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狭义定义出发,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组成,系统计算其重点流域河道内、外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重点流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约为96.26×108m3,且大部分重点流域水资源开发已超过了各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极限.各流域年平均径流量近年来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需水量将不断增加,应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需水研究体系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需水研究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关注.在定义流域生态需水的概念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现状,提出了包含四级的生态需水研究体系,从流域角度对比分析了水生态系统和旱地生态系统以及二者地下水系统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认为流域生态需水尚需要在生态需水的内涵和研究内容、时空尺度效应、“三水”耦合关系、计算方法、非常规水资源利用、3S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适应现代水资源流域管理的理念基础上,完善生态需水研究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实施跨省际水量调度15年来,下游生态环境迅速恢复,经济社会也取得快速发展,中游的张掖市却因用水量不足,生态和经济发展受到制约,逐渐显现生态和经济等深层次问题,直接影响整个流域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践表明,必须转变调水基本思路,由现行的断面水量指标调度向满足下游生态需水为衡量标准转变,才能确保上、中、下游的和谐发展和流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需水研究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维持流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生态需水研究中,估算方法众多,选用的监测指标提供的整体信息容易发生重叠,不易得出生态需水变化规律。为此,在回顾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生态需水量估算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评价,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研究目的选用不同方法。同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诸如术语混乱、概念不清、定量研究突破少等若干问题,今后应从加强收集监测资料、建立生态学模型、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需水概念体系,以及加强多学科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流现有生态状况,首次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划分为干涸沙化、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三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河流特点和修复目标,分别用植被需水定额法、75%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和槽蓄法计算了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8.12 亿m3,相当于流域多年平均流量的8.4%.最后将上述四种计算方法分别与Ten-nant法进行了比较.用植被需水定额法计算的干涸沙化型河流生态需水量结果约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4%~5.5%,远小于Tennant法的最小生态需水量;75%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计算的水质污染型河流所需的生态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比为15%左右,略高于Tennant法计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用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计算的滦河生态需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比为6%,接近于Tennant法计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槽蓄法计算的生态需水量结果与河流水量修复目标密切相关.总的说来,本文所采取的计算生态需水量的方法在海河流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李莉  刘红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39-7941
由于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潮白新河流域内黄庄洼等大片湿地已经消失,著名的七里海湿地面积也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作用逐渐减弱。从生态用水水量分配、再生水资源利用及洪水资源化3个方面进行了生态用水分析,提出了满足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用水的保障方案,为协调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矛盾,进一步改善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符合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实际的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面积定额法计算的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以水文法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维持河道流量的河道内河流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运泥需水量、水库湖泊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黄河甘肃段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312.6亿m3,约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2%,这一结果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表水资源合理的开发程度为30%的阀值,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域总径流量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冲突。  相似文献   

8.
孔雀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是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该文基于现状年2005年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定额法预测了2015年研究区的各行业需水量,进而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表明:(1)到2015年,流域总需水量及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环境的需水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工业需水量的增加比例达到了近90%,增加额为2.865亿m3,而相比2005年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了2.93亿m3,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了近35.8%,生态用水增加约0.5亿m3。(2)到2015年流域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61%以上,与2005年相比减少9%,工业需水占水资源总量的18%,增幅明显,而生态需水占19%,与2005年相比减少6个百分点。(3)流域2015年供需差额将达5.701亿m3,缺水程度为30.5%,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为此,研究提出了解决该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和建议,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方法]利用巢湖流域2006年和2017年2个时相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采用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这11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展,巢湖流域生态质量总体出现下降趋势,研究时间内RSEI均值从0.562下降至0.500;生态环境较差和差的区域面积增加了2.63%,生态环境优良区域面积减少了18.79%。在空间分布上,合肥市区及舒城县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流域西南的岳西县部分地区和庐江县生态质量较好,且研究时间内合肥市区生态变差,肥西县北部和庐江县生态逐渐变好。[结论]总体来看,植被覆盖的减少和建筑用地的扩张是导致巢湖流域生态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从地形、气象、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雅砻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索了1995、2005、2015年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特征与驱动力作用。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来看,雅砻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渐升高,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尺度上看,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脆弱性等级逐渐降低。不同海拔梯度带上,极高海拔地区(≥4 500 m)和高海拔地区(3 500~4 500 m)生态脆弱性程度较高,中高海拔地区(2 500~3 500 m)、中海拔地区(1 500~2 500 m)和低海拔地区(1 500 m)生态脆弱性程度相对较弱。由于当地政府大力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研究区内9个县市2005年生态环境情况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