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沙地云杉为沙地造林常用的一个树种。通过开展沙地云杉播种育苗试验,研究了播种方式、播种时间、遮阴方式等对沙地云杉播种出苗量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种、高床、遮阴有利于苗木地径、苗高的生长;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地面温度、最高温度、15cm土层温度;影响苗高的主要因素为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20cm土层温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埋设深度的固定、流动两种沙地条件下植物沙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固定沙地条件下,随着埋设深度的增加,植物沙障的成活率、高生长量和冠幅明显增加。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的黄柳成活率是埋设深度40 cm的8.4倍和12.6倍,当年高生长量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1.1倍和2.0倍,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踏郎成活率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2倍和2.1倍,不同埋设深度踏郎当年高生长量无显著差异。沙地条件(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边缘)对植物沙障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流动沙地边缘生长的植物沙障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固定沙地。黄柳生长对沙地条件较踏郎敏感,更易受其影响。踏郎对不同沙地条件的适应性较黄柳更强。  相似文献   

3.
为逐步改善省会的空气质量,研究了火炬树在石家庄市沙地立地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调查了在沙地条件下耐寒、耐旱、耐热、耐阴、抗病虫及极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提出了火炬树与其它防风固沙植物的配置形式,从而形成乔灌草多层次组合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樟子松近年来在神木县的引种、育苗、栽培情况以及造林后的成活、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樟子松在神木县无论是荒山还是沙地,均能适应成活并且生长良好,可以作为神木县造林、绿化的主栽树种。可以广泛用于荒山、沙地、城镇绿化和矿区绿化等各种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沙地治理模式和技术,将科尔沁沙地按坡度大小分成2个类型,即平缓型和起伏较大型。平缓型主要采用农林结合方式进行治理,选择适宜沙地快速生长的树种与矮秆经济作物间作,形成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平缓型沙地的经济效益;起伏较大型沙地治理采用乔、灌、草结合模式,少量使用适宜沙地生长的乔木,减少树木蒸腾量,大量使用适宜沙地生长的灌木营建混交林,最终形成疏林草地模式。采用拉钩深植造林及容器苗造林技术,可大大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经济合理的改造与利用沙地,探讨沙地科学造林方法和比较混交林与单纯林的利弊,我们于1976—1980年的6—8月间调查了彰武县章古台林场、昌图县付家屯林场、康平县张家窑林场和法库县部分沙地的混交林,对各树种的生长情况及立地条件作了初步分析,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80年在本场固沙造林试验地内,对沙地几个造林树种的树叶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目的是了解与掌握生长在沙地树种的耗水情况,以及经营培育好沙地绿化成果。一、供试材料的选择采集与测定供试材料采自章古台固沙造林研究所固定沙地上人工栽植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olica Litvin.)、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赤松  相似文献   

8.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灌木沙地适生性表现,对其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宜沙地生长灌木。并提出了沙地条件下灌木立体复层配植技术,对沙地植被恢复和植物群落配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刺榆生物围栏生长特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沙地刺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刺榆生物围栏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由15年生刺榆解析木生长资料分析可知,刺榆的速生期在5~13a,比较适合作为生物围栏的营建树种;对6年生刺榆生物围栏的生长分析可知,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刺榆围栏的生长差异显著,总体生长量由大到小为平缓沙地缓起伏沙地起伏沙地,营建密度1m×1m的刺榆围栏比1.5m×1.5m的提早郁闭,与初始速生期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地沙层水分状况的测定 ,以及对樟子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提出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密度为 5 6株·6 6 7m-2 ,即造林株行距为 3m× 4m。  相似文献   

12.
几种沙障在沙荒风口造林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乐市在多年沿海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在沙障在基干林带沙荒风口造林中的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过采取筑沙袋土墙、插枝沙障、种植甜根子草、设防沙栅栏等形成的4种不同类型的沙障在长乐市沙荒风口的应用试验,观察其实际成效、分析其作用原理及其对沙荒风口新造林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沙障技术措施对基干林带沙荒风口的造林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沙袋土墙和防沙栅栏比种植甜根子草和插枝沙障更能提高苗木保存率。  相似文献   

13.
Bioblock技术在黔南喀斯特山区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乡土树种柏木1年生苗,分别以Bioblock技术(以再循环瓦楞纸容器有盖品字排列、有盖单一排列、无盖单一排列)以及传统挖穴造林方式等4种不同造林方式在喀斯特山区进行造林试验;同时,选择乡土树种柏木、椤木石楠、苦楝、栾树、榆树、刺槐及大叶女贞等7个树种的1年生苗,以Bioblock技术(以再循环瓦楞纸容器有盖单一排列方式)在喀斯特山区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及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差异均显著。不同造林方式中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品字排列方式造林,成活率高达94.96%;最低的是传统挖穴方式造林,成活率只有20.20%。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柏木,达62.63%;其次是榆树,造林成活率为60.61%;最低的是苦楝和栾树,造林成活率均只有18.18%。  相似文献   

14.
帽石沟小流域净化污水人工湿地建设在地势平缓的流域出口处,填料为粗砂、豆石、砾石及当地表层土壤,过滤植被为金丝柳。分析了该人工湿地在帽石沟流域污水净化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去除了污水中的一部分营养物质,在该湿地现阶段的运行当中,以磷的去除率为最高,达到25%。同时,为使该湿地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沙化治理现状及治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北共有沙化土地82.19万hm2,2007~2010年共计投入资金7 000万元,建设沙化治理示范区8 040 hm2.文章以最新沙化监测数据为基础,总结出一套适合川西北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露沙地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了封育、种草、植灌、沙障等模式.结合川西北沙区分布的流域、地形地貌、沙化成因、气候等因素,遵循地域连贯性原则进行了治理区划,划分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重点沙化治理区、长江水系雅砻江流域重点沙化治理区以及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长江水系岷江流域、长江水系雅砻江流域一般沙化治理区,并提出了各治理区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石漠化综合治理借鉴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以小流域作为基本治理单元.讨论了应用ArcGIS软件,基于ASTER DEM进行小流域提取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小流域提取结果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对提取的小流域的精度及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STER GDEM提取小流域的精度可达1:50 000的精度.利用ASTERGDEM自动划分小流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4种槭树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催芽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树种鸡爪槭、色木槭、元宝枫和美国红枫等4个树种的种子都具有显著的休眠特性。采用人工介入手段进行休眠原因和催芽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槭树种子的种皮含有的化学物质和机械性阻碍导致了槭树种子的休眠;采用层积处理和GA3赤霉素浸种,能明显缩短种子的休眠期;彻底解除供试种子的休眠方法就是延长浸种沙藏层积的时间。措施,对保证育苗生产,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从层积处理和赤霉素处理入手,研究不同条件下催芽处理的效果,以此解释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PLA沙袋沙障是一种新兴的固沙材料,具有施工运输方便,可重复利用和环保等优点。通过观察沙丘迎风坡、坡顶、背风坡铺设的1×1(m)、2×2(m)、3×3(m)三种不同规格格状沙障凹曲面深度,分析三种不同规格的凹曲面形态和剖面特征。  相似文献   

19.
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推广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阳区小纪汗沙地矿区为例,选择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为主栽树种,通过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块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带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和常规造林不同造林模式的推广示范,达到改造沙地原有植被、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探讨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的目的。提出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为最优模式,株行距5m×25m,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自然小流域森林经营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自然小流域森林经营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营林设计, 充分运用近自然育林理念, 有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完备、流域景观完整度高的优质森林生态系统。文中对世界各国小流域森林经营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并通过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近自然小流域森林经营实践, 阐明该经营模式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为推动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