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 要:旨在为两系不育系高产制种提供理论依据。用‘广占63-4s’作对照,在相同时段内测定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开花历期、单穗逐日开花动态、花时分布动态、柱头特性、包颈率和张颖特性等.)‘F168s’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均最长;‘信丰9826s’和‘信矮10-4s’比对照花期集中,盛花期累计开花率高,开花峰值高;除‘F168s’外,其余不育系集中开花时段开花率均高于对照;除‘信丰9826s’之外,其余不育系午前开花率均低于对照;‘F168s’柱头总外露率、柱头双外露率最高;‘信矮10-4s’柱头单外露率最高;‘F168s’柱头表面积和柱头体积最大,柱头活力系数最大,柱头活力最强;除‘信丰9826s’之外,其余不育系均有包颈现象;不育系张颖时间均超过对照,‘信矮10-4s’最长;除‘信丰9826s’之外,其余不育系的颖间距和张颖角度均超过对照,‘F168s’最大。不育系制种时采取扬长避短的制种技术和人工辅助措施,可提高杂交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三系不育系G 98 A开花习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强  黄云  石帮志  周乐良  伍祥 《种子》2007,26(9):81-82
研究了三系不育G98 A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花时、柱头外露率、开颖角度等开花习性,结果表明:G98 A在湿热条件下花时早、开花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较大;在温凉条件下花时推迟、开花分散、柱头外露率降低、开颖角度变小。  相似文献   

3.
5个新育成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开花及异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5个新育成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开花习性及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27S的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最短,118S和对照N5088S相近,B30S、116S、117S相对较长。Y27S、116S、118S、117S单穗日开花动态与恢复系41678接近,B30S落后于41678,对照N5088S早于41678。Y27S、B30S和对照N5088S与恢复系41678的花时分布动态较接近;116S虽花时分散,但开花较早,午前花率较高;117S花时集中但开花较晚,118S花时分散且高峰偏迟。张颖时间以116S和118S最长,117S最短。柱头外露率以118S最高,116S最低;118S、B30S和117S柱头外露率都在60%以上。Y27S柱头活力保持时间最长,对照N5088S柱头活力下降最慢。参试不育系包颈率都较高,而闭颖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高温伏旱条件下具有良好开花习性的粳型水稻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采用自然高温伏旱条件筛选并观察比较了23 个粳型不育系材料的开花习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间开花习性差异显著。其中35478A、35489A及35502A 3 个粳型不育系与对照相比具有开花高峰期提前、单穗开花历期和单株开花历期较长、包颈粒率较低、开颖角度较大及颖间距较长等优点;35478A开花高峰期集中在10:00—11:00,较对照提前1.5 h。35489A的柱头外露率较高,达76.23%。35502A的柱头生活力较高,最高达84.68%,保持时间较长。35478A、35489A及35502A 3个粳型不育系具有较好开花习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水稻新三系不育系贵丰105 A的异交特性,以利于其繁制种,对其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贵阳自然条件下,贵丰105 A群体开花历时12d,单穗开花期8~11 d,开花后2~3 d进入盛花期,开花时间为09:30-15:3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1:30-12:30,午前开花率为75.3%,柱头外露率为81.3%.是一个开花习性优良、农艺性状较好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黄庭旭  陈美容 《种子》1995,(5):59-60
多微灵配合九二○在杂交水稻制作田使用,能迅速解除不育系包颈,促使抽穗快而齐,提早花时,加大颖壳开张度,提高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促使授粉期叶片下垂,减少受粉障碍,提高异交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制种产量,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新育籼稻三系不育系德66 A的特征特性的研究表明:德66A与宜香1 A(ck)株高相似,播始历期比宜香1A短5~7 d,单株穗数较少,而单穗颖花数较多;日开花动态和花时分布情况德66 A与宜香1 A(ck)相似,德66A表现为开花高峰期明显,花时较为集中,其中午前花率高达75.17%,总柱头外露率为63.93%.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3个野败型新型水稻不育系华川4A、华J2A、华S40A的生育期、叶龄、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可育期内不育系具有较高的结实率;3个不育系的生育期在60~70d左右,主茎叶片数为13~14片,张颖角度一般在30~40°之间,柱头外露率在39.1%~46.8%左右,花时较为集中,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3个野败型新型水稻不育系华川4A、华J2A、华S40A的生育期、叶龄、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可育期内不育系具有较高的结实率;3个不育系的生育期在60~70d之间,主茎叶片数为13~14片,张颖角度一般在30~40°之间,柱头外露率在39.1%~46.8%之间,花时较为集中,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育成不育系开花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少军  吴献强  梁庆平 《种子》2012,31(3):104-107
为了掌握源A5、源A10的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三系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于2010年3~6月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对源A5、源A10珍汕97 A、金23 A的开花习性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年南宁的自然条件下,源A5整体开花历期为14 d,单穗开花历期为6d,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0.71%,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7.7%,柱头外露率为66.9%,颖壳张开度29.1°;源A10整体开花历期为14d,单穗开花历期为6d,同在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3.79%,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9.2%,柱头外露率为72.9%,颖壳张开度30.3°.珍汕A整体开花历期为15 d,金A整体开花历期为17d,单穗开花历期同为7d,开花盛期均出现在第4天,开花时间分别为09:00~13:00、08:00~ 14:00,开花高峰期分别为11:30、11:00,闭颖开花率分别占30.2%和35.4%,柱头外露率分别为46.7%和77.3%,颖壳张开度为26.4°和25.6°.  相似文献   

11.
以4个淡绿叶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正常叶色粳型不育系浙农大11S(ZAU11S)及籼型不育系培矮64S(PA64S)共6个不育系为材料,在杭州自然条件下观察了上述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开花习性。结果表明:(1)淡绿叶色不育系同对照正常叶色不育系的叶色差异显著,易于肉眼分离;(2)淡绿叶色不育系的开花天数、开花率、柱头外露率都低于正常叶色不育系,日开花率、颖花张开时间和张开角度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表现较大差异;(3)除TS1外,其他三个淡绿叶色不育系在不育期和可育期的开花高峰都位于午前9:00或10:00,表现较强的早花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材料,研究了海南南繁生态条件下不育系的开花习性,与在吉林生态条件下的开花习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播种到始花的历期明显缩短,播始历期缩短17~34d,平均缩短了24.7d。不育系开花习性最明显的变化是开花时间延后,不论是始花时间、终花时间还是开花高峰在海南都比在吉林晚了1~2h,午前花率明显减少,平均减少47.4%,最高减少了81.1%。  相似文献   

13.
抽穗开花期不同高温处理对水稻开花习性和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水稻的伤害机理,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对2个耐热性不同早稻品种进行不同高温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开花习性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日开花数减少,日开花峰值降低,开颖角度减小,花粉粒直径增大,花药开裂、花粉活力、柱头活力下降,结实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2个品种的结实率与花粉活力、花药开裂系数、柱头活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733*,0.9768*和0.9270*)。水稻抽穗开花期受高温的危害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同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996受高温的伤害小于热敏感品种4628。  相似文献   

14.
阐明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率之间的关系,是选育高异交率粳稻不育系的重要基础。在对284份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检测和部分不育系开花性状观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开花习性的精细比较,发现粳稻不育系间自然异交结实率变化幅度较大,大多数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都比较低,但同时也鉴定出少量高异交率的不育系。相关分析发现颖花的开颖角度与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三个不育系开花性状的精细观察分析,显示了开花集中度是影响粳稻不育系异交率的重要因素。在粳稻不育系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加大对不育系开颖角度和开花集中度的选择,以提高粳稻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矮败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传粉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 1999年对 4 4个转育多代的矮败麦材料和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不同的 6个群体进行了有关数据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1)矮败麦的株高、抽穗期和开颖期 (分别以S1,S2 ,S3 表示 )与其姊妹散粉株的对应性状 (F1,F2 ,F3 )的关系分别是 :S1=0 5 98F1(R2 =0 4 88) ,S2 =3 5 37 0 814F2 (R2 =0 60 0 ) ,S3 =5 771 0 85 6F3 (R2 =0 5 0 0 )。另外矮败麦还表现为成穗多 ,结实率低 ,子粒饱满度和粒重不高 ,但我们所用是其后代可育株 ,故对矮败麦的选择标准要适当放宽。 (2 )矮败表的穗下节伸长 (抽穗 )速度只及其可育株的 5 8 5 % ,伸长速度无明显的高峰 ,但其伸长的持续期稍长 ,这说明矮化和发育推迟可能是同一发育现象所导致的两个结果。 (3)可育株、不育株开花、开颖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其穗子之间的空间间隔的大小对株间传粉和不育株结实都至关重要。小麦自花授粉作物的花器特点对及时高效地接受外来花粉有一定的障碍作用 ,所以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不育株的结实率。相比之下矮败麦更容易接受来自距离稍远一些的花粉 ,这对于进行异交传粉特别是矮秆群的传粉和杂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豫麦49、豫麦18为对照,对豫麦66及其优系和矮早系的花器构造、散粉特性和穗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豫麦66各系的花药大,穗子较长,开颖角度较大,开花持续期较长,而且穗粒数、穗花数、外露花药数、中部穗粒数都较多,是理想的杂交小麦父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