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时铭  彭梅 《四川蚕业》2007,35(1):28-28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11.9万亩(1亩≈667m^2,下同),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20万担(1担=50kg,下同)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务工,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农户举家外出。传统的蚕箔养蚕,给桑、除沙、扩座、捉熟蚕等需上下端蚕箔,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这种养蚕方法使得养蚕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而且在家养蚕的又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的紧缺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桑园撂荒、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不断出现,养蚕往往饲养粗放,蚕病多,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实现20万担优质茧建设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2000至2001两年全县新发展桑园1.06万hm2,栽桑1.5亿株,2004年养蚕量达到84 403张,比2000年养蚕64 918张增加19 485张,增长30.01%.县委、县政府抓住我国加入WTO和"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提出到2008年实现年产1万吨优质蚕茧基地县.  相似文献   

3.
田时铭  彭梅 《蚕学通讯》2006,26(3):37-39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0.793万hm2,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1万t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户举家外出.  相似文献   

4.
栽桑养蚕是我县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县委、县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年产500万kg优质茧基地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6.
<正>栽桑养蚕是我县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县委、县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年产10万担优质茧基地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措施与目标能否到位与蚕农的科技素质有很大关系。笔者在多年从事蚕业技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在1989~1992年期间大力发展栽桑养蚕,全县栽植桑园5万亩,大部分分布于丘陵河滩地区,多为成片桑园,如止戈镇的安宁、马河、余坪、中何镇、天池、联合、中山、新庙乡均为比较集中的成片桑园,季养蚕均在1000张以上。桑树栽植密度每亩为1333株或1200株,剪伐形式为春成,树型为15—20厘米高的低于桑。几年中使我县由年养蚕不足3000张,产茧1000来担的小县,发展到养蚕11万多张,产茧6万担的蚕桑基地县,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康伟 《蚕桑通报》1996,27(2):51-52
淳安县汾口片是该县一个新兴的重点蚕区,自1989年以来,共新种桑树1135万株,增加桑园面积5600余亩,全片年产茧量从1988年的314.65吨,增加到1995年的825.3吨,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但全年盒种产量尤其是中秋蚕盒种产量偏低.1988—1991年汾口片中秋蚕盒种产量只有25公斤,低于该县此期间的平均28公斤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广西蚕业》1995,32(1):1-2
广西的蚕业生产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年产茧量名列全国第八位,有的县市已步入规模生严,有14个县市年产鲜蚕茧500吨以上,其中宜州市投产桑园已达1458公顷,年产茧2025吨,居全区之首。14个县市年产茧1.38万吨,占垒区1.84万吨的75.13%,有48个村公所年产茧50吨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田时铭  彭梅 《蚕桑通报》2007,38(2):57-58
蚕桑生产是重庆市铜梁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有桑园0.8万hm^2,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1万t优质茧基地县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供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户举家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