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粳7号原名铁9466,以辽207为母本,941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150-153d,株高100cm,穗长17-18cm,穗粒140-150粒,平均产量675.7kg/667m2。其精米率、长宽比等6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粳米一级标准,糙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符合二级规定。提出了播期、稀播稀种、科学施肥、浅水间歇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主要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开粳1号以秋田32为母本,沈抗158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156-158d。株高95-105cm,穗长17-19cm,穗粒数85粒,平均产量5498kg/667^m2,其糙米率、精米率等指标7项达部颁优质粳米一级,2项达二级,提出了播期、稀播稀种、科学施肥、浅水间歇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开粳1号以秋田32为母本,沈抗158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156~158d。株高95~105cm,穗长17~19cm,穗粒数85粒,平均产量549.8kg/667m2,其糙米率、精米率等指标7项达部颁优质粳米一级,2项达二级。提出了播期、稀播稀种、科学施肥、浅水间歇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开粳2号是从旱72的天然变异株经6a选育而成。株高95-100cm,穗长18~20cm,穗粒90-110粒,千粒重26g,平均产量600-650kg/667m^2。提出了稀播育壮秧,科学施肥,浅水间歇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5.
这一模式是利用边际效应,提高成熟度的安全成熟、高产、省工、低成本、高效益的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1利用大穗型或分蘖率高的穗重型品种:如通35、通36、五丰一通207、丰选2号等。2旱育稀播有壮秧:稀播是培青壮秧的前提,也是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核心,秧苗的壮度直接影响插秧作业、插后成活率、插秧密度、分美及茎杆粗细、出相的早晚、穗粒的大小等(见表1)。根据品种的早晚,秧田日数,插秧的时期,产量目标,来确定不同的播种具,目前稀播所采取的播量范围是50—1509/m’(1600-4200粒/m2),不同秧龄天数的播量标准大致如表2。3秧田…  相似文献   

6.
开粳2号是从旱72的天然变异株经6a选育而成。株高95~100cm,穗长18~20cm,穗粒90~110粒,千粒重26g,平均产量600~650kg/667m2。提出了稀播育壮秧,科学施肥,浅水间歇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稻中熟新品种铁粳7号的选育经过,阐述了该品种生育期150-153d、每穗成粒140-150粒、抗性较好、国优2级米等特征特性2003年省内生产试验平均达669.4kg/667m^2,较对照增产12.8%,居第一位、并提示了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8.
晋中晚熟冬小麦“窄行稀条播”的群体质量和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质量不高、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山农9801为材料,在不改变播量和水肥投入的情况下,探讨了窄行稀条播种植模式(行距10 cm)对冬小麦群体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种植(行距20 cm)相比,窄行稀条播极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其中山农9801增产幅度大于山农9-1;山农9-1增产原因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穗数都显著提高,而山农9801是成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极显著和显著提高。窄行稀条播增加了各个生育阶段的群体数量,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叶面积系数,而且延长了叶片功能期。说明窄行稀条播种植模能改善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数量和质量,进而起到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稀播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播长秧龄与常规秧龄相比,秧苗素质得到改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产量提高;稀播长秧龄在机插水稻上应用具有秧龄弹性大、大田生育期进程提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每孔播3粒时比6粒和9粒分别增产3.1%和10%;每穴插秧苗数2~4株时产量最高,比1株和5株高11.1%和9.7%;插秧密小于30 cm×20 cm或大于30 cm×26.7 cm时,减产幅度都显著。所以水稻开发多年的盐碱地水稻田应该改变密植、主穗增产的栽培方法,采取稀植、促进分蘖、大穗增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稀施保俗称玉米健壮素,通过对大麦后期生长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稀施保与各肥料农药混配不影响其对植株的调控作用,在大麦叶龄余数1.5叶,使用一次,可降低株高2.2 cm;穗下节缩短3.5 cm;每穗粒数减少0.2粒;千粒重增加1.0 g。稀施保在大麦叶龄余数1.5叶和叶龄余数0.5叶两次使用,可降低株高6.6 cm;穗下节缩短4.8 cm;每穗粒数减少0.5粒;粒重降低0.8 g。  相似文献   

12.
《北方水稻》2009,39(1)
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择培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株高110cm左右,穗长15cm左右,总粒数140~150粒/穗,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26g。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全生育期165d左右,属中熟晚粳类型,  相似文献   

13.
特优多系1号高产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龙特甫A生育特性根据多年田间观察,龙持甫A其株高75~80cm,剑叶长25cm左右,穗粒数110~125粒,每亩有效穗约16万左右,包颈率4.5%,主茎叶片数:春制为15—15.5叶,中制为14叶左右;播始历期:春制约92~95d,夏制平均75d。播始历期随播种期推迟而缩短。其有效积温比较稳定,不同年份的播期之间变幅较小。开花历期8~10d,每朵颖花寿命3—4d,全田花期长达10d以上。抽穗后2d内不开花,第3d始花,第5d进入盛花期(因此,确定播差期母本应比父本早始穗1-2d)。花时多集中在9—12时,午前花占65%左右,比父本约早半个小时,比珍汕9…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下超窄行距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超窄行距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进行了行距(7.5cm、15cm和13cm+13cm+13cm+21cm"四密一稀")和密度(基本苗225万、300万和375万株·hm~(-2))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各生育时期7.5cm行距种植的小麦群体总茎(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15cm行距次之,"四密一稀"最低。各生育时期"四密一稀"种植的小麦LAI都最低,7.5cm行距的LAI在拔节前显著高于15cm行距,但在拔节以后15cm行距的LAI高于7.5cm行距。各生育时期3种行距条件下总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和LAI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行距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而15cm行距的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2种行距配置;15cm和7.5cm行距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四密一稀"。密度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5cm行距、基本苗375万株·hm~(-2)和7.5cm行距、基本苗375万株·hm~(-2)的2个处理组合下小麦籽粒产量较高,分别为9 647.2和9 598.4kg·hm~(-2),是生产中适宜采用的2种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盐粳99品种来源以杂交后代83-15为母本,辽盐2号为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55-160天。种子发芽势强,出苗快而整齐,秧苗粗壮墩实,耐低温能力强.插后返青快,分蘖力中等.株高90cm左右,株型紧凑,叶片直立,拔节后植株收拢好,有利通风透光,增加光合作用和减少病虫危害.穗长15—16cm,每德着粒数110—120个,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4g左右,亩产600kg以上.对稻瘟病达中抗以上,抗倒伏,耐低温,活杆成熟。载培要点合理安排播期,稀播,育壮秧,秧龄40—45天。稀植,密度30×13.3cm,每穴3—4株。…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下的生育和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对研究的两种栽培方法有不同的反应。稀播高肥处理,所有品种植株矮壮,体内含氮量、分蘖成穗率高,剑叶的光合势大,每穗粒数多,单株生产力高。高产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多,稀播下成熟期间的物质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稻中熟新品种铁粳7号的选育经过,阐述了该品种生育期150~153d、每穗成粒140~150粒、抗性较好、国优2级米等特征特性。2003年省内生产试验平均达669.4kg/667m2,较对照增产12.8%,居第一位。并提示了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18.
辽星10号是辽宁省稻作所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其株高95~100 cm,穗长15~18 cm,每穗成粒110~130粒,千粒重25.1g,区试平均产量达631.0 kg/667 m~2,抗病性强,米质较优,在营口、大连等地区试种均表现较好。应注意掌握稀播种育壮秧、合理稀植、科学施肥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甬优12为2010年通过浙江省审定的单季籼粳晚熟杂交稻,201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品种。品种试验及大面积推广种植结果表明,甬优12表现出个体茎秆粗壮、全生育期长、群体苗穗较少,穗大粒多、米质优等特点,生产应用表现高产水平和超高产潜力。甬优12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主攻大穗;施足基肥,重视穗肥;合理灌溉;科学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20.
锦单18号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Z08为母本、Z2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08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8]363)。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82cm,穗位112cm,穗长22.0cm,穗行数14~18行,穗粗5.4cm,粒型为半硬粒,百粒重42.4g。出子率82.4%。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2d左右。具有高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好、抗病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