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测土配方施肥政策的出台是农业部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控制农业面污染源的一大重要举措,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随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广东省为了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等因素的影响,积极响应国家的测土配方施肥政策,在省内各个乡镇农村进行全面推广实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广东省的测土配方施肥政策实施现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测土配方施肥政策的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推广,对控制农业面污染源收效甚微。文章着重从广东省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必要性、现状以及相关有效措施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现阶段如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希望对日后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测土配方施肥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科技入户,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阐述在地方特色作物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正安县近几年结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油菜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17.67万亩,总产14393吨,由此产生的秸秆量(付产物系数1.5)21589.5吨,据资料报告,油菜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  相似文献   

4.
过量施肥、打药以及农田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造成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恶化的重要成因。农田施肥、打药、秸秆处理以及养殖废弃物处理现状调查分析对于摸清农田面源污染成因、制定合理的肥料养分及农药管理制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我国南方6省(区)27个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灌区为背景,调查收集灌区2013年施肥、打药、秸秆、养殖废料等废弃物处理的基础数据,对数据资料进行基础处理后,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绘制相关指标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图,分析了其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南方典型水稻灌区单位面积平均施氮量227.50kg/hm~2,施磷量107kg/hm~2,施钾量135.10kg/hm~2;氮磷钾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单位面积施氮量较高的区域其施磷量、施钾量一般也较高。2农药使用量的空间变异较大,其中广西低毒、中毒、高毒农药使用量同时处于高值区,分别达到2.83、1.20、0.60kg/hm~2。3秸秆处理主要以焚烧、还田为主,平均情况下焚烧率37.64%、还田率45.55%、其他处理率16.81%。广西东部秸秆采用其他处理比例较高(占比50%~70%),其他区域秸秆处理主要以焚烧、还田为主,其他处理所占比例不超过20%。4废弃物处理方面,平均情况下,养殖粪便各处理方式所占比例为:直接农业利用36.24%,生产沼气或有机肥12.03%,其他处理20.69%,无处理30.94%;养殖污水各处理方式所占比例为直接农业利用57.69%,其他处理10.93%,无处理31.38%。养殖粪便直接农业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养殖污水直接利用的空间分布大体相同,整体呈现湖北、湖南、广西高,江西、江苏、浙江低的分布特征,对粪便采取直接农业利用的区域在处理农业污水时也更倾向采取直接农业利用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政策·数字     
<正>国务院: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普及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综合配套技术,稳步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2006年为农民办1件实事。为1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结合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的实施,为1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使100%农户获得配方施肥建议卡100%得到施肥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覆盖面积达到6.亿亩,并带动全国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培育20万农业科技示范户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粮食主产区和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果树、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水产、农机为重点,兼顾其它省区和农产品,按照种养专业类、种植综合类…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进一步扩大配方肥到田下地覆盖范围,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中的作用,3月5日,省农业厅在宜宾市长宁县举行“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8.
<正>南通市通州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境区内土地平坦,耕层深厚,适耕性强。2012年农业统计数据显示,水稻种植面积46.77万亩、三麦种植面积32.92万亩、油菜种植面积33.91万亩,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近年来通州区全力推进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连续多年被列为省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一、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现状1.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作用形成共识通过大力推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敏感且脆弱,是我国长江流域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该区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根据库区生态环境特点和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特征,提出既能有效控制污染发生,又能使经济投入最小化的控制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结合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已有研究成果,根据库区农户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种植作物等条件,以"水、土、热、气、肥"5要素的综合控制为主线,在农村生活区—农业生产区—消落带生态屏障区3个空间层次构建了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并提出了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旱坡地—水田—消落带多重拦截与消纳农业面源污染技术体系。该体系已在三峡库区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实践案例中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其所涉及的诸多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思想和技术体系对其它类似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陕西是一个生态脆弱的省份,又是典型的旱作农业省.近年来,全省农机系统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技术、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秸秆饲草化加工技术等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仅2007年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投入资金就达3 400多万元,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 积达到9.8万hm2,玉米免耕播种面积达到37.33万hm2,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13.33万hm2,已形成700万t秸秆饲草加工能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重点禁烧区达到60%.  相似文献   

11.
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是农业部“九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丹阳市界牌镇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增肥补钾、平衡配套施肥等先进适用的土肥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九五”期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平衡配套施肥”面积0.35万公顷,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共增产粮食348万kg,农民增收417.6万元。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增收增效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效果,因而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人口最集中的多民族聚集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地,在青海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和中心作用,所以其水土环境状况也备受瞩目。该文通过分析湟水流域水质现状、农药化肥情况和畜禽养殖情况,得出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一是由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二是由于畜禽非正规养殖规模大。提出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设计合理有效的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畜禽养殖的粪尿通过处理后再排放等措施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水稻钵育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提质增效机械化技术在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应用基础上实现了水稻种植技术的又一次创新。该技术可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高效绿色农业发展。一、技术要点1.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范全喂入(半喂入)收割机收获,全喂入收割机收获时将秸秆均匀抛洒覆盖地表,秸秆不积堆,秸秆长度8~10cm.  相似文献   

14.
为更快地发挥新造和复垦耕地作用,通过对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化学改良、测土配方施肥和深耕5项土壤熟化技术的试验,表明综合应用上述几项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5.
正农作物秸秆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可以减轻直接焚烧带来的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常熟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年产作物秸秆量约330 000 t,其中以水稻秸秆比例最高。水稻作为常熟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0 000 hm~2左右,产量稳定在9 t/hm~2以上。种植方式以机械化插秧为主,水稻秸秆还田率在  相似文献   

16.
金秋10月,长治市政府组织6个工作组,对13个县、市、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检查。其检查内容中,秸秆还田是重要项目之一。市农机局由李文斌局长带队,抽调6名科级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检查。通过检查汇总表明,我市秸秆还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完成玉米秸秆还田面积13.33万hm~2,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8.36万hm~2,占还田面积的62.72%;人工覆盖、过腹还田分别为2.0g万hm~2、2.88万hm~2,分别占还田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常年化肥用量250余万t,而农业化学制剂年使用量4.9万t以上,全省土壤酸化问题日益突出,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利用低效利用居多。揭示四川省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时空变化,为提出因地制宜、联防联控以及整体性的治理策略,推进四川省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四川省污染强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空间上川西地区污染强度低于其他地区,污染强度较高市州主要位于川中地区,其中成都市面源污染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全市仅稻麦种植面积就达到39万hm~2,稻麦秸秆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科学利用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近几年来,随着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的数量逐年减少,并且秸秆还田和用作其他途径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农业农药污染量、塑料薄膜污染量、化肥污染量与人均农业(农林牧渔)产值作为分析指标,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农业面源污染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农村生态服务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邗江区拥有耕地面积2.6万hm2,其中水稻面积2.1万hm2,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为稻麦轮作,全区粮食年总产23万吨。近几年,该区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行秸秆还田机械化。自2004年引进3台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