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陕西省节水灌溉发展预测本文是陕西省节水灌溉区划的一部分.全文包括三个部分:1、灌溉农业及水资源供需现状;2、节水灌溉发展预测的SD模型;3、节水灌溉发展预测结果分析。文中分析了陕西省节水灌溉的现状、粮食需求目标和水资源供需状况.作者应用动态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2.
农业节水区划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和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新疆地理位置、地貌形态、气候特征、缺水程度、灌区类型等指标组成农业节水区划的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动态聚类法进行节水灌溉分区,将新疆的节水灌工程划分为两级区,4个一级区和10个二级区,作为指导各个灌区节水灌溉实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节水灌溉的现状、粮食需求目标和水资源供需状况,应用动态仿真模型邮各分区节水灌溉发展的规模,投资和效益,并优选了最佳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4.
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节水灌溉项目的复杂性及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在广泛调研与咨询的基础上,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动态,论述了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提出了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及预测评价方法,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非常严重,大部分地区每亩耕地年平均占有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10左右,这是妨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实行节水灌溉。 本文旨在研究节水灌溉制度,根据动态规划原理,建立了一个求解作物灌溉制度的动态规划优化模型,经算例验证,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并对生产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技术的节水灌溉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讨论了利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节水灌溉区划的方法、过程。提出先对评定单元模糊评定,然后根据评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到节水区划的新方法。建立了节水灌溉单元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农用节水灌溉机械的拥有量是反映一个地区节水灌溉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预测将有助于了解该类机械的未来需求状况,同时也将为合理制定相关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以2000-2010年的河南省农用节水灌溉机械拥有量为观测样本,建立了河南省农用节水灌溉机械拥有量的预测模型,进行了仿真预测实验,并预测出了"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各年份的农用节水灌溉机械拥有量。该预测模型为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各层神经元数目分别为4、9和1。仿真预测实验表明该模型在所有预测点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62%,具有高预测精度。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用节水灌溉机械的拥有量将出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节水灌溉的现状、粮食需求目标和水资源供需状况,应用动态仿真模型预测了各分区节水灌溉发展的规模、投资和效益,并优选了最佳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9.
稳步推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湖南省水利水电厅1湖南省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色湖南省节水灌溉50年代萌芽,70年代起步,80年代迅速发展,90年代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到1993年底,全省已建节水灌溉面积7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5万亩,柑桔38.6...  相似文献   

10.
农业节水分区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工作,是区域农业节水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以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东营市作为研究区域,选取行政区划、降雨、土壤类型、农业种植结构、地下水矿化度、河流水系分布等农业节水分区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结合地统计学的分区方法,将东营市农业节水区划分为5大类型区,并针对各类型区特点提出了适宜农业节水措施与发展模式,用于指导农业灌溉和生产。对实现该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天津市节水灌溉发展的新形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摸清全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现状,为科学制订农业节水发展思路和目标提供基础依据,本文应用首尾分析测算法,在对天津市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规模与类型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最后推算出全市的灌溉用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缺水是制约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实现云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障云南省农业节水的科学发展,对云南省农业节水进行分区研究。以县市区作为分区单元,根据云南129个县市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经济承受能力和水资源条件等因素,选取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农业节水分区,结果表明:云南省可分为水资源缺乏区、季节性缺水区、工程性缺水区、干热河谷缺水区4个一级区共10个二级区;针对各区因地制宜提出适合区域特点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应用该指标体系与方法可获得较为合理的农业节水分区结果,可为云南省农业节水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所收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相关资料,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经济评价模型.在此评价模型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投资效益分析的谱系结构,并根据模糊数学确立相应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参数.最后利用模型对我国中、西部典型灌区--韶山灌区和青铜峡灌区节水改造进行了经济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讨论,说明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说明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灌区量水槽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量水槽在灌区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可有效促进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在对我国量水槽研究概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量水槽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量水槽以后的研究可集中在新型量水槽的推广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尝试等。建议研究单位通过交流合作进行量水槽适应性分析,确定不同量水槽的应用区域,以更好地为灌区服务。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大型灌区现状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已成为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应用灌区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省8座以水稻为主的大型灌区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定量角度给出了各个灌区更直观的评价结果,并且分析了各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紧迫程度,旨在为辽宁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宁蒙引黄灌区田间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干流宁蒙大型自流引黄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项法以及两种计算顺序对宁蒙引黄灌区田间节水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计算顺序对田间节水潜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采用综合法对分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计算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7.
高效农田节水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甘肃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水资源紧缺,农业水资源少且利用率低的现状,介绍几种节水机械化技术的工艺路线和配套机具开发及应用情况,并对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灌排设施、灌排管理体制和投资政策3个方面,回顾了中国灌溉排水70 a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随着灌溉面积增大,灌排设施极大提高了中国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能力;灌排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管理为主转化为骨干工程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为主,促进了灌排工程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投资政策有效地服务了水利基本建设.但目前中国依旧存在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水肥一体化灌溉农田占比较低和灌溉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与高质量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结合国家粮食与生态保障的战略需求,分别从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和喷滴灌、管道输水灌溉和泵站改造方面,提出了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的未来机遇和挑战.为了促进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加强灌排装备的理论研究和自主创新,发展高效、节能和环保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节水灌溉区划在总结全省各地节水经验的基础上,以灌溉水源及缺水程度作为分区的主要因素,以县及县级市(区)作为分区基本单元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平衡分析,按不同类型灌区及缺水程度等进行了较合理的分区,明确了不同分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节水灌溉的主要途径及措施,为领导部门从宏观上指导全省农业节水灌溉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义强  魏占民 《节水灌溉》2012,(4):15-18,21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每年农业用水量45亿m3左右,其中秋浇用水量占到1/3。秋浇是河套灌区特有的灌水方式,也是灌区节水保墒的关键。以河套灌区具有代表性且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套种玉米田块为研究对象,进行秋浇覆膜灌溉新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试验方案的跟踪观测,系统地分析了这种灌溉新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