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霜霉病是莴苣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潮湿多雨地区保护地栽培时发病更严重.莴苣感染霜霉病后,叶片枯黄、死亡,影响植株生长及商品质量,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8种中草药提取物及其混合物对莴苣霜霉病的抑制作用研究,以期筛选和研究对防治莴苣霜霉病有效的中药制剂。研究结果表明,8种中草药提取物及其混合物对莴苣霜霉病孢子的萌发及田间霜霉病发病抑制作用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无论是对霜霉病孢子萌发的抑制,还是田间霜霉病发病的抑制,中药混合物效果优于单个中药。对莴苣霜霉病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是穿心莲∶厚朴∶牛蒡=2∶1∶1混合物;对苗期莴苣霜霉病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最好的分别是穿心莲∶厚朴∶牛蒡=2∶1∶1和1∶1∶2处理。  相似文献   

3.
<正>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广泛栽培。莴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也可入药,能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根据其食用器官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叶用莴苣又名生菜,茎用莴苣又名莴笋。霜霉病是莴苣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在各个生产季节的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几乎都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大量叶片变黄或变褐枯死,影响植株生长和产品质量,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现将莴苣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设施蔬菜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棚室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条件适宜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导致霜霉病的危害日益严重。通过对全国各地田间调查及寄样诊断中发现,由于莴苣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其栽培茬口的安排越来越紧凑,病虫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中霜霉病作为一种流行性强、来势猛、发病重、传播快且毁灭性强的病害倍受重视;该病的发生降低了莴苣的产量和品质,损失较大,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掌握莴苣霜霉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7种药物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莴苣霜霉病的防治进行了展望,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向生产上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莴苣霜霉病防治药剂,选取1%申嗪霉素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20%霜脲氰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种杀菌剂开展了防治莴苣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常规使用药剂为对照,并设置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0%霜脲氰悬浮剂防治效果偏低,不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3种药剂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使用药剂,667 m~2推荐剂量分别为80~120 g、150~250 g、14~22 g。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莴苣霜霉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条件,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总结了莴苣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李明远 《中国蔬菜》2010,1(9):24-25
1莴苣霜霉病的症状是什么样子的?答:莴苣霜霉病俗称火风病,是莴苣类蔬菜常见的一种病害。这种病从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最为严重。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发病时先在植株下部老叶上产生淡黄色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  相似文献   

9.
李明远 《中国蔬菜》2017,1(3):85-86
<正>莴苣类蔬菜被霜霉病感染的时间很早,待田间发病后再用药防治则效果较差。在育苗阶段甚至播种前就采取预防措施,防效较好。早春是莴苣霜霉病常发的季节,这里想讨论一下这类蔬菜病害的防治。莴苣(Lactuca sativa L.)的种类较多。按照蒋先明(1989)的分类方法,莴苣有4个变种。在这4个变种中前3个是一类,称为叶用莴苣,包括长叶莴苣(var.longifolia L.)、皱叶莴苣(var.crispa L.)  相似文献   

10.
莴苣霜霉病是为害莴苣叶片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适宜条件下该病蔓延迅速,严重影响莴苣产量和商品价值。为控制莴苣霜霉病的危害,本文筛选了5种杀菌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15d,60%嘧菌酯2000倍液处理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效果较稳定,防治效果为95.93%;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较理想。70%甲霜·锰锌500倍液、40%烯酰吗啉1500倍液、25%氟吗·唑菌酯1000倍液、32.5%苯醚·嘧菌酯10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4%、93.7%、93.33%、92.59%。  相似文献   

11.
莴苣是盐城地区大宗蔬菜之一,常年栽培面积达10%以上。近几年来通过对盐城地区莴苣病害情况调查,发现其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现把常见病害的田间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供菜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生菜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莴苣盘梗霉菌侵染所致。主要危害生菜、莴苣等菊科作物,是生菜的常见主要病害。1生菜霜霉病的症状生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从植株下部近地面叶片起发生,发病初始产生褪绿色斑,扩大后病斑淡黄色,受叶脉限制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田间湿度  相似文献   

13.
莴苣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苣是早春上市较早的蔬菜之一,由于投资少,栽培技术简单,在我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种植年代增加,病虫危害连年加重。莴苣霜霉病是主要病害之一,危害叶片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值,影响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吴仁锋  蔡翔  杨绍丽  王萍  占稳 《长江蔬菜》2021,(9):52-53,后插1
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耐寒性蔬菜,又称茎用莴苣、青笋、千金菜等,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莴笋可食药两用,享有"春令莴笋似黄金"的美誉,是医生推荐的春季"千金菜". 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莴笋病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霜霉病是莴笋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流行性强、传播快、发病重、毁灭性强,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会导致菜农收入减少、种菜积极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导读:2013年入冬以来,对孝感地区蔬菜基地主要病害进行调查和显微镜检鉴定发现,当地主要病害有红菜薹黑斑病、茎基腐病,大白菜软腐病,小白菜和莴苣霜霉病等,虽然总体发生率不高,但某些田块发生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6.
莴苣(Lactuca sativa L.)又名生菜、莴笋,属菊科舌状花亚科莴苣属,莴苣有茎用莴苣(莴笋)(var.asparagina Bailey)、皱叶莴苣(var.crispa L.)、直立莴苣(var.longifolia Lam.)、结球莴苣(var.capitata L.)4个变种.莴苣霜霉病(Lettuce downy mildew)是由莴苣盘霜霉(Bremia lactucae Regel)引起的一类常见世界性真菌病害,1960年首次在阿拉斯加州报道(Logsdon et a1.,1960),之后1979年首次在我国报道(Tai,1979),随后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美国加州、加拿大、古巴、德国、韩国、新西兰等40多个国家亦相继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莴苣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苣又名生菜,属于菊科,莴苣属,草本植物。它根系浅,喜冷凉,适于微酸性土壤。是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之一。如何栽培出优质高产的莴苣,在生产上应该掌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耐寒、抗病的叶用莴苣品种,对55个叶用莴苣的耐寒性及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用莴苣室内寒害指数和田间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大多数莴苣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冬季温室叶用莴苣发病以霜霉病为主,软腐病其次,灰霉病最轻,发病主要在低温期过后的2月中下旬。香港玻璃生菜(S24)、福星(J9)、香港四季抗热耐抽薹生菜(W8)、意大利生菜(W1、W7)等品种耐寒性和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建议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锦 《长江蔬菜》2002,(1):19-20
尖叶香莴苣是海陵区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数年前,我们从调整冬菜茬口,科学利用大中棚冬春潜在光温资源人手,将莴苣传统的密播育苗法改为超稀播育壮苗,并在防治霜霉病上一反传统片面强调控制环境湿度的消极防病,改为适当控制湿度,强化肥水调控增强植株长势的综合防病,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使香莴苣供应期提早90~120天,产品畅销大江南北,栽培效益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开春以来,整个长江流域多为多雨天气,在莴苣种植区调查发现,不论保护地还是露地栽培,霜霉病发生均较为严重,有些地区该病害引起的病株率高达60%以上,且发病区该病害借助雨水传播发展很快,对莴苣等蔬菜霜霉病的防治愈显重要。现将该病的主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再逐渐向上蔓延发展。一些受害叶片正面最初呈现连片褪绿的浅黄绿色,无明显边缘的病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