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托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的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利用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1 a内该地区的大气PM2.5和气象观测数据,对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季节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波浪形变化,并且有2个高峰,一个高峰出现在夜间,另一个高峰出现在上午。大气PM2.5质量浓度在春季最高(平均值为89.42μg/m~3),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平均值为53.27μg/m~3)。不同季节影响PM2.5质量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PM2.5质量浓度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冬季PM2.5质量浓度均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2018-2019年在荥阳生态站每月监测3次空气颗粒物PM2.5、PM10(PM)和负氧离子的浓度,分析了荥阳生态站两种PM质量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用监测日的气象因子日均值、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与两种PM质量浓度做相关分析,以期了解PM质量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种PM浓度的日变化在8:00~18:00浓度变化呈U型。8:00~9:00浓度较高8:00~17:00浓度呈下降趋势,17:00以后质量浓度上升。月变化中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质量浓度高;5~10月份平均质量浓度为较低。两种PM季节平均质量浓度高低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春季和冬季两种PM污染尤为严重。PM2.5质量浓度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负离子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M10呈极显著正相关。PM10质量浓度与气温、气温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道路绿地对PM2.5浓度分布与消减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选择北京市典型道路绿地类型为试验监测点,对0,6,16,26,36iTI不同绿带宽度下PM2。浓度分布、消减能力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绿地空气中P№。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4:00左右,最高值出现在晚高峰20:00左右;0,6,16,26,36m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6.64,44.35,42.91,40.96μg.m-3和41.97μg.m-3,以26m绿带宽度最低,0m最高;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s〈115μg·m-3)天气条件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十分明显,26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28.0%;中度污染及以A(PM2.5〉115μg·m-3)天气条件下绿地对P№s消减作用不明显;PM2.5浓度与气象因子中的温度、风速成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宁市城市森林不同功能区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及其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笔者选择了西宁市5个典型绿地进行了全天和全年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及环境条件的测定。结果表明:1)5个城市典型绿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有显著差异(F=66.47,Sig0.05),平均值为400.1个/cm3.其中,植物园、省委家属院和麒麟湾高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最低浓度需达到250个/cm3的标准;海湖大道和新宁广场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低于标准。2)植物园、麒麟湾和省委家属院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9:00和17:00为峰顶,7:00,15:00和19:00为峰谷,其中9:00为最高峰段。海湖大道和新宁广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平缓。3)植物园、麒麟湾和省委家属院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年变化呈单峰曲线,高峰出现在7月至9月份。新宁广场年变化平缓,海湖大道年变化复杂。4)5个绿地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绿地类型、温度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PM2.5和PM10.0呈负相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环境因素间的曲线拟合以一次方程的拟合优度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开展森林植被区大气颗粒物的动态监测,揭示空气PM浓度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较低,其中PM10.0浓度日均值为60.37μg/m~3,低于二类大气环境浓度限值;PM2.5浓度日均值为22.79μg/m~3,低于一类大气环境浓度限值;而PM1.0浓度位于2.96~12.61μg/m~3,日均值为7.65μg/m~3。PM1.0、PM2.5及PM10.0浓度日变化显著,以清晨(6∶00-8∶00)最高,上午(10∶00-12∶00)和下午(16∶00-18∶00)较低。随着气温的升高,大气PM1.0、PM2.5、PM10.0浓度逐渐降低;而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大气PM1.0、PM2.5、PM10.0浓度逐渐增加,呈显著二项式回归关系,回归系数均超过0.6。因此,从大气颗粒物考虑,建议市民在夏季下午或傍晚前往森林公园,且应多选择空气湿度较低的区域开展休闲游憩活动。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4年8月—2015年7月西宁市5个典型绿地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_(2.5)和PM_(10.0)及同期气象因子监测资料,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特征、污染水平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宁市5个典型绿地空气中PM_(2.5)的平均浓度为0.034mg·m-3,低于我国日平均浓度标准(0.065mg·m-3)47.69%,PM_(10.0)为0.153mg·m-3,超出我国PM_(10.0)日平均浓度二级质量标准(0.15mg·m-3)2.00%。尤其是海湖大道、新宁广场和省委家属院PM_(10.0)超标率分别为44.00%、13.33%和6.67%,应引起大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PM_(2.5)和PM_(10.0)浓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海湖大道新宁广场省委家属院麒麟湾植物园;(2)5个典型绿地空气中PM_(2.5)和PM_(10.0)的日平均浓度变化和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区域分布特征;(3)PM_(2.5)、PM_(10.0)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没有相关性。PM_(2.5)与PM_(10.0)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2016年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数据作为分析资料,同时结合各监测点的位置,对市内和郊区进行了划分,分析了2016年西安市市内和郊区的PM2.5浓度的变化,并进行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温度、湿度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PM2.5的质量浓度大气压以及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温度和风速呈负相关。对于不同的季节,郊区与市区的PM2.5的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区内天气等因素与不同绿地类型区域内PM 2.5浓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双变量相关及冗余等分析,研究主要绿地类型(草地、树林、混合绿地和裸地)的PM 2.5浓度特征。结果显示,树林和混合绿地的PM 2.5浓度显著低于草地和裸地;天气和功能区对PM 2.5浓度存在显著影响,且与绿地类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各观测点PM 2.5浓度与绿地类型内部空气湿度、地面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都有一定相关性。该研究对综合因素影响条件下,准确分析绿地类型对PM 2.5浓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信阳市2015~2016年PM_(2.5)、PM_(10)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其PM_(2.5)、PM_(10)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PM_(2.5)、PM_(10)月均质量浓度呈"单峰单谷"变换趋势,不同季节质量浓度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动态;PM_(2.5)、PM_(10)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关联度均较高,其质量浓度受多种气象因子共同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PM_(2.5)、PM_(10)质量浓度—气象因子最优回归方程,方程拟合度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2016年7月,选取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4种不同结构绿地计6个样地,采用TSIAM510粉尘仪观测PM_(1.0),PM_(2.5)质量浓度变化,并使用KESTREL4500小型气象站实时记录森林植物园内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分析不同结构绿地2种细颗粒物变化规律以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8:00-18:00,各样地中2种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为上午高,下午低,高峰值集中在8:00-10:00,低谷值出现在14:00-16:00;植物群落对2种细颗粒物均具有削减作用,不同绿地中2种细颗粒物浓度均值大小为:乔-灌-草绿地乔-草绿地草地灌-草绿地;在乔-草结构绿地中,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主的针叶林削减2种细颗粒物的能力强于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2种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大气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是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并为人类活动和游憩提供重要场所。选择广州市从化区具有代表性、空间结构异质性的城市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冬夏2个季节对6种绿地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的复层绿地高于结构简单、物种少的绿地;夏季和冬季不同地区负离子浓度最高的两个地区均为别墅区和公共服务区,最低的2个地区为小区道路和广场绿地;空气清洁度指标总体较好,夏季除小区道路(B级)和广场绿地(D级)外,其他地区均为A级,冬季广场绿地质量有所改善为B级,而其他均为A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地消减大气PM2.5浓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绿地能有效消减城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缓解大气污染状况。文中结合现有研究,综合阐述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作用机理,探讨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园林绿地中植物种类、绿地结构、绿地面积和宽度对大气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总结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车流量等环境因子以及不同污染条件对PM2.5浓度分布和扩散的影响,提出了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研究趋势,指出应进一步探讨PM2.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尺度效应、城市绿色空间滞尘功能评估以及PM2.5的消减量与健康效益的关联性等。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城市道路人行空间的空气质量,以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为研究对象,将道路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两两组合,构成乔灌-乔草(Ⅰ)、乔灌-乔灌(Ⅱ)、灌草-乔草(Ⅲ)和灌草-乔灌(Ⅳ)4种配植方式,并以无植物种植的道路为参照(CK),采用实地监测与ENVI-met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道路绿带内不同植物配植方式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测PM2.5浓度日变化(8:00-16:00)表现为上午和下午较高、中午低的趋势;人行道的PM2.5浓度实测值与模拟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R~2=0.944)。模拟显示,CK的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机动车道处,PM2.5随风向向外扩散;相较于CK,在垂直方向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处Ⅰ和Ⅱ的PM2.5扩散高度均低于Ⅲ和Ⅳ的,且人行道处Ⅲ和Ⅳ在4~6 m高度处均有PM2.5聚集现象;在水平方向上,非机动车道处4种配植方式的PM2.5消减率均下降,人行道处Ⅰ和Ⅱ的消减率分别增加1.94%和0.87%,而Ⅲ和Ⅳ的消减率分别减少0.51%和0.89%。乔灌型分车绿带和乔草型行道树绿带是道路绿带的最佳植物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街道二街集中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例,通过现状分析,确定村庄规模和人口数量,依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指标,对行政管理、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设施的设置分别作了详细的规划,最后得出规划建设的建议,为新农村居住区公共服务实施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使用2015~2017年我国29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PM2.5、PM10、O3浓度和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日数据,对每个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然后Meta分析合并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结果表明:PM2.5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除风速)呈相关、PM10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呈相关,而O3也与所有气象变量(除相对湿度)呈相关,但O3与气象变量的相关方向和PM2.5、PM10相反。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2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得到较好程度的解释(R2>0.5)。同时,对影响PM2.5、PM10和O3的主要气象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16.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 5:00 —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 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杭州市8种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及气候因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郊林地与城区各种类型森林绿地相比,其负离子浓度较高约1020-1230个/cm^3,比城区绿地高出约1.7倍;城区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植物园〉城中公园〉街心公园〉道路〉街头绿地〉居住小区;在森林植物旺盛生长期间,空气负离子水平呈增加趋势;由林缘向林内观测表明,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近自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生态效应明显,而灌草绿地生态效应相对较弱;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生境风速、噪音、粉尘含量、光照强度及空气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福州旗山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含氧量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TM400氧气分析仪和气象测定仪对福州旗山森林公园中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停车场进行24小时连续同步观测,据此分析出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的日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一天24小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呈抛物线形曲线变化,峰值都出现在下午15∶00,呈现出"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但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其各时段空气含氧量都比停车场高,且差异显著。2)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氧气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与空气湿度呈及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居住区白天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高于温度;测量日内,高层小区和多层小区的温湿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在静风条件下,植物蒸散和阴影影响的范围为10~50 m,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为10~50 m;居住区相对湿度最小值、均值分别与测点1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分形维数有关;相对湿度最大值与5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形状指数有关;白天时段,湿度的变化与50 m范围内的形状指数和连接度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