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珍稀药用菌樟芝及其寄(腐)生树种牛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芝亦名牛樟菇、樟生薄孔菌、樟窟内菇、牛樟芝、红樟芝,是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发现的药用多孔菌,寄生于台湾特有的保育类树种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i)上,生长极为缓慢,自然产量稀少.近年来,因樟芝对肝病有疗效及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价格日涨,市价每台斤十多万元至数十万元新台币,由此也引起牛樟被大量砍伐,自然生态保育被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台湾牛樟芝液态发酵培养的优化条件。单因素试验表明,黄豆饼粉培养基比马铃薯淀粉更有利于樟芝菌种发酵培养;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添加K+盐的樟芝生长效果优于Na+盐。正交试验表明,樟芝液态发酵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g·L~(-1)、黄豆饼粉30g·L~(-1)、磷酸二氢钾1.5g·L~(-1)、牛樟木屑提取液9mL·L~(-1)。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稳定的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遗传转化体系,同时筛选出适宜介导牛樟芝原生质体转化的PEG-CaC12浓度.利用潮霉素抗性、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PCR扩增验证拟转化子.结果表明:新鲜的牛樟芝菌丝体在10 mg/mL溶壁酶溶液中,30℃条件下酶解4h,原生质体的获得率为3.55×105个/mL;菌丝体和原生质体在潮霉素B浓度分别为60 μg/mL和40μg/mL时不能生长,最终确定筛选拟转化子的潮霉素B浓度为60 μg/mL;浓度为20%~40%的PEG均可介导牛樟芝原生质体转化,且40%的PEG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稳定的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遗传转化体系,同时筛选出适宜介导牛樟芝原生质体转化的PEG-CaCl_2浓度。利用潮霉素抗性、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PCR扩增验证拟转化子。结果表明:新鲜的牛樟芝菌丝体在10 mg/mL溶壁酶溶液中,30℃条件下酶解4h,原生质体的获得率为3.55×105个/mL;菌丝体和原生质体在潮霉素B浓度分别为60μg/mL和40μg/mL时不能生长,最终确定筛选拟转化子的潮霉素B浓度为60μg/mL;浓度为20%~40%的PEG均可介导牛樟芝原生质体转化,且40%的PEG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发酵产三萜及多糖的影响及Ca~(2+)对MeJA的诱导作用,向牛樟芝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加入MeJA溶液,设置不同添加浓度(0、25、50、100、200μmol/L)、不同时间(0、2、4、6、8 d)、不同溶剂3组试验,培养后检测牛樟芝生物量、三萜、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的含量,并同样测试添加CaCl_2的效果。结果表明,用MeJA处理牛樟芝,对其发酵产总三萜、多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于培养4 d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用吐温-80溶解的50μmol/L MeJA溶液,促进作用最佳。此外,在添加MeJA的同时添加CaCl_2的处理较仅添加MeJA的处理的牛樟芝生物量、三萜、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牛樟芝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寄主专一性,野生资源缺乏,人工培育困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评述牛樟芝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牛樟芝化学物质多样,已分离获得325种化学物质,分属酯类、酸类和萜类等15类。发掘这些化学物质和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发现牛樟芝具有抗癌、免疫调节、保肝和消炎等多种药用功能。为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以获得更优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功能活性物质产生的椴木栽培、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技术被不断完善。但是要以牛樟芝为材料大量生产药品,临床试验须进一步研究,活性物质生物功能须进一步发掘,人工培育技术须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种樟属植物对皿式培养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牛樟芝的人工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实验室保存的牛樟芝为研究材料,首先在基因组水平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然后在皿式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一系列浓度的牛樟、香樟和樟树木屑的热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比较牛樟芝菌丝的扩散直径和菌丝状态,分析3种樟属植物对牛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1)经鉴定本研究用的牛樟芝为模式菌株BCRC35396,GeneBank登录号为AY378094。(2)香樟的热水提取物最能促进牛樟芝菌丝的扩散,牛樟次之,樟树最弱;综合考虑菌落的生长状态,樟树的添加是最优的,牛樟次之,香樟最差。(3)3种樟属植物乙醇提取物添加至培养基后,樟树最能促进牛樟芝菌丝的扩散,牛樟和香樟作用效果类似,次于樟树;添加樟树乙醇提取物后菌落生长状态最优,牛樟次之,香樟最差。【结论】本研究认为在牛樟芝皿式培养时可以添加牛樟或樟树木屑提取物来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的生长。该研究为牛樟芝的皿式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富萜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菌株,对收集的3株牛樟芝菌株(AC620,AC1404,AC001)进行ITS序列分析,通过香草醛-冰醋酸法对牛樟芝液体发酵菌丝体总三萜含量进行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AC1404和AC001的ITS序列完全相同,长度均为593 bp,AC 620菌株的长度为581 bp。供试菌株AC001、AC1404和AC620菌丝体中的三萜含量分别为34.30、18.47和16.68 mg·g-1(DW),菌株AC001与AC1404和AC620间菌丝三萜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牛樟芝羊毛甾醇合成酶的合成机制,对牛樟芝的一个羊毛甾醇合成酶基因进行克隆,将其命名为AcLSS,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预测,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AcLS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2 205 bp,编码734个氨基酸;该基因含有8个内含子,9个外显子;AcLSS蛋白存在由14个氨基酸"KGAWPFSTKTQGYT"和6个氨基酸"VSDCTG"组成的保守特征序列,并且包含一个16个氨基酸组成的OSC保守结合域"KACNFLISKQRSDGGW"。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cLSS蛋白与绣球菌(XP_027617410.1)的LS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表达谱分析显示,碳源添加物中以甘露醇的诱导表达力最高、氮源添加物中以番茄浸粉的诱导表达力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牛樟芝子实体和不同培养时期的菌丝体中三萜含量及鲨烯环氧酶基因(Se)和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Mvd)的表达情况,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三萜含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甲羟戊酸途径(MVA)中Se和Mvd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当生长至21 d时牛樟芝菌丝体干重逐渐趋于稳定。当培养时间小于28 d时,菌丝体中三萜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28 d时菌丝体的三萜含量最高,达(39.192±2.025)mg/g,仅次于牛樟芝子实体三萜含量(49.391±2.675)mg/g,玉米芯栽培的牛樟芝子实体三萜含量最低,为(11.530±0.733)mg/g,各样品间三萜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培养7 d的菌丝体中Se和Mvd的表达量均为最高,但随着培养时间的继续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牛樟芝子实体中Se和Mvd的表达量均较低,与培养28~42 d的菌丝体表达量相当。本研究结果表明牛樟芝的三萜含量可能与其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培养条件和累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