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的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小麦的各种性状归纳为简单性状和骨架性状两大类别,着重论述了骨架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骨架性状间存在着某种“常数关系”的观点,并探讨了其生理基础和发育学基础。指出必须按照特定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按照性状间常数关系的规定性,确定合乎实际的品种单项性状选择标准和品种综合评价标准。对常数关系制约下的品种改良策略和现存常数关系的突破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了解青海省小麦品种的种子表型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以1957年以来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在青海小麦高产区(柴达木盆地)对种子长、宽、长宽比、面积、密度指数和千粒重6个种子表型性状的3年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种子表型性状可以将这些品种聚为4个类群;千粒重与种子长宽比显著相关,与其他4个性状极显著相关,这些性状均可以作为千粒重选择的指标;不同阶段审定品种的千粒重变化不大,说明青海省在千粒重方面育种改良效果不明显,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有待加强;3年平均千粒重超过60 g的品种有4个,它们为高千粒重育种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小麦育种实践中,冬性小麦、半冬性小麦与春性小麦三种生态型之间进行远缘杂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一般认为冬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寒、多穗、抗干热风、抗斑枯病和根腐病以及落黄好、品质优等一系列优良性状;春小麦品种则不同程度地具有抗条锈病、矮秆、大穗、生育期短等优良性状。利用冬性小麦与春性小麦进行杂交,可以扩大亲本的选择范围,充分利用种质资源;杂交后代分离幅度大,变异范围广而且杂交可育性也很高,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小麦定量化育种进程,运用系统论思想,将作物常规育种理论、灰色育种理论、同异理论及小麦主要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相结合,总结归纳出小麦定量化育种技术流程,包括定、配、选、比、审、用等六个基本环节。即运用灰关系分析或同异关系分析原理制定育种目标;运用亲本灰色分类或同异分类原理和杂交组合灰色评估或同异评估原理配制和评价杂交组合;运用单株灰色选择或同异选择原理选择单株或优系;运用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或同异比较原理进行品种(系)比较和品种审定;运用品种灰色布局或同异布局原理、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或同异栽培原理和病虫害灰色预测原理,科学、合理利用新品种。育种实践表明,该技术流程对于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播期不仅对大麦品种(系)的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表现有重要影响,而且会造成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差异。这种差异可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三个播期下性状之间相关的方向一致,但彼此关联的程度不同;二是在不同播期下性状相关的方向或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育种目标或选择不同类型品种的需要,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制定性状选择的合理模式,培育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春小麦的三条生态遗传变异规律,即稀密条件下各种性状对应变化规律、不同光温型主要光温性状同一地点年度间和同一年度地点间主要光温性状变化规律及光、温、肥、水四因素对不同光温型主要光温性状表达的互相补偿规律,并指出了它们的理论依据。利用上述规律,可减少在杂种后代和稳定品系处理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各种性状选择误差,可确定不同光温型材料的光温特性、光温类型划分、选择强度、熟期分类,并且可为在黑龙江省小麦育种中解决其“当地生态适应”和“它地生态适应”等问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它们是现有小麦育种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的花生育种目标可归纳为抗病优质、高产和早熟,而其中高产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并与其它性状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遗传关系。植株的光合作用是产量的物质来源。因此,研究花生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关系,对于合理调节群体光合结构,培育高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作花生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阐述各种叶部性状对产量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育种中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拓宽小麦育种基因资源,对94份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体植株偏高,分蘖力强,成穗率适中,小穗密度中等,小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低,生育期较长.在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上供试材料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植株高度与多小穗关系密切,而千粒重更多受生育期的影响.不同地区来源的材料间农艺性状出现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6个主成分可提供91.02%的信息量,其中以小穗因子的贡献率最高(31.75%).本研究认为,多小穗数和多穗粒数是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最突出的优良性状,可做为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小麦产量性状为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支配和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且产量构成诸因素间彼此关联。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作物目标性状间的关系,是一种较有效且简便可行的方法。本文通过对1998~2000年福建省小麦区试材料中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为今后小麦育种中主要数量性状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小麦高产育种的6种途径.从小麦育种的历史看,随着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所需要协调的性状不断增加,从少数性状的协调到多性状的协调,从形态性状的协调到生育动态性状的协调,育种难度逐步增大.小麦高产育种就是不断协调各个性状关系,挖掘小麦光能利用潜力,促进光合产物的分配向经济产量倾斜.现阶段小麦自身的光合利用潜力尚未全部发挥出来,通过株型、生育动态的调整还可提高小麦的产量潜力.小麦育种的更高阶段是提高小麦自身光合机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我所的135份花生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其中龙生型、普通型、珍珠豆型各45个品种.成熟收获时调查产量及其主要性状,计12项。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花生品种资源性状的差异颇大,同一性状在不同类型间的变异系数互有差异,变异范围大,利用价值高;2、不同类型问花生性状不尽相关,与单株荚果关系最密切的性状有别,影响程度各异.在花生育种中,要选择高产型品种在不同类型中应采用不同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掘可供湖北省小麦育种利用的优异遗传资源,以长江流域的477份小麦地方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表现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对不同生态区之间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植株总体偏高,平均为122.10 cm,变幅为67~160 cm,变异系数达15.14%;小穗数较少,平均为19个,变幅为11~28个,变异系数为14.13%;穗粒数平均为34粒,变幅为7~62粒,变异系数为25.25%,部分材料穗粒数较多,大于60粒;播种到抽穗平均156 d,变幅为140~175 d,变异系数为4.16%;千粒重水平中等,平均为37.12 g,变幅为15.72~57.66 g,变异系数达21.56%.从这些地方品种中可筛选出一些单一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多重比较结果表明,7个生态区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间,主穗长、主穗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系)籽粒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给小麦品质评价、品质改良、育种目标制定、优质小麦区划和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参加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9年163个品种(系)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系)籽粒的千粒重、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较高,但沉淀值较低,蛋白质的质量较差;面团的稳定时间短,软化度较高,评价值较低;关中地区能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的品种(品系)仅占8.59%,中筋品种(系)占55.83%。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选育工作还应在提高产量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的选择,以满足优质小麦生产和食品加工对强筋小麦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从花培品种的选育谈小麦花培育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小麦花培育种特点,从花培育种的田间育种技术入手,就亲本评选、组合选配、后代材料的田间选择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麦花培育种的策略:制定明确且较为短期的育种目标;杂交亲本必须农艺性状优良,优点多,缺点少,双亲差异较小;增加接种材料的世代(F2或F3);后代观察鉴定要力求准确,选留标准要具体、明确、适当,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如冬春性、抗病性、株叶型、株高、籽粒颜色等的选择可以较严,而遗传力较低的产量性状的选择宜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7.
小麦沉淀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淀值是评价小麦面筋强度和烘烤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沉淀值在小麦不同品种间的变异、遗传力、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方面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沉淀值与重要农艺性状(抽穗期、株高、产量因素等)、品质性状和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的相关关系,认为沉淀值作为早代选择指标,既简便有效,又有利于协调产量与品质以及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育种目标性状为区间数的决策处理问题,基于同异理论和区间数理论,提出了一种育种目标性状值为区间数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对目标性状区间数的规范化处理,建立各品种综合性状区间数两两比较的可能度矩阵,从而对品种优劣进行排序。将这种综合评估方法应用于2009-2010年度河南省小麦冬水Ⅰ组区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周99233为优良品种;豫展7号、安05-28、浚K8、金裕麦378、周麦18为较好品种;08漯36、许科718为一般品种,其余品种为较差品种。该方法具有运算简单、操作方便、灵活实用、快捷有效等明显优点,在实例分析中评价效果令人满意,因而应用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选育早期品质选择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3个小麦品种资源材料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育种早期品质选择指标,包括角质率、千粒重、硬度、籽粒形状和饱满度等籽粒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面筋质量指数及沉淀值等蛋白质品质性状、它们与高代品系品质的评价指标(容重、出粉率和粉质图评价值)有很密切的相关性。多数籽粒品质性状测定方法简单、实用;蛋白质品质性状能更确切地反映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它们与食品加工品质和加工产品的类型关系密切。这些都可作为小麦育种中蛋白质品质改良的早期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耐旱种质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98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抗旱性的鉴定研究和某些品种在生产上利用效果的分析,将小麦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划分为旱肥型、旱薄型、水旱兼用型和水地型。根据小麦性状对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反应的稳定性,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稳定型、穗数稳定型、粒数稳定型、株高稳定型和千粒重稳定型。这种划分为实现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以及在育种上有地选择亲本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