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在早春青麸杨腑芽萌动初期,利用其叶片,果实的95%乙醇浸提液涂刷在青麸杨主干上,能在倍林中有效的诱导肚倍曝春迁蚜的回迁上树,使共单株平均上树量分别增加4.3倍、2.5倍;平均单株肚倍鲜重相应增加7.6倍、2.7。经SSR检验表明,上述处理的诱曝上树效果与青麸杨叶片、果实、其他浸提液处理及叶病、枝干各浸提液处理的诱蚜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肚倍是同翅目 (Homoptera)蚜总科 (Aphidodea)瘿绵蚜科 (Pempigidea)肚倍蚜 (KaburagiarhusicolaTaka gi)寄生于盐肤木属的青麸杨 (RhuspotaniniiMaxim .)复叶的小叶上所形成的虫瘿。在我国已知的 1 4种五倍子中 ,肚倍以它个大质优名列第一。由于肚倍生产分布面较窄 ,主要产于湖北、陕西两省 ,并以湖北省产量最高。在湖北又多集中于竹山、房县和竹溪等县。但长期以来 ,肚倍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自然 ,因而产量不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倍子的用途愈来愈广…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竹山青麸杨4种形状倍子中蚜虫之触角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纺缍形与长枣形五倍子的蚜虫触角超微结构相同,均属肚倍蚜致瘿成倍;小枣形五倍子的蚜虫与红小铁枣蚜触角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别,综合分析推断小枣形五倍子为红小铁枣蚜致瘿成倍;佛手形五倍子的蚜虫超微结构非常特殊,可能为一肚倍蚜虫新种。  相似文献   

5.
对青麸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麸杨病害有10余种,害虫有30余种。病害以膏药病发生最为普遍,每年春秋两季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树龄及环境条件对发病影响较大,用桐油原液或5%氯氰菊酯乳油加适量柴油稀释后涂抹病斑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害虫以宽肩象危害最重,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防治幼虫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加适量柴油涂抹树干受害部位。  相似文献   

6.
段均团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3):67-69,78
青麸杨膏药病是青麸杨的主要枝干病害,病菌在枝干上形成膏药状病斑。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10-11月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病菌孢子靠风和蚧壳虫传播。一般树龄越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枝条生长年限越长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外来树种发病率高于当地树种;青麸杨与其他植物混栽发病率差异较大;栽植于低洼潮湿、通风不畅地段的青麸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增高。用桐油原液和5%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加适量柴油涂抹病斑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肚倍蚜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林内肚倍蚜虫口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肚倍产量。根据肚倍蚜的生态生物学习性,在倍林内构筑5种不同小生境栽植冬寄主美灰藓,接种肚倍夏迁蚜,培育过夏越冬若蚜,提高林内倍蚜密度。45.5亩试验林,肚倍单产平均达28.5Kg,比对照高6.0倍。  相似文献   

8.
肚倍夏迁蚜合理贮留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虫箱收集得到的肚倍夏迁蚜,在室外直射光、室内散射光和室内黑暗条件下研究其贮留情况。结果发现,随贮留时间的延长,迁飞率降低,死亡率明显增大,单头蚜平均产蚜量下降,产蚜率增高;夏迁蚜平均产越冬侨蚜12.5头,随贮留时间延长,释放后平均产蚜数减少。直射光下夏迁蚜2h死亡率达98.94%.7月份自然高温不会导致夏迁蚜大量死亡,在40℃下半致死时间为4.91h.夏迁蚜的合理贮留条件为室内散射光(阴凉条件)下贮留1.56d,根据夏迁蚜的日迁飞习性,人工释放宜在贮留的第二天下午4:00后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收虫箱收集得到的肚倍夏迁蚜,在室外直射光,室内散射光和室内黑暗条件下研究其贮留情况,结果发现,随贮留时间的延长,迁飞率降低,死亡率明显增大,单头蚜平均产蚜量下降,产蚜率增高;夏迁蚜平均产越冬侨蚜12.5头,随贮留时间延长,释放后平均产蚜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
肚倍蚜越冬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肚倍蚜越冬种群在自然气候室内不同层次、方向的越冬寄主上的分布无本质差别,空间格局符合“复合波松”等理论分布型,由三重疏松个体组成,个体群面积分别为28,20个和12cm^2,个体群平均有虫3.8453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以五点取样,每点在相邻两层冬寄主上取样10个(×4cm^2)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江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倍子为东南亚特产,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我国尤以药用名。本报道江西产五倍子种类的同时,记述了江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的种类及分布,为本省五倍子生产,提供冬寄主环节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的龄期及各龄虫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寄主植物对百合上桃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广东百合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宜兴百合Lilium peciosum的蚜虫有桃蚜Myzus persicae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桃蚜发生的数量较多。在百合未出苗前,1-3月桃蚜主要在小白菜和芥菜为害,并在这些作物上越冬,转入春季后,当食料条件发生变化后,产生有翅蚜迁出,当年3—6月主要在百合上为害,当百合现蕾及成熟后,又产生有翅蚜迁出,在菊花和茄子等植物上为害,随后再转到小白菜和芥菜上为害。当地种植的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芥菜B.juncea等植物都属于桃蚜的嗜食寄主。通过组建不同寄主上实验种群生命表,表明桃蚜在百合和小白菜上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27.027,最有利于桃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旱塬麦田生态系统蚜虫病毒病多目标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陕西渭北旱塬麦田生态系统中蚜虫、病毒病、天敌等时空动态与数量动态.采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分析了推迟播期、药剂拌种、适时防治、筛选抗性品种等综合措施对麦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蚜虫、病毒病的防治作用,制定了提高小麦产量的最佳策略.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中蚜虫与病毒病的田间时空分布图式相似,均为聚集分布,且随时间变化呈阻尼振荡规律或聚集强度衰减规律;蚜虫的数量动态为偏峰曲线,病毒病的数量动态为Logistic曲线.药剂拌种与最佳播期、最佳防治时间以及优良抗性品种的结合明显减轻病虫危害,提高小麦产量.灵敏度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棉株营养生物量与其最大载蚜量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棉蚜田间种群消长的规律。结论从为:由于棉株供给棉蚜的营养生物量与居住场所的季节变化控制着棉蚜的增长、生翅及扩散等特征而引起蚜群的季节消长,通过分析建立了四个与棉蚜种群增长、消亡、崩溃以及棉株营养生物量的消长有关的于模型,并通过此子模型建立了棉蚜田间种群消长模拟模型。此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棉蚜田间种群消长的一般规律,无疑对棉蚜种群消长规律的认识及预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春油菜蚜虫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油菜田蚜虫发生和消长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黑龙江春油菜田有翅蚜蚜见于5月中上旬,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共有四次迁飞高峰。出现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无翅蚜始于6月是句高峰期在6月未至7月上旬,以后逐渐下降,蚜虫数量消长与日平均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及油菜生长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茸毛与抗棉蚜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将施用了不同量氯化汞的盆栽土壤中的汞,按其形态分为水溶态及交换态、酸溶态、碱溶态、元素态、残渣态等五个组分,实验结果表明,氯化汞进入不同类型和质地的土壤后,一半以上转化为残渣态,而水溶态和交换态以及酸溶态的甲基态都很少,其他形态在土壤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不同的土壤中,各种形态汞的分布有所不同;但对同一种土壤来说,汞的形态分布顺序与施汞量无关。  相似文献   

19.
夏型棉蚜对棉花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在河南新乡七里营研究了高产棉田中棉蚜夏季生态型Aphis gossypii Glover(按国内习惯,下统称伏蚜)的数量消长和为害损失。结果表明:整个6月份棉田蚜量一直很少,自7月初伏蚜产生,其后数量急剧上升,至7月20日前后进入数量高峰期。此期棉株对伏蚜为害反应敏感,造成有效真叶大量脱落、株高降低、果节减少、蕾铃脱落率增加等,而使产量受到损失。7月份单株三叶蚜量x与产量损失率y关系式为y=68.5-70.6878×0.9993#+x±1.28。文章提出7月10-15日为防治适期,以此期高产田伏蚜为害指数达到34或单株三叶蚜量达到66头作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