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生态调节法提高越冬鱼池温度,既可增强鱼类在冬季的摄食能力,保持膘肥体壮,又可减少冻害,提高池鱼越冬成活率。根据实际效果,采用此法调节水温的鱼池可比未作调节鱼池的水温提高2℃左右,无风的晴天随气温升高水温可上升3℃以上,大部分鱼种越冬成活率可由70%左右提高到90%左右,12cm以上的1龄草鱼种越冬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经精心投饵管理,越冬后的春片肥满度都较好,体质健康强壮。现介绍3种生态调节越冬鱼池水温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淡水鲳室外越冬及越冬鱼种的运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鳗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属大型热带经济鱼类,其生活临界水温下限为12℃,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不能自然越冬,各地都需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越冬。主要越冬方式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越冬又有利用温泉和工业余热水越冬两种方式。1987年以来,我场一直利用合肥发电厂余热水进行淡水娼的越冬保种并获得成功,总结出一套淡水娼室外流水越冬保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针对越冬鱼种保种密度大,越冬后鱼种体质弱,致使运输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加强越冬鱼种后期的强化培育及低温处理等工作,对提高越冬鱼种运输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l淡…  相似文献   

3.
对越冬池塘和干塘冻晒的非越冬池塘培育夏花鱼种过程中池塘的轮虫冬卵数、浮游生物量、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轮虫冬卵含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浮游生物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鱼苗成活率:越冬池远远低于非越冬池;生长速度: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本次试验对夏花鱼种培育过程池塘的选择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崔贵君  曹岩 《水利渔业》1994,(2):43-44,29
在大绥河水库越冬鲤鱼种14箱,计21336kg,与池塘越冬3.06ha,鱼种28861kg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网箱越冬鱼种成活率81.09%,鱼池鱼种成活率27.09%,网箱越冬费用仅为池塘越冬费用的22%,表明前者能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降低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用电厂余热水、温室深井水和温泉水等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淡水白鲳的越冬保种试验。三种越冬成活率分别为30%、75.8%和81.75%。后备亲鱼在温室深井水和温泉水中越冬成活率分别为24.6%和100%.亲鱼在温泉水中的越冬成活率为100%.淡水白鲳在温泉水中越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河蟹温室越冬,应用微孔增氧技术和增氧泵增氧、无增氧机增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为:微孔增氧的8个越冬池平均成活率是83.3%,使用增氧泵的2个越冬池的平均成活率75.7%,无增氧机的2个越冬池的平均成活率53.2%,表明微孔增氧技术对提高西北高寒地区河蟹越冬成活率具有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在尼龙大棚保温越冬池及自然越冬池分别进行了青蟹秋苗高密度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尼龙大棚保温越冬还是自然越冬,每亩越冬池出池的蟹种量均能满足3-5亩养成池所需要的苗种;尼龙大棚保温越冬蟹种成活率比自然越冬高,出池规格也大;青蟹秋苗密度越冬有利于养殖池塘搁塘清淤。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淡水渔业生产中,草鱼种的越冬成活率低,对生产的危害较大。草鱼种越冬成活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除了生活环境不适的影响之外,因疾病引起的死鱼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查明草鱼种在越冬期间寄生虫的种类和动态,对防治草鱼种在越冬期间的疾病,提高其成活率是有一  相似文献   

9.
我市郊区自推广生物增氧越冬技术以来,鱼类越冬成活率不断提高,而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情况,鲢鳙成活率仍保持着过去的水平,可是鲤鱼尤其是杂交鲤的越冬成活率却不断下降。1992年全郊区鱼种越冬平均成活率为70%,而鲤鱼种的平均成活率仅60%左右。个别越冬水面不到40%。因此,每年春(?)都得外进,给渔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原图像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明晶 《科学养鱼》2006,(12):76-76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问,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李卫如 《科学养鱼》1994,(11):13-14
淡水白鲳鱼种高密度越冬技术要点淡水白鲳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所以其鱼种越冬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显得至关重要。许多单位在这方面技术不过关,往往造成越冬量小,越冬成活率低等不理想状况。我所自引人该品种、自繁自育鱼苗,进行温室越冬以来,积累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鱼类越冬是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冬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池塘养鱼的关键。 一、加强秋季饲养,保证鱼体健壮 鱼在冬季主要靠体内积累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进入秋季饲养期后,首先要增加鱼饲料中的脂肪量,也就是尽一切可能让鱼长得又肥又壮,从而提高鱼的越冬成活率。实践证明,鱼的肥满度系数在2.23时,越冬成活率为41.1%;肥满度系数达到2.52时,越冬成活率为94.8%。肥满度系数提高了0.29%,而成活率却上升了53.7%,可…  相似文献   

14.
鱼种是养鱼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渔业生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更是下一年渔业生产的物质储备。只有培育出优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才能提高鱼种抗病力和越冬成活率,才能为发展生产,促进渔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个别鱼种越冬场点鱼种越冬成活率不高,死鱼的现象屡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越冬管理不善,缺氧死鱼,造成越冬成活率低的原因外,还有鱼种带病越冬和鱼种体质差,肥满度低,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高纬度严寒地区,鱼种越冬一直受着越冬期长、冰层厚、底质渗漏、补水难等不利因素的困扰,鱼种室外越冬成活率一直很低,严重阻碍着商品鱼的生产。为了摸索北方严寒地区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技术,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在县鱼种场和城郊专业养鱼户中开展室内鱼种越冬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活率达到90-98%,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减少鱼类在越冬期的死亡,必须加强鱼类的越冬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鱼类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7.
越冬鱼种几种常见病的防治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提高越冬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一、赤皮病:主要是并他拉网等原因造成的,鱼种在整个越冬期都有发生。病鱼体表局部或全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03~2006年,采用室外土池网箱、室内水泥池及海区网箱3种方式进行鮸鱼鱼苗越冬和鱼种培育试验,鮸鱼鱼苗越冬成活率可达60%以上,从越冬后的鱼苗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从越冬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54%以上.总结了3种方式的养殖管理方法、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 Abe)人工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其苗种和商品鱼的产量不断提高,售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动。暗纹东方鲀鱼种和成鱼的越冬成活率对其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越冬技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本文初步总结了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淡水养殖试验场2005~2006年度暗纹东方鲀的越冬工作,旨在摸索出一些降低越冬成本,提高越冬成活率的有效办法。在该年度的暗纹东方鲀越冬中,鱼种(体重50~100g)的越冬成活率为98.9%,亲鱼的越冬成活率达到99.7%;越冬用盐卤(或食盐)的成本仅为2003~2004年度的44.6%,2004~2005年度的71.5%,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