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玉米作物秸秆覆盖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9个试验点的结果统计表明:玉米覆盖小麦秸秆,马铃薯秸和地膜,与露地对照比较,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并且覆盖生物秸秆能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水分,平稳土壤耕层温度。  相似文献   

2.
阐明地膜和稻秸覆盖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冬作马铃薯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以‘费乌瑞它’和‘闽薯1号’为试材,设置4种覆盖栽培方式,分析各处理产量、营养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和稻秸覆盖处理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3.2%~15.8%和13.7%~30.9%,总产量分别提高3.2%~18.1%和14.8%~21.9%。黑膜覆盖处理下的块茎淀粉含量最高,较对照显著提高15.9%~19.3%;黑膜和稻秸覆盖有助于提高块茎维生素C含量,相比对照增幅分别为10.1%~39.6%和26.7%~36.1%。覆盖栽培明显抑制马铃薯田间杂草发生,黑膜、白膜和稻秸覆盖处理杂草鲜重较对照分别下降66.4%~77.6%、32.4%~34.5%和25.9%~37.4%,其中黑膜覆盖的杂草鲜重防效最明显。综上,地膜和稻秸覆盖有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采用黑膜覆盖还有利于改善块茎品质,而且具有明显的抑草效果。  相似文献   

3.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旱作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花白’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CK)、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5种覆盖材料来研究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裸地(CK)相比,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4种覆盖材料处理下耕层土壤(0~ 25 cm)日平均温度提高2.02、1.67、1.40、1.47℃;各覆盖材料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耕层土壤(0~25 cm)平均含水量提高3.12%、2.00%、1.92%、2.48%;各覆盖材料较对照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加6.25%、21.18%、17.07%、31.71%。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层的温度、土壤含水率以及马铃薯产量,在不同覆盖方式中,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优质高产玉米PZH-15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免耕、秸秆覆盖翻耕和覆膜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料用量条件下,秸秆覆盖和薄膜覆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显著增加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势,增强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同时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与最终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秸秆覆盖比免耕全生育期平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7.1%,籽粒产量增加15.3%,薄膜覆膜分别比免耕和翻耕残茬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20.1%和12.1%,最终籽粒产量增加26.8%和10.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稻草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稻草编织物覆盖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上的作用,笔者于2008-2010年在雨季对不同覆盖方式下径流小区径流量、侵蚀量进行监测,以及对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各种生物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雨强越大,径流量越大,侵蚀量也越大;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稻草编织物覆盖的小区年均径流量为295.98 m3/hm2,侵蚀量为3.95 t/hm2,分别比无覆盖小区减少64.11%、94.01%;在中强度降雨下,稻草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蓄水保土的作用更为显著;稻草编织物覆盖对玉米生长有增产效应,2010年覆盖种植玉米理论产量为11.14 t/hm2,实际产量为10.42 t/hm2,比无覆盖种植分别增产47.5%、45.7%。说明坡耕地玉米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的情况下,小麦-玉米两熟制最佳补充灌溉量为1 200~1 800m3/hm2。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表明,秸秆覆盖与保水剂相结合,并进行适量补充灌水有利于改善和补偿土壤水分,而且有影响全年作物生长的趋势。玉米收获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有所下降,表明种植夏玉米应追施适量磷、钾肥,同时加大夏季作物秸秆的还田量,以提高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贵州优质高产玉米PZH-15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免耕、秸秆覆盖翻耕和覆膜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料用量条件下,秸秆覆盖和薄膜覆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显著增加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势,增强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同时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与最终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秸秆覆盖比免耕全生育期平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7.1%,籽粒产量增加15.3%,薄膜覆膜分别比免耕和翻耕残茬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20.1% 和12.1%,最终籽粒产量增加26.8%和10.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鸟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冬种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的出苗期最早:不同处理中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免耕稻草覆盖8cm或免耕覆盖稻草2cm后盖玉米秸秆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20.51%;其次为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11.53%~14.10%。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5~3.60 kg/(mm.hm2),其中,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最好,提高2.70~3.60 kg/(mm.hm2);说明合理的技术集成是提高降水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节水技术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效果最好。同时,合理的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耕层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否则将导致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新型耕作模式下四川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方法,通过以传统翻耕为对照,连续5年定田定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田杂草种类基本相同。免耕不覆盖处理的杂草数量最多,翻耕次之,免耕覆盖稻草最少。小麦田杂草有2个出苗高峰:小麦播后2~3周有一个大的出苗高峰;播后6~7周有一个小高峰。不同耕作方式下杂草对小麦株高和分蘖无明显影响;免耕覆盖稻草与翻耕处理的小麦产量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免耕不覆盖处理。说明免耕覆盖稻草既可以显著降低杂草发生数量和为害,同时又可以明显增加小麦产量,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Water‐saving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are inevitable in the wake of severe water shortage in rice‐growing regions of the world. Mulches can improve water productivity,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through increase in water retentio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role of mulches (plastic and straw)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water‐saving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in comparison with no mulch used and conventionally irrigated transplanted rice. Water‐saving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in this study comprise aerobic rice and transplanted rice with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These systems saved water (18–27 %) with improved water productivity more tha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However, these systems caused a yield penalty of 22–37 %; nevertheless, these yield losses were compensa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ulches under water‐saving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Both plastic and straw mulches were helpful in improving moisture retention and water productivity (0.18–0.25 kg grain m?3 water) relative to non‐mulch treatments (0.19–0.29 kg grain m?3 water). Mulch application was also helpful i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non‐productive tillers and sterile spikelets,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ve tillers, kernel number and size, and kernel quality. Plastic mulch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straw mulch in improving water retention, water productivity and reducing spikelet sterility. In conclusion, the mulching improved the soil moisture retention, and thus enhanced the rice water productivity, spikelet fertility, paddy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This signifies the importance of mulching in water‐saving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冬种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 ‘闽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不同品种和栽培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不同处理间商品薯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闽薯1号’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的鲜薯产量为39.39 t/hm2,增产44.23%,大中薯率高达95.2%,生育期缩短5天,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1.66万元,增产增效最为显著。其次是‘闽薯1号’地膜覆盖栽培,‘紫花851’常规栽培处理最低。(2)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大中薯率和商品率表现依次为稻草包芯+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常规栽培。(3)同一栽培方式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依次为‘闽薯1号’>‘紫花851’。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产增效显著、增温保墒、保水防旱、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和防霜冻害等优点。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采用稻草包芯+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综合抗旱栽培技术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值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不同抗旱栽培技术对烤烟的保肥保湿增温效果,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应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秸秆双覆盖、前膜后秸秆覆盖、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指导大面积烤烟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地膜秸秆双覆盖、地膜覆盖,可改善烟株生长的环境条件,保湿、保肥、增温效果明显,有效降低烟株生育前期的干旱胁迫,促进烟株早长快发;秸秆覆盖和移栽时施用保水剂,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而抗旱作用力减弱,秸秆覆盖可有效降低烟叶底烘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适宜黔东南州马铃薯覆盖栽培方式,进行了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4种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产量最高,达2 987.5kg/667 m2,较不覆膜不盖稻草的对照增产30.7%,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则次之,分别比对照增产15.2%和13.6%.得出黔东南州冬春作的推荐栽培方式是有稻草的条件下,采用稻草加地膜覆盖的方式较好;缺乏稻草时,可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西双版纳季节性干旱对‘东试早’柚开花结果的影响,以10 年生‘东试早’柚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连续2 年开展黑地膜覆盖、白地膜覆盖、杂草覆盖、添加保水剂和常规管理措施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抗旱措施对柚子园土壤容重、营养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处理下不同土层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而覆盖薄膜后土壤容重最大,孔隙度最小。不同处理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差异较大,覆盖处理均能增加土壤铁、锌元素含量,而覆草处理更能增加土壤表层大量元素及钙、硼等元素含量,保水剂处理能减缓中微量养分下降的趋势。各抗旱措施处理均能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其中以黑膜处理的坐果率和产量较对照增加最为显著,比对照分别提高了91.7%和56.9%。覆盖处理对单果重及可食率影响显著,进而影响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和还原糖,而对果形指数、囊瓣数量及种子数影响不显著,其中覆草能显著提高总糖、Vc 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8.7%、18.2%和11%。  相似文献   

16.
不同覆盖方式对植烟土壤温度和水分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保水措施对烟地土壤水分及 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干旱地区寻找较好的烤烟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率、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还田均能增加干旱季节土壤的含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生长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最优,后期以秸秆覆盖和还田效果略好;几种措施均能显著的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和还田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的提高烤烟的产质量,产值分别较秸秆还田、常规对照和地膜覆盖提高7.5%、18.2%和37.6%。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作用,值得在干旱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栽培中,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以及杂草问题十分严重。为筛选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马铃薯专用地膜,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为供试材料,在2013—2015年进行大田定位试验,设置黑白配色地膜(BW)、透明生物降解地膜(BI)和普通聚乙烯地膜(CK)覆盖3个处理,研究其抑草与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BW和BI分别减少杂草密度44.1%~58.5%和26.7%~38.3%。马铃薯生育前期,CK增温效果明显;在淀粉积累期,BW的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小,控温效果显著。干旱年份(2014)BW保墒效果显著优于BI和CK。与CK相比,降水正常(2013)和干旱年份BW分别增产6.2%和8.2%;干旱年份BI增产7.1%;而湿润年份(2015),不同地膜处理间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BW处理淀粉含量提高18.3%~37.6%,BI提高7.0%~28.9%;BW维生素C含量提高1.0%~4.3%;BW与BI均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中蛋白质含量。因此,用黑白配色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可降低膜下杂草密度,创造更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马铃薯增产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淹水和无水层栽培,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提高,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以覆盖效果较好。秸秆还田处理的后茬油菜产量比不施秸秆的提高1.8%~9.3%。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常规淹水多于无水层栽培,但秸秆还田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无水层栽培比常规淹水栽培的土壤有机质等养分提高,说明无水层栽培条件下更利于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和土壤对养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