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克强 《河南农业》2014,(23):35-35
<正>汤阴县玉米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粗缩病、茎腐病、瘤黑粉病、锈病、玉米螟、黏虫、蚜虫、蓟马、灰飞虱、地下害虫等,这些病虫害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几年粗缩病、锈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多种有害生物混合发生,现结合汤阴县实际研究探讨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一、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播种期预防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粗缩病、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地下害虫等。(一)药剂拌种市场上销售的玉米种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夏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和玉米粗缩病等和主要虫害玉米螟、粘虫、蚜虫、红蜘蛛等的发生症状和防治方法,以期指导夏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玉米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包括玉米大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粘虫、玉米螟、地下害虫等,并总结了无公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病虫害种类很多,大宽病、小斑病、病毒病与丝黑穗病等是玉米的主要病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红蜘蛛、蚜虫、地下害虫等。以下本文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肃州区制种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种玉米已成为酒泉市肃州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之一。2008年肃州区制种玉米面积已达7313.3hm^2,占全区制种作物总面积的64.7%。随着制种玉米的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也趋于多样化偏重发生,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为害程度日益加重,严重影响着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现根据近几年的调查与实践,对肃州区制种玉米的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山东地区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通过淄博地区采集信息观测,分析两大玉米病害发生规律,探索提出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秸秆深翻和免耕覆盖对玉米土传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深翻和免秸覆盖对玉米土传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逐年加重玉米茎腐病发生;丝黑穗病流行年份,免耕-秸秆覆盖较秸秆深翻减轻丝黑穗病危害;玉米螟的危害随还田年限增加逐年加重;秸秆还田增加玉米产量,但在病虫害流行年份免耕秸秆覆盖出现减产。  相似文献   

8.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9.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都有病虫害发生,世界上玉米主要病虫害大约有100余种。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是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瘤黑粉病;主要虫害是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玉米螟、玉米蚜虫、蝗虫。这几种玉米病虫害经常发生,危害严重,因此搞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品质,是保持黑龙江省玉米发展势头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经常发生的两种主要病害,常常同时发生,许多人常将丝黑穗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在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者的症状、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有很大区别,因此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若不能准确区分二者,势必会影响防治效果。一、症状区别1、发生时期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一般到穗期出现典型症状;而玉米黑粉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2、受害部位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为害部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玉米田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玉米覆盖田病虫草害发生消长动态及为害情况,探讨了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玉米螟是危害玉米较重的常发性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平均减产10%,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做好玉米螟防治工作对提高粮食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旱地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的大田试验表明 ,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 ,其中以秸秆地膜二元单覆盖效果最佳 ,比对照增产 54.5% ,整秆半耕半覆盖增产4 0 8% ,秸秆地膜二元双覆盖增产 36 .0 %  相似文献   

14.
氧肟酸在植物抗虫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氧肟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的植物次生代谢物 ,与植物抗虫性关系密切 ,现已明确氧肟酸与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 (Hubn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 (Guenee)、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 (Fitch)、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 (Rond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 .)、麦无网蚜Metopolophiumdirho dum (Walker)和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 .的抗性有关。丁布 (DIMBOA)作为氧肟酸的主要类型 ,主要通过抗生性或不选择性在植物抗虫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稻草覆盖对稻茬免耕秋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玉米登海11号为材料,通过稻田免耕覆草栽培试验,研究了稻草不同覆盖量对湘南丘陵稻作区稻茬免耕栽培秋玉米的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明显增强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和玉米叶片光合势,增加叶绿素含量,对提高玉米产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建议早稻茬免耕秋玉米栽培的稻草覆盖量在9 000~12 0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水平和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根系互作对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 和根系互作可增加玉米成熟期单株绿叶面积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且根系互作的作用随覆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玉米成熟期的植株含水量和根伤流显著受到覆盖的影响,而受根系互作的影响不显著(P>0.05);覆盖和根系互作可提高玉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相同隔根处理下,T1和T0间的差异显著;覆盖和根系互作可改善玉米产量各构成因素,并提高成熟期单株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相关分析发现,玉米单株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伤流速度、光合速率均与产量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得出,覆盖和根系互作有利于改善玉米生理特性,提高产量,且根系互作的优势作用随覆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增产效应,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比分析了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S+M)、秸秆还田(S)、全覆膜垄膜沟播(M)、秸秆不还田不覆膜(CK)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最为显著,且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两者耦合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最大;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随玉米生育期推移,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同时,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S+M>M>S>CK,与CK相比,S、M、S+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1.84%、37.83%、45.13%,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节水增效增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Asian corn borer,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6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st of maize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basis for Asian corn borer resistance. The study included 162 F2:3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Mc37 (resistant) × Zi330 (susceptible) and field data were collected in 2004 and 2005. A linkage map was constructed from 118 SSR markers. Combin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analysis combined across environments was performed by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method (CIM). Four QTLs with additive effects were detected for resistance to Asian corn borer leaf feeding damage in chromosome bins 1.08, 2.04/05, 4.01, and 10.04. Three putative QTLs were detected for Asian corn borer stalk damage in chromosome bins 1.01, 2.05, and 9.01. Maize resistance to Asian corn borer and European corn borer, O. nubilalis (Hubner), may share a common mechanism. Genes responsible for DIMBOA biosynthesis are in chromosome bin 4.01 and may increase the observed resistance to Asian corn borer leaf feed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模式烟田对烟草病虫害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选取稻草覆盖烟田、地膜覆盖烟田和不覆盖烟田,分别于地膜覆盖田破膜时、团棵期、中部叶成熟采摘期进行3次定点调查。[结果]对虫害的影响而言,烟蚜在地膜覆盖烟田较稻草覆盖和不覆盖烟田有较大程度降低,斜纹夜蛾在地膜覆盖烟田有提早加重发生趋势,而不同覆盖模式对烟青虫和地老虎的发生影响不明显。对病害的影响而言,花叶病在中部叶成熟采收前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烟田较不覆盖烟田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气候斑病和赤星病稻草覆盖烟田较地膜覆盖烟田和不覆盖烟田较明显降低,而不同覆盖模式对黑胫病影响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烟田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整秆深埋还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旱地土壤存在"旱、薄、瘦"三大问题,为了探索开深沟、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技术对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了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玉米种植试验。试验设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和开深沟不埋秸秆起垄覆膜2种模式,通过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收获期玉米生育指标和产量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指标显著改善,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