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芝孢子是灵芝的“种子”,长于子实体(菌盖)腹面的管孔(菌孔)之中。当子实体成熟时,孢子就会从管孔中飞出,有的散落在菌盖表面,有的随气流飘向四周。由于孢子粉散发时四处飞扬,若不用特殊装置,就很难收集到。灵芝菌盖表面自然散落的孢子粉,通常与许多灰尘混杂在一起,质量很差,通过水洗、风选等方法也难以提高其纯度。我们采用套袋法采集灵芝孢子粉,现介绍如下:①纸袋的制作要用白纸(若用报纸等做纸袋,重金属元素含量很可能超标)。把白纸裁成36cm×2 5cm ,做成周长36cm ,高2 5cm圆纸筒。上口加盖12cm见方的白纸。②掌握套袋时间是关键。过早…  相似文献   

2.
李记中 《食用菌》1994,16(1):23-24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用真菌.为满足医药工业对灵芝日益增长的需求,探索灵芝高产栽培新技术,我们于1989年承担省科委下达的灵芝短段木熟料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良好成效,全县栽培材积迅速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是把砍伐后12天左右的直径6~20cm的树木锯成15cm长,用直径40cm的竹蔑箍捆紧,洗去杂质后装在65×80×0.05cm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3.
灵芝(Ganoderma lucidun),又称灵芝草、神芝、仙草、瑞草,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1]。近年来,灵芝的药效和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量增长迅速。湖北十堰地区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具有发展灵芝的独特优势。笔者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在十堰市房县土城镇白鸡铺村,湖北盐业集团福绿源食用菌科技开发公司栽培基地开展了小袋段木栽培灵芝研究,并对灵芝孢子粉采粉工艺进行了优化,使采粉工艺变得简单。采收的灵芝孢子粉产量高、杂质少,灵芝不仅色泽光润、菌盖厚大、木栓化程度高,商品性好,栽培效益也非常好。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灵芝短段木熟料半脱袋覆土栽培模式下,不同的发菌温度在相同的出芝管理条件,对灵芝菌株ZL-2的菌丝长速、发菌期、菌丝生长势、污染率以及物候期、子实体形态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的培养温度较适宜短段木熟料灵芝发菌,20℃、25℃、30℃三个发菌温度对灵芝菌丝长速的差异影响极显著;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菌丝长速加快,但对前两潮干灵芝的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大米、玉米为培养基质接种灵芝菌种,通过测定灵芝固体发酵菌丝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确定其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应用价值。结果如下:以大米、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菌粉的灰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总抗氧化性均高于普通的大米和玉米。而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菌粉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则以大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菌粉较高。  相似文献   

6.
康总江 《蔬菜》2000,(10):19-20
灵芝,俗称灵芝草,古称瑞草,是一种高等真菌,在分类学上属真菌植物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属。灵芝目前已知的品种有100多个,在自然界中以赤芝、紫芝较为常见,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灵芝色彩绚丽、形态奇特优美。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象征。灵芝艺术造型栽培是将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盆景造型艺术结合起来的新工艺。灵芝艺术造型常用的栽培方法有:光诱导培养,嫁靠接或截枝、强制造型、药物刺激培养,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适期反常培养,多品种同时培养,人工选芝进行配色造型加工等。下面重点介绍灵芝…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9,(6)
将浓度为200 g/L的灵芝菌糠提取液按照0%、5%、10%、15%、20%、25%、30%的比例加入到MS培养基中,用来培养白菜、油菜和黄豆,考察灵芝菌糠液对供试植物根长、株高、叶片宽度、生长速度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加入少量灵芝菌糠提取液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其中添加灵芝菌糠提取液浓度为5%时,对白菜苗、黄豆苗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添加灵芝菌糠提取液浓度为15%时,对油菜苗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硒对两种灵芝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硒对两种灵芝菌的生长和富硒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两种灵芝菌在琼脂固态培养中对Se的耐受能力,以及两种菌在液态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发酵液中的pH、残糖以及Se富集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灵芝的耐硒能力与Se富集率并无显著关系,Se富集能力与培养时间、生物量和pH有关。两种灵芝在固态培养的耐硒能力显著高于液态培养。液态培养时Na2SeO3浓度为100mg/L,甜芝96 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0.635 g,120~144 h,富集Se元素最多,Se富集率升高了0.95%。而日本灵芝更适宜液态加硒培养,192h获得最高生物量达1.12g,120~144h,富集Se元素最多,Se富集率升高了3.52%。  相似文献   

9.
以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培育的阿魏菇A19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单菌落培养等系统选育,选育出阿魏菇A196菌株。栽培实验表明,该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1潮菇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平均鲜重等性状方面优势显著,生物转化率平均高达105.1%。生产上宜采用17 cm×25 cm小袋栽培,基质以棉籽皮73%、玉米芯5%、麦麸皮20%、白糖1%、石膏1%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灵芝发酵茶研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新坚  郑力 《食用菌》2000,22(5):41-41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灵芝茶产品,其中有的只有灵芝而没有茶叶,有的虽有茶叶和灵芝两种成分,但只是茶叶与灵芝简单的拼配。笔者研究的灵芝发酵茶,是继 1 995~ 1 997年与日本株式会社伊藤圆中央研究所合作研制冬虫夏草发酵茶之后,研制的新产品。本研究利用灵芝菌在茶叶基质中培养而成,使茶叶与灵芝有机的结合,成新型灵芝保健茶,为茶叶的深加工提供新的途径。1 灵芝发酵茶的工艺1 1 菌质的制备 灵芝菌在茶叶组成的固体发酵基质上生长,对基质进行分解并摄取所需营养,同时也合成新成分如灵芝多糖等,一方面基质为菌丝体生长提供营…  相似文献   

11.
包金亮  李强 《食用菌》2006,28(1):34-34
我国香菇生产大多采用长筒袋(15cm×50~55cm),其转色采用脱袋或刺孔增氧等方式。香菇菌包采用17cm×33cm或20cm×32~35cm的规格生产的。菌包生产台湾称太空包,日本称菌床,菌包脱袋转色时失水较多,对后期出菇和管理不利;采用刺孔增氧转色时,转色效果较差,影响香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2.
泰山赤灵芝覆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赤灵芝外形美观,通体赤红,药用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是我省灵芝栽培的当家品种。灵芝的栽培方式多数菇农是采用传统的立体种植,加之菌种生产、菌袋制作不规范化,导致成品率低,灵芝产、质量徘徊不前。为了探讨灵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我们受平菇覆土栽培的启发,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以覆土栽培为主的高产技术探讨,灵芝产量比常规栽培提高40%~50%,头潮灵芝盖径7cm以上的达100%。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紫芝短段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别名:木芝。紫芝是亚热带区具有代表性的灵芝之一,主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河北、山东、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西以及海南和台湾等地。在温带区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主要有松杉灵芝分布,则不产紫芝。在自然界,紫芝生于常绿阔叶树或针叶树的干基、伐桩及其周围。子实体一年生,木栓质至木质,有柄。菌盖半圆形、近圆形或匙形,2.5~9.5cm×2.2~8cm,厚0.4~1.2cm,盖面紫黑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具油漆状光泽,有明显同心环沟和纵皱;盖缘薄或钝,常近似截形,颜色较浅或呈淡黄褐色。菌柄侧生,  相似文献   

14.
灵芝对大米草利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庆新  周浩 《食用菌》2007,29(6):33-33
试验结果:灵芝菌丝体能够利用大米草,虽然在完全大米草培养基上,灵芝菌丝体定植期较长和菌丝密度偏低,但在定植期结束后,不同培养基上灵芝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是相似的;在完全大米草培养基上,灵芝子实体可以成功分化,培育的子实体菌盖直径达6cm左右,厚度6mm左右,生物转化效率约20%。  相似文献   

15.
以20%灵芝菌糠、30%灵芝菌糠、40%灵芝菌糠、50%灵芝菌糠,20%鲍鱼菇菌糠、30%鲍鱼菇菌糠、40%鲍鱼菇菌糠、50%鲍鱼菇菌糠加入量替代新鲜培养料,与未加入菌糠的新鲜培养料进行发菌情况及产量比较试验.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明确在牡丹江地区食用菌菌糠二次利用生产平菇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40%~50%灵芝菌糠加入量效果最佳、30%鲍鱼菇菌糠加入量次之,与未加入菌糠配方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利用灵芝菌糠和鲍鱼菇菌糠作为部分原料栽培平菇使用.  相似文献   

16.
马红梅  樊荣 《北方园艺》2015,(15):136-139
以灵芝为试材,为探究灵芝菌糠提取液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别制备菌糠的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并将2种提取液分别配置成40%、60%、80%和100%4种体积百分比浓度后加入等量的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培养灵芝菌丝体,记录菌丝萌发天数、菌落直径与菌丝干重,并计算其化感效应值(RI)。结果表明:菌糠不同体积浓度的水提取液均对灵芝菌丝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0%时,菌落直径与对照比最短,菌丝干重最小,其化感效应值最大,分别为-0.156和-0.289;不同体积百分比浓度的菌糠醇提取液则对菌丝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当浓度达到60%时,菌落直径与对照相比最大,菌丝干重最大,其化感效应值最大,分别为0.311和0.483。综合比较,菌糠水提取液能抑制灵芝菌丝体的生长,但抑制作用不强;菌糠醇提取液能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且化感作用效果比水提取更强。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5,(3)
<正>天麻零代种是天麻无性繁殖的最佳天麻种,是防止天麻种退化的唯一措施。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搭架双层摆放天麻播种袋,是无土栽培天麻零代种的最佳方法。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蜜环菌菌枝的培养1.1选材先用直径为1~1.5 cm的鲜柞树或阔叶树硬杂木的枝桠,截成长为2 cm的小段。在截枝过程中应注意将小段两头截成斜面,以增加蜜环菌菌种的接种机会。1.2装袋聚丙烯袋规格为15 cm×30 cm×0.006 cm。装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省短木段栽培灵芝每年都超过百万段,但这种方法经多年实践证明有许多弊端,如发菌速度慢,污染率高,砍伐10cm以上成品树木破坏森林资源,目前我省已广泛应用直径2-10cm、长13cm的短树枝,将树杈绑成直径30cm小Kun,经装袋、灭菌、接种后脱借助覆土栽培,效果很理想,因木段直径小,成熟Kun绑有缝隙,其发菌速度快,污染率低,灵芝外形美观,色泽好,朵形整齐,一级品率高,药效成分高,产量也高,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发酵灵芝菌粉和灵芝子实体中灵芝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刚 《中国食用菌》2000,19(1):35-36
灵芝多糖是灵芝中的主要有效成份。本研究对工业发酵方法生产的三种灵芝菌粉与相应的野生或栽培的灵芝子实体进行灵芝多糖含量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发酵方法生产的灵芝菌粉在灵芝多糖含量上显著超过了野生和栽培的灵芝子实体。从而说明,利用现代发酵技术生产灵芝菌粉将很有希望成为以后生产灵芝的一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灵芝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栽培金针菇其菌丝生长情况、农艺性状、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采用20%灵芝菌糠替代木屑栽培金针菇时其生物学效率最高且经济效益增长最多,可为灵芝菌糠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