及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一旦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犬猫抓伤或咬伤,有30%~70%的概率感染,发病死亡率达百分之百。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其传染源主要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患有狂犬病的病犬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躁、流涎和意识丧失,最终全身麻痹死亡。控制好动物狂犬病就能控制人狂犬病。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犬类狂犬病免疫工作,目前城区犬类狂犬病做到了应免尽免。据统计, 2013—2017年南京市城区犬猫狂犬病免疫量达20.83万只次,未发生疑似狂犬病病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狂犬病的发生频繁,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一定要做好狂犬病的防控工作,保证人民身体安全。1狂犬病的概述及危害狂犬病又叫恐水症、疯狗病,它是世界性古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以引起任何动物均发病的烈性传染病,我国把狂犬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狂犬病的死亡率几乎是100%,并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疫病的痛苦程度和死亡率能和狂犬病相比。我国每年大概3000人感染狂犬病,感染率和死亡率位于全世界第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在人主要表现为急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100%。目前对狂犬病病毒感染和狂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还很不透彻,但近年来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主要涉及狂犬病病毒受体、神经细胞功能失调的原因和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狂犬病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狂暴型和麻痹型狂犬病的发病机制,这些都将为狂犬病的治疗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