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原特性本病的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的猪轮状病毒。人和各种动物的轮状病毒在形态上无法区别。本属病毒略呈圆形,由11个双股RNA片断组成,有双层衣壳,直径65~75纳米。其中央为核酸构成的核心,内衣壳由32个呈放射状排列的圆柱形  相似文献   

2.
猪捷申病毒的感染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冯力 《养猪》2006,(4):43-44
猪捷申病由小RNA病毒科捷申病毒属中的猪捷申病毒所致,主要引起猪脑脊髓炎、母猪繁殖障碍、肺炎、下痢、心包炎和心肌炎。虽然1929年Tre-fny氏最先发现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捷申地区,但是捷申病毒已遍布全国,在大部分猪场均有感染,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1病原猪捷申病毒原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1999年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将肠道病毒属猪肠道病毒中的11个血清型列为捷申病毒属。捷申病毒粒子由蛋白外壳和内部核心组成,呈球形,直径25~30nm,无囊膜,其外层包裹核衣壳,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呈20面体对称,无脂蛋白。病毒衣壳由4种结构蛋白即V…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粒子没有囊膜,由核酸和衣壳组成,核酸为双节段双股RNA.病毒粒子由32个壳粒组成。病毒粒子直径58~65纳米,细胞内病毒粒子直径20~30纳米。病毒呈卵圆形,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相似文献   

4.
<正>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又称轮状病毒性腹泻。通常仔猪发病较多,青年猪和成年猪患病较少,而且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该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24小时。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该病在世界各地的养猪场内普遍存在。1病原及流行病学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为RNA型病毒。病毒呈圆形,直径65~75nm,有双层衣壳,因  相似文献   

5.
正猪轮状病毒病是感染轮状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消化道机能紊乱,主要表现腹泻、呕吐、脱水以及酸碱平衡失调。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只要猪场出现暴发就会大面积流行。1病原学轮状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是双股RNA病毒,没有囊膜。具有双层衣壳,外观由于如同车轮而得名。从各种动物和人分离得到的轮状病毒,能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验进行区别,这是由于病毒外衣壳存在型特异  相似文献   

6.
1分类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完整病毒粒子为无囊膜,球状,呈20面体结构,直径小于100纳米,由外层衣壳,内层衣壳和核心衣壳3层蛋白衣壳组成。轮状病毒基因组由11节段双股RNA组成,  相似文献   

7.
1 FMDV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FMDV是已知较小的动物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所含核酸为RNA,全长8.5kb。在负染标本中,可见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口蹄疫病毒的壳粒大于其它小RNA病毒的壳粒。取感染细胞培养物作超薄切片,进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其临诊特征是突然发病,间歇性白色水样下痢,精神委顿,厌食,高度虚脱,体重减轻。本病自1962年美国 Cosgrove 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流行于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世界性分布。目前本病已遍及我国各地,是严重威胁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一、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是双股 RNA 病毒科,双股RNA 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50—70nm,由32个壳粒组成。病毒粒子周围无囊膜,有核蕊和外壳组成。病毒的形态大小不一,呈卵圆形、六边形、均质状或中空状;典型的六边形结构为20面体,中央为致密的核蕊。精制的病毒粒子中可观察到小粒子,直径为20nm,有人认为是由2—3个壳粒集合而成。  相似文献   

9.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感染引起,以严重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为特征的犬科和鼬科动物的重要传染病[1]。犬细小病毒病自1978年首先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被发现后,至今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幼犬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1病原犬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颗粒呈圆形,无囊膜,由32个壳粒组成。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在DNA的两端各有一个发夹样的回纹结构。基因组长5323bp,由3个结构蛋白VP1、VP2和VP3组成,其中VP2是病毒的主要结构成分[2]。  相似文献   

10.
正蓝舌病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病变特征为舌黏膜严重淤血,呈蓝紫色;口腔和鼻腔黏膜、食管和前胃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急性蹄叶炎;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1病原和发病机理本病病原蓝舌病毒(BTV)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为双股RNA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其核衣壳的直径为53~60nm,由32个壳粒组成。衣壳外面还有一个细绒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应用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IEM),作为检测和鉴定幼猪胃肠炎病例的粪便和肠内容物中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呼肠孤病毒样因子)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并测定了应用直接IEM时的有关变数及其敏感性。在与同种的康复期抗血清相混合的病毒样品中,看到了被覆特异性抗体的病毒凝聚物;但是,在与感染前的血清或异种病毒所产生的抗体相混合的对照样品中则未见到。利用家兔抗猪IgG来加强聚集病毒抗体复合物的间接IEM,比直接IEM检出病毒的敏感性至少可提高10倍。用该技术研究了猪轮状病毒的大小和形态,其颗粒直径为55—70毫微米,并具有壳粒结构。在形态学上,猪轮状病毒与小牛和人的轮状病毒相似。应用IEM对每个病毒的特异性抗血清进行观察,发现猪轮状病毒在抗原性上与这两种病毒有关,与呼肠孤病毒3型则无关。  相似文献   

12.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猪的病毒性疾病,猪在发病后表现为不断的呕吐和腹泻,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猪还表现出明显的脱水,使得猪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发育,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损失,导致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对猪轮状病毒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着重指出其防控的技术措施,可以为养殖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分类博卡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由细小病毒亚科和浓核病毒亚科组成,包括一些重要的人和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前者感染脊椎动物,后者感染节肢动物。细小病毒亚科分为5个属:细小病毒属、红病毒属、依赖病毒属、Amdovirus和博卡病毒属,最近又提出了Hokovirus和Cnvirus这两个新的属,还有与细小病毒亚科的任何成员都不产生聚簇的牛分离株(BPV2和BPV3)和猪分离株(PPV4)。博卡病毒属包括牛细小病毒(BPV1)、犬细小病毒(CPV)、大猩猩博卡病毒(GBoV1)、人类博卡病毒(HBoV1-4)和猪博卡病毒。  相似文献   

14.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通常以母猪不孕、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初生仔猪死亡为特征。目前该病在我国各地猪群中广泛分布,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防治实践,结合相关理论,对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技术与大家共同探讨。1病原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的细小病毒属。病毒粒  相似文献   

15.
1病原 犬细小病毒(CPV)在分类上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囊膜,病毒核衣壳由32个长为3~4纳米的壳粒组成。病毒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对新生组织细胞有亲和力,能在犬肾脏细胞和猫胎肾细胞(原代或传代细胞)上生长。  相似文献   

16.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Rotavirus Infection,RV)所致的一种幼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仔猪感染后引起厌食、下痢、呕吐,中猪和大猪为亚临床症状或隐性感染;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有些临床健康猪粪便也可检出病毒;本病多发于寒  相似文献   

17.
猪轮状病毒感染作为引起幼龄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969年,Mebus等首先在腹泻犊牛的粪便中发现一种形态和某些性状类似于呼肠孤病毒的病毒棵粒。随后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相继报道了这类病毒。我国最早于1977年由卫生部门报道了轮状病毒,在动物中也分离并鉴定了猪和牛的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分布于世界各地,能引起人、马、羊、兔、鹿、狗、鼠、猴、猫、鸡、火鸡、鸭、鹦鹉等的腹泻。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其遗传物质由双层衣壳包被的双股RNA片段  相似文献   

18.
一、轮状病素养(Rotavirus)已知轮状病毒是引发各种鸟类和哺乳动物饱括人类肠道疾病的原因。轮状病毒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一个独立的属。该病毒无囊膜、球形,直径约70纳米。完整的病毒由2个20面体外壳值径约50纳米和70纳米)组成。负染电镜观察,呈明显的“轮状”外观。基因组合11个线状片段双股RNA(dsRNA),总分子量约为口义10每个RNA片段由一个开放阅读框(ORF)组成,纪码单一蛋白质。病毒的复制和组装发生于胞浆内,病毒粒子常见于空泡中。其感染性不受乙醇和pH值的影响,对热亦相对稳定。为轮状病毒的分类曾主要依据交叉…  相似文献   

19.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能够导致猪呕吐、腹泻的非细菌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广泛流行。该病覆盖全部年龄段的猪只,10日龄的仔猪较其他阶段更易感染,症状最为严重,给我国猪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猪轮状病毒的分子结构、基因组学、理化特性以及猪轮状病毒病发病机理、流行趋势、诊断预防和疫苗研究进展等多个角度进行概述,为我国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诊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的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所引起的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一种在多种动物之间流行的共患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腹泻(下痢)、机体脱水和酸碱度紊乱等一系列症候群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