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奶牛胎衣不下,一般是指奶牛在产后12~24小时内胎衣不能完全自由排出,它是奶牛的常见病之一,是影响奶牛繁殖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了解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因素,科学的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一、胎衣不下的原因1.生理因素初产牛难产会使胎衣不下的发病危险程度提高3~4倍,产双胎和胎儿过大的牛只发病率也会增加;胎衣不下与奶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的诸多牛场中,通过饲养员的饲养方式的改变与管理措施的加强以及对奶牛营养水平的提升,可以将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控制到3%左右。然而这种症状在我国奶牛身上却具有20%左右的发病率。因而必须要对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也会引发发情推迟、产奶量下降、配种次数增多、子宫内膜炎等症状,给奶牛的生产和繁殖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解决奶牛胎衣不下症状,从而促进我国奶牛繁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奶牛胎衣不下已经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在常熟市碧溪动物防疫站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例奶牛胎衣不下的病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诊断为胎衣不下。经过促进子宫收缩,加速胎衣排出.促进胎儿胎盘和母体分离及防止子宫感染等治疗3天后基本痊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深入研究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本文将介绍接诊病例胎衣不下的痛史、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奶牛胎衣不下为常见的产科疾病,直接影响奶牛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胎衣不下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复旧不全及诱发乳房炎,从而使奶牛不孕或者推迟发情周期,降低繁殖能力,产奶量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全身败血症死亡。  相似文献   

5.
在国外的诸多牛场中,通过饲养员的饲养方式的改变与管理措施的加强以及对奶牛营 养水平的提升,可以将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控制到3%左右。然而这种症状在我国奶牛身上却具 有20%左右的发病率。因而必须要对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奶牛的胎衣 不下症状也会引发发情推迟、产奶量下降、配种次数增多、子宫内膜炎等症状,给奶牛的生产和 繁殖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解决奶牛胎衣不下症状,从而促进我国奶 牛繁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奶牛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为10%~30%。新疆地区奶牛养殖规模较大,奶牛胎衣不下成为困扰当地奶牛养殖户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新疆哈密市奶牛养殖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当地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总结奶牛胎衣不下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胎衣不下是舍饲奶牛产后的常见疾病。正常母牛产后4小时~8小时将胎衣自行排出,若经过12小时尚未全部排出者,则称为胎衣不下。对于患有胎衣不下的奶牛,应当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否则极易继发其他产后疾病,影响母牛的繁殖和产奶,降低养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奶牛分娩后12小时,不能排出胎膜就视为胎衣不下。以前人们常采用手术剥离胎衣,对奶牛损伤较大,影响今后的繁殖配种。笔者自 1998年以来采用药物处理奶牛胎衣不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法为:母牛分  相似文献   

9.
奶牛场胎衣不下原因分析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彬  刘念瑞  田甲  毛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81-10582,10585
[目的]为产后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提高其生产和繁殖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3 ~2014年产犊记录,分析了不同产犊季节、月份及胎次对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该牛场胎衣不下总发生率为11.25%.不同胎次间胎衣不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产犊季节和产犊月份对胎衣不下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夏季产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5.78%),秋季其次(11.81%),春季最低(3.93%);7月产犊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8.75%),其次为11月和8月,而5月最低.[结论]合理调整配种和产犊季节能在一定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奶牛胎衣不下是困扰奶牛养殖户的一大问题,通常胎衣不下会造成奶牛子宫感染和不孕不育等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而该病在养殖生产中又比较常见,为此养殖户需了解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并进行相应防治。  相似文献   

11.
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1,(2):351-352,355
分析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提出了治疗和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措施,以指导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天性繁殖疾病和后天性繁殖疾病严重阻碍奶牛养殖业发展,后天性繁殖疾病包括难产、卵巢疾病、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奶牛肥胖母牛综合征等症状。本文具体介绍繁殖疾病的发病过程和如何合理防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胎衣不下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奶牛胎衣不下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产犊后立即无菌采集47头奶牛血液,其中25头为胎衣正常排出奶牛,22头为胎衣不下奶牛;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6项血清生化指标被聚类成3个主成分,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临床采集样品的分类结果一致;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相比,胎衣不下奶牛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胺转移酶、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表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别胎衣不下奶牛血清和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因此可以通过此方法对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进行提前诊断;还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不仅与蛋白质代谢、离子代谢和肌肉代谢紊乱有关,而且肝脏和肾脏的机能损伤也可能导致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生产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分娩后经12个小时仍不见胎衣排出,这个过程被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类疾病,随着奶牛养殖产业不断提升,奶牛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奶牛生产过程中胎衣不下的比例呈现升高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奶牛生产的较为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采取的方法不当,很容易导致奶牛出现子宫内膜炎,从而影响到奶牛正常发情,使得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母牛产后12h胎衣未排除仍然滞留在子宫内,不能自行排出,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疾病。最近几年,北票地区奶牛集约化饲养的规模越来越大,随之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一般发病率可达到30%,这成为困扰奶牛养殖户的一大疾病。如何预防奶牛胎衣不下也就成为奶牛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奶牛分娩后一般经过12个小时的时间不排除胎衣就叫胎衣不下。胎衣不下容易引起子宫炎、致使发情拖延,久配不妊,产奶量急聚下降,如农户不引起重视,不采取及时治疗将影响奶牛的繁殖机能,或危及母牛的生命,经调研农村养牛户目前奶牛患此病的很普遍,为此常给养牛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7.
苏桂芳 《现代农业》2011,(6):101-102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8小时以内排出胎衣。若超出上述时间不能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滞留)。现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原因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很复杂,与多种生理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胎衣不下奶牛胎盘中孕酮和雌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胎衣不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变化,探讨了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内分泌学机制.将20头奶牛分为健康对照组和胎衣不下组,分别采集健康奶牛和胎衣不下奶牛的胎儿胎盘,制备胎盘组织匀浆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结果发现,胎衣不下组奶牛胎盘组织中的孕酮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奶牛,差异极显著(P<0.01);而雌激素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胎盘组织中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奶牛子宫积脓是由于产犊助产不当、胎衣不下及人工剥离胎衣、人工授精消毒不严或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及时使病情恶化所致,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给奶牛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产后经过12小时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统计某良种场2007~2008年正常产犊母牛的胎衣不下率为16.3% (108/662).胎衣不下的奶牛,容易继发子宫内膜炎,其发病率达到70%以上,还容易继发其他代谢病和乳房炎等.胎衣不下还可以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准确地把握胎衣不下的诊断和防治,降低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