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1981—2010年城固县日照等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城固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特征,并与云量、轻雾(雾)、相对湿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固县近3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12.8 h/a;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减少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增加;轻雾(雾)日数的减少会引起日照时数的增大;相对湿度越小,日照时数越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贵港市1963~2012年的日照、云量、雾、轻雾、降水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贵港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云量、雾和轻雾日数、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港近5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27.8h/10年;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7月份最多,3月最少;云量、雾和轻雾日数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泰安市1971—2009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轻雾和大雾等资料,分析了泰安市近39年来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泰安市日照时数平均减少78h/10年,日照百分率平均减少1.7%/10年。泰安市总云量、低云量和轻雾日数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原因之一。而大雾日数与日照时数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1971—2000年新安县日照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1—2000年新安县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安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对云量、轻雾(雾)、霾、相对湿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安县近3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12.407 h/10年;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反之亦然;轻雾(雾)和霾日数的增加就会引起日照时数的减少;相对湿度越大,日照时数越小。  相似文献   

5.
贵州三穗近54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穗国家基准气候站1958年1月~2012年2月的逐月日照时数和月平均总云量及月平均低云量等资料,对三穗县近54年以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总云量、低云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穗县年日照时数以-26.662h/10a的趋势变化;各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变化最大,春季变化最小;日照时数变化与云量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低云量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9—2009年成县日照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成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云量、雾日数、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县41 a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63.406 h/10a。总云量、雾日数的增加以及相对湿度增大都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礼新  张少丽  石顺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66-12069
利用厦门市两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日照现测资料,对厦门市目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厦门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主城区比郊区明显;春夏季比秋冬减少明显,其中夏季为四季中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季节,冬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从各月来看,主城区8月、郊区7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另外,对影响日照时数的云量、雾日、轻雾日、霾日等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与厦门市日照时数变化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低云云量的增加以及雾、轻雾、霾等影响日照时数的天气现象日数的增多,是造成厦门市主城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郊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轻雾和霾天气日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8.
对近50年来阜康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日照时数变化的可能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阜康市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78.105 h/10 a。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季变化不明显,秋、冬季呈显著减少趋势,11月至翌年2月减少最为显著。总、低云量变化是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同时大气透明度的降低及雾日和≥0.1 mm降水日数的增加也对日照时数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50年青海省贵德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50年贵德县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Mann-Kendall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贵德县年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3年)与谷点(1975年)相差可达357.5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应各月日照时数除4、5、11月呈微弱增加趋势外,其他各月均呈减少趋势;2~7月的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极为一致,秋冬季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相反;年降水量的谷值年份和日照时数的峰值年份一一对应,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口市1961~2010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年代际、年际和季节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口市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偏少117.2 h,其中2001~2010比1961~1970下降了20%以上。海口市日照减少与低云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与夏秋季节的降雨量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谭祥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08-410
[目的]分析近57年本溪山区日照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本溪市草河口气象站1954~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与相关的总云量、水汽压和≥0.1 mm降水日数等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7年本溪山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近57年来,本溪山区除冬季日照时数呈不显著增长趋势外,其他年、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在1971年发生突变。总云量、水汽压和≥0.1 mm降水日数对日照时数影响比较明显,但日照时数并不是简单随着云量和≥0.1 mm降水日数的减少而增加,说明影响日照时数变化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山区光能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近55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黄冈市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利用1961—2015年黄冈市所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参数检验、5年滑动平均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冈市日照时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黄冈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1.576 h/10年,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且对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作用最大;黄冈市月日照时数在8月最高,在2月最低,日照时数最高月份是最低月份的2.2倍。8月日照时数减少量最为显著,其次是6月和7月;黄冈市年日照时数在1972年发生显著突变。近55年黄冈市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受3个周期控制;在影响因子方面,降水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日照时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总云量和低云量虽对日照时数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无棣国家一般气象站1971-2015年近45年的日照数据资料,利用线性拟合、相关系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日照时数变化与雾日数、相对湿度、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无棣县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2.528 h/年.自2001年开始,年日照时数低于近30年平均值.②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年变化规律一致.其中,春季日照时数最多,冬季日照时数最少,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最显著.③日照时数的各月数值呈减少趋势,9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④年日照时数的突变时间为2000年.⑤总云量、雾日数与年日照时数、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相关性较强.而相对湿度、低云量的相关性较弱.⑥无棣县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建筑增多、热岛效应增强、汽车、化工厂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大气气溶胶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立波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48-1452
利用1961-2010年浙江省16个气象站日照、降水、云量和风速材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研究浙江省年、季、月的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同时对日照有影响的昼降水量、昼雨日、总云量、低云量和平均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年、季、月的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特征,夏季最多,其次为秋、春与冬季。近50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每10年减幅为74.2 h,浙东南地区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各季的日照时数的变化也都是负趋势,夏、秋、冬三季减少显著,夏季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秋季、冬季和春季。近30年的年及夏、秋和冬3季日照时数减幅缩小,春季则转为每10年以18.1 h的速率在增加。除鄞州、衢州、玉环和大陈岛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代中期有明显突变外,其他站点的年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突变。近50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减少主要与低云量的增加和平均风速的减少有密切关系,这可能与气溶胶的云、反照率间接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守生  贺连炳  许正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0-8532,8538
利用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1961-2009年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对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南县年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49年间日照时数共增加了67.2 h,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70、80年代日照时数变化振幅比较大,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极差达484.2 h。春、秋、冬各季的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6、8、12月各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他月份均呈增加趋势。年和四季日照时数与同期总云量、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76和1993年附近的突变现象显著,1976年表现为日照的急剧减少,而1993年后表现为上升趋势。春季在1976年、冬季在1977年也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罗城县近52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罗城县近52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罗城县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倾向率为-41.8 h/10 a;夏、秋、冬3个季节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分别为-0.49、-0.31、-0.35 h/a,春季则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为0.28 h/a;1—10月日照时数为减少趋势,11月为增加趋势,12月变化趋势为-0.003 h/a且基本保持不变;罗城县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云量、大气透明度和探测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 ~2012年鲁西南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云量及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资料,分析近52年来鲁西南总、低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2年鲁西南平均总云量以0.089成/10a的速度递增,平均低云量以0.110成/10a的速度递减.平均总云量在秋冬季节与气温的正相关性比较明显,云量增加1成,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分别升高0.48、0.83℃;平均低云量在各个季节与气温均呈负相关,春季负相关非常显著,云量增加1成,平均气温降低1.49℃;云量与平均降水量正相关性显著,年平均总云量增加1成,年降水量增加146.1 mm,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分别增加48.4、107.1、55.4、12.2 mm;年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分别与≥0.1、≥1.0、≥10、≥25 mm降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总云量对日照的影响最为直接,对秋季日照的影响较大,云量增加1成,秋季总日照时数减少154.3 h,春季减少54.5 h,夏季减少134.2 h,冬季减少60.6 h;总云量与夏季、秋季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云量增加1成,夏季和秋季平均相对湿度分别增加3.3%和4.1%.  相似文献   

18.
近60年大连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02-6604
利用大连市基准站1951~2009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对近60年大连日照时数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3.31 h/a,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78年)与谷点(2003年)相差681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气候变化率分别为-1.18、-1.15、-0.91、-0.62 h/a;除3月份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10月的减少趋势较为显著,而3月份略有上升;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相对湿度和大雾日数呈反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乌拉特中旗1954~2011年的年、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乌拉特中旗年和各季节日照时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2.378 h/10a速率减少,且这种减少趋势在增大,主要表现在秋、冬季。20世纪50~90年代年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21世纪初以负距平为主;80年代秋季日照时数偏少,其他不同年代秋季均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以异常偏多为主,仅在21世纪初出现异常偏少年,季日照时数无明显差异。50、60年代至今乌拉特中旗年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均表现为减少趋势,而80年代至今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则呈增加趋势,以总云量增幅更大,平均增幅为1.6成/10a。  相似文献   

20.
西宁地区近50年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宁市市区、湟中、湟源、大通4个站1960-2009年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云量、水汽压等资料,分别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系数计算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西宁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0-2009年4站气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年-81.3h、-254.4h、-21.9h和-15.5h。与60年代相比,00年代西宁地区的平均日照时数减少了486.3h,相当于每日的日照时数减少了1.4h。分析发现云量是决定日照时数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太阳能总辐射年曝辐量为5180-6337MJ/m2,也呈一个弱的下降趋势,其变化特征与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相一致,但减少率只有1.2%,太阳辐射年曝辐量较稳定。根据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评估标准,西宁属于资源很丰富地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