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晚稻种衣肥ZFWW-6的养分释放特性。[方法]用ZFWW-6制备包肥种子,测定种衣肥中养分N、P、K的初期释放率、微分释放率、累积释放率和养分释放期,探讨温度、肥水比及pH对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种衣肥中N、P、K的初期释放率30.00%,微分释放率2.00%;养分N、P、K的释放期分别为62.2、57.8和79.5 d。温度、肥水比和pH对晚稻种衣肥养分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是这些因素能改变养分的溶解速率、扩散速率等所致。[结论]该晚稻种衣肥的养分缓释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聚乳酸作为包膜材料,采用物理方法对肥料进行包裹,测定了包衣膜的成膜性能以及肥料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成膜性良好,成膜时间13.3 min,包膜磨损率2.27%,包膜肥养分初期溶解率3.4%,28 d累积养分释放率45.1%,100 d时的最大养分溶出量达到92%,养分累积释放曲线与作物需肥规律基本一致,适合作包膜材料。  相似文献   

3.
5种不同工艺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不同工艺制成的肥料为供试材料,利用静水试验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其氮、磷、钾养分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合肥、缓释肥在静水、土壤介质中的氮、磷、钾初次养分释放率和累积养分释放率均低于无机肥,缓释肥对养分的缓释作用优于有机无机复合肥,3种有机无机复合肥之间养分释放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用于提高悬浮种衣剂的成膜性和有效成分释放率。采用标准测试方法,测试高分子成膜剂影响悬浮种衣剂的理化测试指标,如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种子表面药剂浸水脱落率等。结果表明:1.0%壳聚糖配成膜剂效果最佳,成膜时间和包衣脱落率均高于现用悬浮种衣剂,并能控制和调节悬浮种衣剂膜内活性成分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5.
工业木质素包膜缓释尿素释放规律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工业木质素包膜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规律,以及温度、pH和后熟期对于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曲线呈"S"型,28 d养分释放率达到73.77%,养分微分溶出率为1.83%,理论释放时间为50.25 d。当温度对于养分的释放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当培养温度由25℃提高到40℃时,养分的初期溶出率由8.03%提升到16.24%,微分溶出率由1.83%变为1.88%,理论养分释放期由51.25 d缩短至45.55 d。H+和OH-的存在均会促进养分的释放。当室温放置时间为30 d内时,肥料的缓释性能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N、P减施增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减少20%化学N、P肥料,通过增施20%的有机N、P肥或缓释肥,以及分次施N等措施发现,土壤中的速效N、P、K和植株中的全量N、P、K均高于传统施肥处理,其值以80%传统施肥量加20%有机N肥处理最高,并且籽粒产量增加7.2%~35.9%。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及植株的全量养分逐渐降低,成熟后N、P养分大都储存在籽粒内,而K素营养则集中在茎杆内。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温静水培养法,对湘珠牌水稻专用肥与洋丰牌高浓度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湘珠牌水稻专用肥N、P、K的初期溶出率分别为54.8、56.5和53.5,比洋丰牌高浓度复合肥的低10%以上;湘珠牌水稻专用肥N、P、K的微分溶出率分别为8.2、7.9和7.8,与洋丰牌高浓度复合肥基本一致.两种肥料的养分释放过程均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拟合得到的养分释放动力学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湘珠牌水稻专用肥的养分释放期可达到28d左右,比洋丰牌复合肥的长约18d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缓控释肥,是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缓慢释放,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突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从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由于缓控释肥具有减少施肥量、节约化肥生产原料(煤、电、天然气)、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被看做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通常我们所说的缓控释肥料包括了缓释肥与控释肥两大类型,按照生产工艺和施肥原理的不同来分,缓控释肥主要分为四大类:树脂包膜控释肥、脲甲醛缓释肥、硫包衣尿素、稳定性肥料。本文将对缓控释肥主要四大类产品的使用和发展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为将具有生物安全性的三赞胶引至农业领域中,在三赞胶中添加三偏磷酸钠,优化三赞胶性能,并对三赞胶进行流变学、物性及微观表征分析,以此为基础配合乙基纤维素,制备一种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双层包膜缓释肥,并以静水浸提法和土壤淋溶法验证肥料的缓释特性。确定在三赞胶中添加三偏磷酸钠的比例为10∶1,该添加比例的三赞胶溶液粘度提高7.5%,并且所制备的薄膜拉伸强度降低32.6%,断裂伸长率提高110.8%,分析表明三偏磷酸钠与三赞胶之间可能形成交联结构。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包膜肥的初期浸提释放率为10.9%,并且与未包膜相比,双层包膜肥的土壤模拟淋溶释放率分别降低45.72%(N)、72.40%(P)和76.97%(K)。结果表明,这种双层包膜肥可以有效降低肥料的营养释放速度,为肥料提供保护与缓释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乙基纤维素包膜肥的生产成本及环境影响。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双层包膜缓释肥的成功制备,为缓释肥的生产提供新材料,表明三赞胶在农业领域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为包膜液,制成以颗粒尿素为核心的魔芋葡甘聚糖基缓释包膜尿素。利用Mini型流化床包衣机制备,通过控制包衣过程中的流化床雾化压力、进风温度等参数,探讨各工艺条件对包膜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优化操作工艺参数;并对样品的性质指标和缓释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雾化压力为2.4 kg/cm~2、进风温度为77.5℃、喷液速度为18 r/min、包衣结束后用烘箱在70℃条件下对包膜尿素进行热处理可得到缓释性能最佳的产品。初期养分释放率为14.2%,28 d累积释放率为74%,符合国家GB/T 23348—2009缓释肥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明胶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明胶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保水性缓释肥新型包膜材料,进行了吸水、保水、耐盐性检验并应用于包衣尿素的制备。结果表明:明胶用量为2.5%时,材料具有最大吸水率,在去离子水中达775 g/g,在自来水中为395 g/g。包衣尿素的氮素24 h和28 d释放率分别为12.11%、73.49%,缓释周期长达56 d,达到"缓释肥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悬浮种衣剂理化指标改变与持效期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将壳聚糖分别按照0.5%、1.0%、1.5%、2.0%的用量加入18.6%拌&#183;福&#183;乙悬浮种衣剂中,测定其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包衣覆盖率、种子表面药剂浸水脱落率等理化指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壳聚糖悬浮种衣剂混配药剂拌种,达到延长药效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通过对悬浮种衣剂的理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壳聚糖能明显的改善指标性质,成膜时间和包衣脱落率均高于现用悬浮种衣剂,提高药剂在种子表面附着率。研究结论:壳聚糖通过改变悬浮种衣剂理化性能来影响有效成分释放,在成膜时间和剂量的释放上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使原药的功效得到明显的提高,悬浮种衣剂的持效期延长,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传统多次追肥模式与不施肥相比,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总量,其中沃夫特缓释肥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其他3种新型肥料则与传统施肥无显著差异。不同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时期和释放速率存在差异,造成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情况不同,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施肥处理;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和千里马缓控释肥处理显著提高籽粒中P吸收量;新型肥料处理籽粒中K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氮素收获指数最高,达67.92%。【结论】与耗时费工的传统施肥方式相比,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省时省工,提高玉米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且产量无显著变化,二者更适合在贵州黄壤区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缓释肥料的概念缓释肥料的概念是指能减缓或控制养分释放速度的新型肥料。广义上的缓释肥料包括缓释肥与控释肥两大类型。“缓释”是指化学物质的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控释”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释放率和释放时间)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红花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P、K施用量对红花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N、P、K 3种肥料,B因素为0、8、16、32、48 g/m25个肥料浓度,共1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红花的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N肥促进红花株高和最长叶的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1%、39%;N肥能够提高红花产量,比CK增加151%。P肥对红花最长叶的面积有一定影响,比CK增加12%;在施P的情况下共收获红花鲜重76.5 g,比CK减少17%。K肥能够提高红花的花蕾数、分枝数和叶数,分别比CK增加15%、50%、8%;K肥能增加红花产量45%。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分别施用N、P、K均可提高红花产量,N肥最佳施用量是440~460kg/hm2,P肥最佳施用量是175~190 kg/hm2,K肥最佳施用量是140~16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红花高产高效栽培和减少肥料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多种养分、氮缓释性能优异、工艺简单、半互穿网络结构的缓释肥。【方法】利用溶液聚合配合原位挤出技术,将聚合过程和加工过程合二为一。以氨基酸原粉(AARP)和硫酸亚铁(FeSO4)为原料,将AARP和AARPFe与脲醛(UF)大分子链进行复合,形成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缓释肥(AARPUF和AARPFe-UF)。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对缓释肥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测定其压缩强度及在静水及土壤中的氮养分释放率,研究添加AARP和AARPFe对其缓释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性能提高原因。【结果】UF、AARP-UF和AARPFe-UF 3种缓释肥的结晶度分别为67.9%、59.2%和57.4%,压缩强度分别为1.64、3.01、4.06 MPa,在静水中的初期氮释放率分别为24.8%、18.6%和15.1%,处理90 d后土壤中氮累计释放率分别为55.9%、51.4%和46.3%。AARP和AARPFe的加入破坏了UF分子链晶体结构,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使缓释肥结晶度降低,压缩强度提高,氮缓释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各项结果可知,缓释肥AARPFe...  相似文献   

17.
以魔芋加工废弃物魔芋灰分和凹凸土为原料,控制总用量在6%左右,魔芋灰分/凹凸土比例为1/1、1/2、1/3,与KH2PO4、KCl(P2O5/K2O为11/18)充分混匀压片制成缓释肥。120 d时,土壤养分累积释放量在72%~87%,大量释放时段集中在60~120 d,符合作物的常规需肥规律;灰分中葡甘聚糖通过吸水溶胀实现对肥料养分的包埋吸附,10%用量以内,其用量与包埋吸附能力呈正相关;凹凸土可有效延长缓释肥药片的崩解时间,在旱地土壤上,还可以通过空间阻断增强药片的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18.
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的筛选及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的合适配方,探明其理化性质,为新型油菜种衣剂的创制与应用提供参考,用3个自研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包衣油菜种子,通过发芽试验与理化检测,研究了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合适的配方、药种比及其理化性能,并与进口种衣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自研超微粉型油菜种衣剂WFZ-5、WFY-1和WFW-6中WFY-1为最佳配方,其最佳药种比为1:300;WFY-1的pH 6.89,粘度为12.3 mPa/s,成膜时间7.8 min,包衣均匀度为95.5%,包衣脱落率为3.1%。WFY-1理化性能良好,能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成苗率和苗素质,其综合效果优于进口种衣剂SLS。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散式养猪场粪污/秸秆混合发酵沼渣污染物产生量大、养分易流失等特点,本文以沼渣为原料,沸石为载体,聚乙烯醇为包膜材料,不添加沸石制备复混包膜肥Ⅰ,不同MAP、沸石与沼渣质量比制备Ⅱ(1∶4∶25)和Ⅲ(1∶25∶25),对3种复混肥缓释性能进行了探讨,并与市售普通复合肥肥效释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复混肥总磷、总氮初期养分溶出率均低于15%,微分溶出率均小于1%,28 d内累计养分溶出率低于80%,符合《中国缓释肥料(GB/T 23348-2009)》缓释肥评价要求;在静水中总磷累积溶出率表现为:ⅢⅠⅡ,1~20 d内总氮累积溶出率大小为:ⅠⅢⅡ,20~60 d内总氮累积溶出率大小为:ⅠⅡⅢ;在进行土柱淋溶养分溶出试验研究中,总磷、总氮溶出率大小为ⅠⅢⅡ;60 d内复混肥Ⅰ、Ⅱ、Ⅲ在静水中总磷、总氮的溶出率均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显著性水平均为P0.01。研究结果可为分散式养猪场粪污/秸秆混合发酵沼渣资源化利用及制备沸石缓释肥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棉花水浮育苗专用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棉花水浮育苗苗期养分的有效供给,以N、P、K三因子进行了311最优试验设计,研究N、P、K对棉苗的物理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研制最佳棉花水浮育苗肥提供试验依据,再通过计算机模拟选优,获得棉花水浮育苗肥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