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陆早34号,原品系名称康地3043,由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研中心早熟棉研究室选育,以早熟品系97—65为母本,与自育抗病优质品系7003杂交,后代在病田中连续选择,经多年南繁北育,测试分析,定向选育而成。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5年定名为康地3043,参加自治区2005~2006年早熟棉区域试验,2006年同时参加生产试验。2007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2.
新彩棉13号(原系号石彩2)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2001年以自育特早熟、高产、抗病深棕絮品系石彩1为母本.优质美棉8073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病圃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2005—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色棉区试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应于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早熟杂交棉新陆早44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陆早44号(原代号新垦杂1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以本所自育抗病品系MP1为母本、自育抗病品系FP1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而成的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本所杂交棉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新疆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9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鉴定.2009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09年60号)。  相似文献   

4.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早熟棉新品系4—14为母本、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H2为父本.利用病圃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成。2007—2008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新彩棉10号(原代号石彩3)是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所1999年以早熟、丰产、优质的中394为母本,以外引深棕絮材料黄绒棉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病圃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彩色棉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酒棉2号是甘肃省酒泉地区农科所棉花试验站选用早熟、丰产、高衣分品系77-118,与抗病、晚熟品种中棉所16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定向培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适宜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以及新疆、内蒙古额济纳旗和宁夏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新彩棉10号(原代号石彩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1999年以早熟、丰产、优质中394选系为母本,与深棕絮黄绒棉为父本杂交,经病圃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2004至2005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彩色棉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8.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阿豆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豆1号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87年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黑河5号,经过连续多年乌鲁木齐与阿勒泰之间的异地选择选育出的大豆新品系。2002—2003年参加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大豆品比试验,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均表现较好。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原品系名“阿豆1号”命名。  相似文献   

9.
王刚等 《中国种业》2012,(12):84-84
新陆早56号是新疆石河子市农科中心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棉新品种,母本H3是新疆石河子市农科中心棉花所自育早熟新品系,父本黄尖是外引优质材料进行病圃反复加代精选的自交系。2005年在石河子农科中心试验田组配,2006-2008年进行所内产量鉴定试验和病圃鉴定试验,2009-2010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0.
新陆早36号是利用自育早熟、丰产品系1304为母本,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品系BD10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南繁北育,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2005年定品系名为"新石K8"。同年参加自治区早熟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同时  相似文献   

11.
彭琳  季良 《作物杂志》2006,22(4):38-39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北9939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联合育种模式培育的大豆新品种。1994年黑龙江北安农科所以北丰8号为母本,以北93-406为父本配置组合,经杂交选育出高代品系—北9939。2002年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引进,经黑龙江北安与新疆乌鲁木齐之间的异地鉴定,选择培育而成。2002~2003年参加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大豆品比试验,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均表现优良。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北9939”。1产量表现1.1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新陆早20号是新疆石河子150团在枯萎病重病地从中长绒品种新陆早16号中选育的抗病变异单株,后经多年南繁加代和病圃筛选鉴定培育而成,原名A01-5.2003-2004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试,同年参加北疆早熟棉区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3.
《作物育种信息》2006,(7):15-15
新彩棉5号是由新疆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新陆早7号为母本,棕9802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其后代选择和南繁加代以及多次自交纯合而育成,表现早熟、优质、抗枯黄萎病、絮色棕色透红的天然彩色棉花新品种。2002-2003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天然彩色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04年3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丰产、抗逆、纤维品质好、综合表现优良的棉花品种,新疆农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选育的早熟高产陆地棉‘MB013’(新垦棉2号),于2017-2019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新垦棉2号’(审定编号:甘审棉20210001)。该品种全生育期133 d,霜前花率91.4%,平均籽棉产量363.2 kg/667m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 mm,整齐度指数85.9%,马克隆值4.8,断裂比强度31.0 cN/tex,伸长率5.9%,反射率78.5%,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51.1,耐黄萎病,高抗枯萎病。本研究为甘肃及新疆北部早熟棉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棉花新陆早3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根据本地育种目标,结合品质筛选,采用病地连续大量定向选择抗性单株,选育出垦1014新品系,表现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纤维品质优良、适宜机械采收。于2006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  相似文献   

16.
新陆早23号     
新陆早23号(原系选201)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新疆锦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的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于2003~2004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早23号.  相似文献   

17.
新陆早35号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新陆早35号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以复合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早熟、优质、丰产、抗逆性好的棉花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熟棉区区域试验;2006年进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早熟棉区生产试验;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棉花新品种──辽棉12辽棉12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用抗黄萎病品系4228同兼抗品种辽棉7号姊妹系4082进行杂交,经人工混生病圃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1994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辽棉12。辽棉1...  相似文献   

19.
新陆早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9号(原代号97-145)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于1989年以自育品系系5为母本,引进美国长绒、高强品种贝尔斯诺为父本杂交,再用F1为母本,中棉所17号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育而成。1998~1999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北疆特早熟棉区第七轮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1999年参加生产试验,综合表现优良;1999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早9号。  相似文献   

20.
湘花生2号     
湘花生2号是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0年从粤油116中的突变单株选育而成。1989年经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推广品种,是目前湖南省高产、早熟花生良种。1982年参加品系鉴定,亩产342.1公斤,比对照种116增产24.92%,198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