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稻生产成本逐年抬高,不断压缩利润空间,制约水稻产业发展,降低稻农的种植积极性,更影响粮食安全。比较分析了近年中美日稻谷生产成本收益结构和生产效率变化趋势,发现:从结构上看,与美、日相比,中国稻谷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低、劳动力成本高、土地成本不稳定、化肥投入比重较高、信贷支持弱、科技进步贡献偏低;从近30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投入产出比率呈下降趋势,土地产出率的增长速率远低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低于日本,反映中国水稻资源条件和技术创新应用、管理体制机制在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的作用效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中国水稻产业发展需要基于规模经营和小户经营长期并存的背景,分类推广适用发展模式,加快地方适用品种和绿色高产技术推广应用,持续实施水稻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 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细粮作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工业的发展,对大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如何在现有的水田面积上生产出更多的稻谷,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是摆在我们科技人员面前的严峻课题。只有找出限制水稻产量的因子,制定相应的对策,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1丹东地区水稻生产的限制因于丹东地区共有水田面积8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东港市。由于受某些限制因子的影响,水稻生产水平一直不高。影响我市水稻生产的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1.亚土壤肥力降低,渗透性差我市稻区土壤比较肥沃,有利于水稻生产。但从包产到户后,一些稻农…  相似文献   

5.
创新发展湖南优质稻米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是全国水稻的重要生产区 ,水稻种植面积387万hm2、稻谷总量2560万t,面积、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3 %和14.4% ,相当于北方14省水稻生产总和 ,相当于泰国的水稻生产总量 ,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生产总量一直稳居全国首位。水稻是湖南农业的优势产业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稻谷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 ,占人平纯收入的35.3% ,为农业经济总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石支撑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湖南始终抓住水稻这一优势产业 ,坚持不懈地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的产业思路开发优质稻米 ,全面提高稻…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其生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稻农收入的高低。1998~2000年我们在对大庆市水稻病虫草鼠害调查过程中发现 ,水稻潜叶蝇是威胁大庆市水稻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 ,每年发生的面积都在2万hm2 左右。为了摸索出防治潜叶蝇较好的药剂与省工增效的  相似文献   

7.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综合种养主要是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通过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收入来增收。在泰州,主要示范应用技术模式为稻田养鸭、稻田养鱼和稻田养小龙虾,相比单纯种稻,这3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61.7%、215.2%和255.5%。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增加了农户养殖生产成本和风险,建议各地应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轶修 《北方水稻》2020,50(1):51-52
近年由于季节性水资源不足,农资涨价,人工费用高,育秧、移栽技术环节等因素的制约,阻碍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水稻旱直播模式因其减少了传统移栽种植的育秧、插秧等环节,节水的同时实现了水稻生产降本增效,深受广大稻农欢迎。为了规范水稻旱直播种植技术,结合近几年试验示范推广经验,对直播技术中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探讨,供广大稻农和业界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浙江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在中国的前列,其经验对全国的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方法】基于浙江省2010-2019年的跟踪调查,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生产环节外包的时空变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时间发展来看,浙江省水稻生产环节外包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13年以来上升速度放缓;从空间特征来看,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生产环节外包起步早、发展快,近年来其他省份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与浙江省的差距逐渐缩小,浙江省的先发优势减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增强。就影响外包的因素而言,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水稻种植从业时间等个体特征对浙江省劳动密集型环节外包的影响小于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稻农年龄增长和从业时间延长对浙江省水稻技术密集环节外包有负向影响;水稻种植规模、家庭相对收入对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受轻简化稻作技术发展趋势影响,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结构发生改变;农地流转和生产环节外包作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两种方式,两者相互影响,长期并存;农户个体特征对稻农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决策的影响逐渐削弱,群体效应开始凸...  相似文献   

10.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稻谷价格、生产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需求优质安全稻米,社会各界要求水稻绿色生产。为实现水稻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加强优质高产、肥水高效利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防控、新型稻作制度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水稻稳产高产基本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丽敏 《中国稻米》2007,(1):68-69,73
针对黑龙江省近几年水稻生产灾害发生频繁、发生范围广,致使稻谷产量及品质都发生丁大幅度下降的这一现象,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稻作发展的现状及影响稻谷产量、品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稳产、高产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中后期,在南亚、东南亚、东亚和南太平洋群岛等地,褐稻虱(BPH)Nilaqar-Vata Lugens(Stal)虫口猛增,上升为水稻的主要害虫。它不仅直接为害水稻,而且是水稻草丛矮缩病毒的传播媒介。伴随着褐稻虱的猖獗,水稻草丛矮缩病大流行,加重了对水稻生产的威协。据197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召开有关科学家座谈会保守的估计,上述地区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印尼、菲律宾、日本、南朝鲜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等,由于褐稻虱猖獗和水稻草丛矮缩病的流行,造成稻谷损失  相似文献   

13.
持续一定时间的深水灌溉是稻渔共生的必要条件。稻渔共生条件下水稻品种优质、高产、抗倒伏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稻谷量质安全。本文阐述了稻渔共生下水稻品种的筛选、倒伏的危害与抗倒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深水灌溉对水稻茎秆力学、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影响等研究进展,旨在为稻渔共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九稻67号是吉林市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集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稻2009007。2009年吉林省水稻生产受稻瘟病、低温冷害影响严重,该品种大面积生产表现突出,得到稻农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病虫性研究和利用,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也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利用抗性强的水稻良种,不但可少用或不用农药,获得高产稳产,而且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自然平衡。近年来国内外抗性育种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多抗性的育种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的IR36多抗品种在第三世界稻区推广了1100万公顷,每年为稻农争得了15亿美元的纯收入。实践证明,为了保证稻谷产量稳步上升,不断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要求,必须培育高产、多抗、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为此,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水稻品种资源和杂交后代抗病(虫),鉴定、筛选技术。本文收集国内外对水稻主要病虫的抗性鉴定筛选方法结合研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体会编写而成,供有关科技工作者参考。由于水平有限,时间匆促,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日本青森县稻农相马左门卫,1984年种植水稻42公亩(约合6.3市亩),产糙米4234公斤(折合亩产糙米672公斤,如以通常的80%糙米率计算,则亩产稻谷840公斤),获得日本水稻高产第一的称号。其高产的经验要点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特别是湖南省出现的水稻生产新问题——单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双季稻面积不断缩小,稻米市场仍处紧平衡等,分析了一季稻面积扩大的原因,提出了扩大双季稻面积的措施,以提高稻农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对粮食总产增长的贡献分析表明,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水稻对粮食产量的贡献从1949年的43%下降到2008年的37%。主要原因是南方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水稻生产迫切需要发展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机械种植技术,以适应稻农对现代稻作技术的要求,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水稻产量。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特色的杂交稻和连作晚稻机插秧技术及配套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虎纹蛙”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稻-蛙”模式中。经济效益达2163—4683元/667m^2,而对照单纯种植水稻的试验地中,经济效益仅607元/667m^2。“稻-蛙”模式是单纯种水稻经济效益的3.56—7.71倍。值得提出的是。“稻-蛙”种养模式栽培出的水稻由于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其稻谷的质量要比对照单纯种植水稻的稻谷更好。“稻-蛙”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不同浓度"高巧"拌种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变化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高巧"5 mL/kg、10 mL/kg拌种,秧苗素质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但经济性状和抗病虫害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5 mL/kg处理比对照增产16.04%,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能达到防病、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增加稻农经济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