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和水体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太子河流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1种,以双翅目、蜉蝣目为主,各采样点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0.64×10~3ind/m~2,平均生物量为20.03g/m~2,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4和0.52。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太子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水体环境因子是总氮、流量和氨氮。综合分析得出:太子河流域受到了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表水系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丰水期(5月)和枯水期(8月)对济南地区24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多样性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到鱼类5目33种和5目28种,其中丰水期采集到鱼类1209尾,枯水期采集到鱼类1 616尾。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0.54尾和67.42尾,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13和1.89,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75。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丰水期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枯水期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于2015年春季(5月)对小清河流域1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流域内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底栖动物群结构特征、分布范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密度平均值为1.19×10~3 ind·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14,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5。依据食性将底栖动物划分为刮食者、撕食者、收集者、滤食者和捕食者,其中刮食者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小清河流域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小清河流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济南地区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河流24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并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5种、35种和33种;底栖动物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49×10~3、0.56×10~3和1.03×10~3 ind·m-2;香农威纳指数三个季节平均值分别为1.33、1.37和1.1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5、0.67和0.59。综合分析初步表明,济南地区河流水质总体受到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于2014年夏季(8月)对济南中南部地区17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夏季采集到底栖动物31种,以毛翅目和基眼目为主,各点位物种平均值为0.66×103 ind·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5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9。依据食性将底栖动物划分为刮食者、滤食者、撕食者、收集者和捕食者5种功能摄食类群,代表性类群为刮食者和收集者。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电导率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6.
曹龙智  郭伟  王帅帅  谭璐  赵继伟  马冰 《水产科技情报》2019,46(4):230-237, 240
为了解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8月对该区域的23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对该区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44种,黄河流域济南段采样点的物种数为30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4.86个/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6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5;淮河流域济南段采样点的物种数为30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6.67个/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61,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6。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氮、总磷是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较低,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运行对密云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14-2016年在密云水库设置了7个采样点每月采样1次(冰封期除外),进行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其生物指数变化。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底栖动物17种,其中摇蚊幼虫12种,环节动物5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455.0个/m~2,平均生物量为2.70g/m~2,其中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和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ianus)。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11月密度和生物量达最大值,分别为808.9个/m~2、6.94g/m~2;8月出现最小值,分别为180.4个/m~2、0.72g/m~2。水平分布上,水库中心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达最大值,分别为916.7个/m~2、6.08g/m~2;白河坝为最小值,分别为307.1个/m~2、0.70g/m~2。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在4月达最大值,分别为1.43、1.13、1.14;9月出现最小值,分别为0.38、0.27、0.31;3项指数在潮河口达最大值,分别为1.08、0.64、1.01,在潮河坝、白河坝指数相对较低。同时分析了随着密云水库水深增加,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研究表明,受调水的影响,目前密云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处于重构期。  相似文献   

8.
于2014年和2015年秋季对济南地区23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两年调查中采集到鱼类分别为5目25种和6目28种,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45.61尾和66.48尾,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1.45和1.81,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2和0.74。典范对应分析表明,2014年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和总氮;2015年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  相似文献   

9.
2014年和2015年夏季(8月)在济南市区及周边县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个采样点,野外调查济南地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13种,其中2014年6门89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17×10~6cells/L;2015年游植物共6门85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83×10~6cells/L。2014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4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7,2015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3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0。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p H和电导率分别是2014和2015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济南地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于2014年夏季对济南流域31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的进行采样调查并利用底栖动物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对济南流域水质进行评价。此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3门10目40种,其中以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的种类为主。底栖动物密度范围为6.25~6 940.06ind./m2,平均密度为682.57ind./m2。济南流域底栖动物香农维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对较低,物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1.3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3。通过综合评价认为济南流域水体污染较重,为中度污染,需加强水体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济南南部山区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夏季对济南南部山区13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25种,平均密度为426.15ind./L。应用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济南南部山区水体浮游动物进行评价,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8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6。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南部山区水体为α-中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济南地区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水域24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两季节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0种,春季浮游动物共计4类46种,以枝角类为主,平均密度为3 421.67ind./L;秋季浮游动物共4类34种,以轮虫为主,平均密度为1 686.67ind./L。春季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8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6,秋季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92,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4,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总硬度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秋季总氮和氨氮及总碱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地区水域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3.
于2014年秋季对济南地区水域的底栖动物的进行设点采样调查,并利用底栖动物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水域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门10目33种,以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为主。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865.42个/m2,底栖动物香农维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28和0.67。综合各项指标评价认为济南流域秋季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为中度污染,应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调查流域底栖动物及相应的水环境因子,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底栖动物与主要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文教河水质生物监测、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2014年11月,在文教河流域15个点位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2种,隶属3门5纲23科,其中水生昆虫为主要类群,占总物种数的69.05%;优势种为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sp、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海南白虾Exopalaemon hainanensis和米虾Caridina sp,优势度分别为0.19、0.12、0.05、0.02;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95.00 个/m2和31.78 g/m2;香农-威纳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50~1.96;Margalef丰富度指数范围在0.97~2.82;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18~0.39。相关分析表明,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文教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汉江中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7月(丰水期)、10月(平水期)和2012年4月(枯水期)对汉江中下游段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57种,隶属4门7纲15目31科,其中水生昆虫31种、寡毛类3种、软体动物13种、其他类群10种。常见种为钩虾(Gammaridae sp)、长臂虾种1(Palaemonidae sp1)、匙指虾(Atyidae sp)、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和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检出物种数排序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中游段检出的物种数(50种)明显多于下游段(22种),中下游出现频率均大于30%的物种有方格短沟蜷、椭圆萝卜螺和长臂虾种1。汉江中、下游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P=0.1423),方格短沟蜷、长臂虾种1、梨形环棱螺、多足摇蚊、钩虾和匙指虾对中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5%,累计贡献率达57.55%。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上枯水期和丰水期(P=0.0961)、枯水期和平水期(P=0.1261)差异均不显著,丰水期和平水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02)。钩虾和方格短沟蜷对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贡献率超过10%,长臂虾种1、方格短沟蜷和栉水虱对枯水期和平水期以及丰水期和平水期之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11%。底栖动物平均密度枯水期199.71个/m2,丰水期168.45个/m2,平水期160.71个/m2;平均生物量平水期45.59 g/m2,丰水期40.7981 g/m2,枯水期37.0052 g/m2。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各时期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在空间分布上中游(丹江口-皇庄)高于下游(皇庄以下)(P=0.0813)。Shannon-Wiener指数枯水期1.6121,丰水期1.5197,平水期0.7868,从中游往下,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济南中部地区水体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对济南中部地区水体10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野外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58种,以硅藻门种类为主,平均密度为3.74×106 cells/L,主要以蓝藻门为主。应用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评价水体质量,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4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0,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中部地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于2018年春季对济南地区10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集到鱼类5目36种,主要以鲤形目为主,各采样点位鱼类群落物种的物种数平均值为8.20种,密度平均值为49.20尾,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4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3。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高锰酸钾指数和透明度。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2018年春季水体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底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将会发生改变。为了解白洋淀的底栖动物组成及水质状况,作者于2006年12月、2007年3月至11月对白洋淀9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23种,其中软体动物17种,环节动物2种,水生昆虫幼虫4种,与1958年的调查结果对比可以发现物种种类数呈降低趋势。其中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绘环棱螺、摇蚊幼虫为全年分布种。应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白洋淀为重、中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济南中部地区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对济南中部地区水域12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29种,平均密度为3051.66ind./L。应用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济南中部地区浮游动物进行评价,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0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9。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中部地区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通过2016年冬季在胶州湾12个站位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6种,其中环节动物32种,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别为17种、9种和3种,脊索动物2种,纽形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各1种。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青岛文昌鱼(Bra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优势度分别为0.02、0.147和0.024。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76.7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59.5 g/m~2。水平分布显示,栖息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湾内近岸海域、湾外海域、湾内离岸海域,生物量水平分布湾外海域湾内海域。多样性指数(H')取值为1.19~3.54,平均值为2.65;丰富度指数(d)取值为0.91~2.29,平均值为1.47;均匀度指数(J′)取值为0.46~1.00,平均值为0.87。根据Cluster结果,可将调查站位划分为4个群落。ABC曲线显示,群落Ⅰ受到严重的扰动(H'=1.65),群落Ⅱ(H'=2.84)和群落Ⅲ海域(H'=2.32)有轻微的扰动,群落Ⅳ未受干扰(H'=3.54)。BIOENV分析表明,与群落结构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水深、溶解有机碳(DOC)、中值粒径和Zn含量(r=0.524)。胶州湾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多,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需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