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7,(11):1-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植物细菌性病害,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检疫性细菌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给西瓜、甜瓜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笔者从该病害病原菌的传播发生途径、检测鉴定及其相关致病机制、防控管理等方面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检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嫁接是防治瓜类作物土传病害的重要技术,目
前生产上常用南瓜作为嫁接用砧木,南瓜具有生长
旺盛、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抗病性好等优良特
性,因此,用南瓜砧木嫁接可使瓜类作物抗枯萎病、
耐低温、优化品质、增加产量。然而,近几年调查
发现,南瓜砧木的种子携带病原菌,引起的细菌性
果斑病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了瓜类的种植,经济损
失严重。了解其发病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
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在嫁接过程中的传播,
降低瓜类嫁接作物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全称是瓜类细菌性果实腐斑病,也称果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简称BFB,被我国列为对外和对内检疫对象。由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i.)引起的西瓜果腐病(BFB)首次于1964年  相似文献   

4.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我国检疫性病害,也是西瓜和甜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除在我国陕西、河北、山西、海南、台湾、内蒙古、新疆、山东、广东、湖北、黑龙江、云南等地有发生以外,辽宁省西瓜也发现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相似文献   

5.
瓜类作物细菌性果实腐斑病(BFB)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瓜类细菌性果实腐斑病(BFB)是近年来威胁全球瓜类作物的严重病害。它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寄主以西瓜、甜瓜为主,近年有向其他瓜类(南瓜)和蔬菜(番茄)等蔓延的趋势。其防治应分阶段,在种子田、育苗床和生产瓜田按要求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综合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磊 《蔬菜》2004,(2):49-49
瓜类作物包括黄瓜、甜瓜、西瓜、丝瓜等,属于葫芦科甜瓜属。瓜类作物的主要病害: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发病害及防治。1.蔓枯病 茎蔓是最主要的受害部位,苗期发病以嫩茎为主,受害部位出现湿润状、不规则形的暗褐色病斑;生长期发病多在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西瓜发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我国检疫性病害,也是西瓜和甜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除在我国陕西、河北、山西、海南、台湾、内蒙古、新疆、山东、广东、湖北、黑龙江、云南等地有发生以外,辽宁省西瓜也发现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相似文献   

8.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植物上典型的种子传播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被列为中国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病在全球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日本、泰国、以色列、伊朗、匈牙利和希腊。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河南等省区。一般田块发病率在45%~75%,严重时高达100%,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准确识别并采取有效防控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面积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铜素杀菌剂是一类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特别是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主要杀菌剂,然而由于此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随之增强。对近几年阐述较为清晰的几种细菌的抗铜机制进行概述,主要包括Cop系统、Cut系统、Pco系统、Cus系统、P型ATP酶排出系统、非ATP酶排出系统和多聚磷酸盐参与的铜外排系统,旨在为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抗铜机制研究和科学使用铜素杀菌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瓜类果斑病严重危害了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通过田间接种多种作物叶片和室内菌悬液浸泡不同葫芦科作物种子两种方式进行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西瓜、甜瓜、苦瓜等葫芦科作物都是该病菌的寄主,伤口及种子带菌均可使寄主作物染病。  相似文献   

11.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的防治与健康种子生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瓜类细菌性果实腐斑病是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引起的细菌性果腐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Cucurbits,简称BFB),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是世界检疫性有害病原之一。曾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北  相似文献   

12.
西瓜杂交制种中细菌性果腐病的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瓜类细菌性果腐病是近年来威胁全球瓜类作物的严重病害,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对我国的冲击首先表现在西瓜制种业,是影响种子进出口的最大障碍。细菌性果腐病主要通过伤口、气孔侵染,借风力、雨水、灌溉水、喷灌和昆虫等传播。西瓜制种整枝去雄的伤口、污染的刀具和器皿及人为的传播均有助于病害的流行;病害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的种子、鲜果和病果。病原主要在种子和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侵染源。长时间低温阴雨反常天气是其大发生的主要诱因。根据本所对该病多年的研究,探讨西瓜人工杂交制种过程中对细菌性果腐病的预防措施,对于保证种子质量,促进西瓜产业发展和提高制种效益,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细菌性果斑病在海南西瓜、甜瓜生产上发生严重,其原因不仅与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不当等有关,也与各地进行南繁的瓜类品种繁杂、种子消毒不彻底、病原远距离传播扩散有关。西瓜、甜瓜是海南省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2013年种植面积达1.97万hm2(29.55万亩)(农业部,2015)。细菌性果斑病是西瓜、甜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Schaad  相似文献   

14.
宋顺华  郑晓鹰 《蔬菜》2007,(10):34-35
一、西瓜果腐病的发生情况细菌性果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世界性病害,尤其以危害西、甜瓜为重。该病的病原菌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简称Aac)。初期危害西瓜的典型病症是在西瓜果实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水浸状小斑,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的生产现状,介绍了嫁接技术在瓜类作物生产上应用的主要目的、常用的嫁接方法、瓜类作物嫁接栽培应注意的问题、嫁接的生理机制以及嫁接技术在瓜类作物中的应用,展望了瓜类作物嫁接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我国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生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嫁接在瓜类作物生产上应用的主要目的,分析了瓜类作物嫁接苗集约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并针对国内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1瘤缘蝽发生特征蝽类害虫,刺吸发生,华中华东,南方较重。茄果瓜类,花果叶茎,失绿成斑,卷曲畸形。注:瘤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害虫,主要为害辣椒、马铃薯、番茄、茄子、蚕豆、蕹菜、瓜类等蔬菜,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为湖北省等部分地区辣椒等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若防治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瘤缘蝽以成虫、若虫群集或分散于辣椒等寄主作物的地上绿色部分,包括茎秆、嫩梢、叶柄、叶片、花梗、果实上刺吸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湖南省瓜类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国内7家科研单位完成的"西甜瓜种子生产中防治细菌性果斑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  相似文献   

19.
西瓜、厚皮甜瓜果斑病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世界一些地区先后发现西瓜果斑病的为害,病害症状与瓜类炭疽病和疫病相似,不仅为害西瓜,还为害厚皮甜瓜、苦瓜等多种作物,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果斑病是新病害,易使瓜农、农药经营者甚至是农技人员误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笔者结合试验、调研及在日本期间的厚皮甜瓜栽培实践,将瓜类果斑病的防治进展撰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37种生物药剂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试材,采用抑菌圈法研究37种生物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消菌剑魔)、80%乙蒜素EC(汉翔)、3 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杆菌DP、0.15%四霉素AS 4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该研究筛选出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一定防效的生防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科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