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产后低血钙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钙浓度降低,知觉丧失,肌肉无力及四肢瘫痪,亦称生产瘫痪。此病多发生高产奶牛,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数见于3~6胎母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许多农村地区加大了奶牛的饲养量。许多养殖户通过饲养奶牛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易出现产后瘫痪的症状,也可称为乳热症,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多发生在母牛分娩前后。其发病率与奶产量呈正比的关系,奶产量越高的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概率越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基于此,从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入手,对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在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也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奶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5℃左右。1.病因⑴饲养管理不当。由于母牛产后能量  相似文献   

4.
<正>近些年来,养牛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些农户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但是母牛的产后瘫痪,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1发病原因引起发病的原因有营养方面的、管理方面的、助产方面的、疾病方面的等诸多原因引起,母牛产后瘫痪是产后1~3d,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于年龄5~9岁的母牛,病牛是由于血钙调节机能失调,母牛在高钙饲养条件下甲状旁腺的机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溽热、分娩低钙血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 1发病情况2008年5月,某乡一奶牛养殖户饲养的一头母牛产一牛犊。当日母牛无异常症状,第二天挤奶时,其母牛已倒卧于圈中。  相似文献   

6.
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在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也是近年在产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奶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5℃左右。 一、病因 1、饲养管理不当。由于母牛产  相似文献   

7.
正母牛围产期是指怀孕母牛产前半个月至产后半个月的时间。围产期的母牛由于产前半个月胎儿生长迅速、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过大、产后母牛体质虚弱,造成母牛消化机能减弱或紊乱,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能繁母牛繁殖性能降低或终生失去繁殖性能而被迫淘汰,给养牛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因此,饲养管理好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福建省龙岩市畜牧兽医站于风洋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产后风、乳热症,主要原因是母牛产前营养不良、缺乏钙磷、产犊时间太长、失血过多、气血两亏所致。奶牛产后瘫痪的病例大多数发生在黑白花奶牛及其高代杂交的母牛,高产奶牛多发生在第3~6胎。一般在产...  相似文献   

9.
一、饲养技术 1.围产期的饲养 ①围产前期。既要预防奶牛过肥和流产,又要适当增加日粮蛋白质水平。采用低钙饲养法,可以预防母牛产后瘫痪和酮病的发生,但在产犊后第1天开始必须恢复原来钙、磷水平。②围产后期。产后母牛体质弱,食欲较差,乳房出现水肿,子宫未康复。饲养目的是促进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高峰期打下良好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特有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因此,大多数发生于第三至六胎(5~9岁),但第二至十一胎也有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大多数发生于顺产后的头3d之内(多发生于12~48h),少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本病为散发型,但在有的奶牛场发病较高,治愈的母牛在下次分娩时还可能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1.
母畜产前产后瘫痪是由钙代谢调节障碍引起的一种常见产科疾病。多见于饲养良好的壮年母牛和高产奶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有50~60%的发病母牛在短时间内多匕亡或致残。严重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型疾病。该病多发生在产后3天之内,以第3—6胎的高产母牛为多。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大量泌乳,使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致使母牛丧失的钙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瘫痪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原因多种多样,病因复杂,从而给临床防治带来难度。一、发病原因大多数奶牛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胎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和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易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发生在产后12~72小时,且发病率较高.患牛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产后瘫痪是产后母牛由于急性低血钙引起的瘫痪,多发于5~8岁的高产母牛。临床以瘫痪、迅速伴发昏迷、知觉障碍为特征。1发病原因怀孕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善,饲草饲料单一,营养不足,缺乏钙、磷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或长期缺乏运动及光照造成畜体血钙量过低,营养不良、生化无源,久而久之,气血双亏,血循环滞缓,血不养筋而呈现肌酸肢麻,导致卧地不起而瘫痪。  相似文献   

16.
母牛产后瘫痪是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呈散发性,但部分饲养管理薄弱的牛场发病率可高达20%~30%,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妥当,60%~70%的患病牛最终或因身体机能不可逆损伤被淘汰,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诊疗护理及预防措施,旨在尽量避免或控制本病在牛养殖生产实际中的发生发展,降低养殖场...  相似文献   

17.
1.病因 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钙的代谢密切相关,产后泌乳使大量钙质从乳中排出,此时奶牛血浆中钙含量必须通过增加胃肠吸收和骨钙析出得到补充.但母牛分娩前后胃肠机能易紊乱,使钙的吸收率降低,同时由于母牛雌激素水平的升高,阻止骨钙及时转送到血液中,造成钙的负平衡,最终导致低血钙性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难妊娠的奶牛是指:①产后3个月能繁殖的适龄母牛仍未能配种怀孕的;②育成母牛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满24个月龄、体重已超过300千克的从来未发过情的母牛;③配种后超过3个月仍未妊娠者。1.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产后的母牛,过早地添加大量精料,会使乳房及消化道兴奋、供血充足,减少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奶牛由于矿物质代谢紊乱而引发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的特征是骨质变软,肢势异常,蹄变形,产后瘫痪,极大地影响了奶牛的泌乳能力,严重者使高产奶牛失去饲养价值而被淘汰,故在生产和育种上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母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发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较多发生于高产奶牛。本文主要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