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位优选法是根据农作物的最佳遗传优势部位进行选种,用此法选种,可把该品种的优良性能全部遗传给下一代,充分有效地发挥良种的优良性能,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定位优选法只适用于自交作物,杂交作物不宜使用此法选种。1玉米:是中部优势作物,其最佳优势部位是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预部籽粒做种增产35.4%。2高粱:是顶部优势作物,果稳上部的籽粒充实他满,发育良好,生活力强,对结实丰产性能具有良好的遗传优势。选用全稳1/3以上的籽粒做种,比中部籽粒做种增产6.4%~10.8%;比用下部的籽粒做种增产15%~…  相似文献   

2.
根据作物最佳遗传优势部位进行定位选种,是一项科学的选种技术。这样选出的种子能够把一个品种的所有优良性状遗传给下一代,经济有效地实现增产增收。据试验,水稻穗子最佳部位的种子发芽率可达100%,插秧后秧苗生长整齐健壮,抗逆性强,分蘖快,可增产一成以上;玉米用果穗最佳部位的种子可增产6.2%~8.7%,成熟期可提早3~4天;土豆用最佳部位的芽眼作种,产量比用其它部位芽眼作种的可增产26%。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制种的几项增产技术措施山东省沂水县种子公司(276400)沂水县道托乡农技站庞立峰刘俊田秦仕娟张庆香1父母本果穗中部定域选种留种亲本植株所产果穗的不同区域部位的种子具有不同的遗传势和生命力。果穗中部是强遗传势区域部位,且优势最强。选择这一区域...  相似文献   

4.
玉米果穗顶部籽粒通常较中、下部籽粒充实差,粒重轻,其机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以玉米品种登海11为材料,分别进行春播和夏播试验,观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夏播玉米相比,春播玉米具有较多的每穗粒数、较高的百粒重和产量。虽然产量在春播和夏播间有差异,但两季玉米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百粒重、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最大淀粉积累速率、平均淀粉积累速率均表现为果穗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酶(St 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果穗上部籽粒AGPase、St S和SBE活性峰值和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果穗中、下部籽粒。相关分析表明,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与AGPase、St S和SBE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玉米果穗顶部籽粒较低的AGPase、St S和SBE活性是其灌浆较差、粒重较低的重要原因。春播玉米粒重较高,与其灌浆期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农业增产新技术──全息定域选种广东省五华县成人中专学校李亿坤植物全息定域选种就是指从植物的某一特定部位选留“种子”的方法或技术。这是根据我国著名科学家、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和颗粒分布等在果穗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甜玉米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各项指标均为顶部籽粒较高;普通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亦为顶部籽粒较高,回复值在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糯玉米淀粉崩解值为顶部籽粒最高,峰值黏度和回复值在各部位间相对稳定。甜玉米淀粉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均为基部籽粒较高,而普通玉米在各部位间差异较小,糯玉米以中部籽粒较高,热焓值在3个类型玉米各部位间变化不一。淀粉颗粒体积均呈双峰分布,>17 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低,中部籽粒最高,<17 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高,中部籽粒最低。碘结合力在糯玉米不同部位间差异较小,而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以顶部籽粒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颗粒体积分布和碘结合力等指标与糊化和热力学特征值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果穗不同部位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差异主要由颗粒分布及淀粉链长分布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7.
多胺与玉米籽粒败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风路  王志敏 《作物学报》1999,25(5):565-568
以典型的顶端败育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籽粒发育的早期,对果穗中部正常籽粒与上部败育籽粒内源精胺(Spm )、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败育籽粒在授粉后8~12天阶段三种多胺(PA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籽粒。研究认为,果穗顶部籽粒较低的多胺含量与其籽粒败育密切相关。讨论了多胺、乙烯代谢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张清颖创产的生物全息学中的生物全息律和强遗传优势理论,把具有丰产性状最佳遗传优势部位-水稻稻穗顶部的种子选留作种,进行水稻良种提纯复壮,生产原种,能防止品种退化,延长良种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优良性能,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的遗传势及其对繁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祎振  刘玉芬 《种子科技》2003,21(3):160-161
经试验分析证明,玉米果穗上不同部位的籽粒具有不同的遗传势,对自交和杂交后代的产量性状影响很大。以中部和中部杂交后代产量最高,较群体平均值提高34.5%。不同遗传势的玉米籽粒混合扩繁,可以造成自交系退化。建议采用玉米果穗中、下部的籽粒作为自交和杂交用种,以大幅度提高自交系和杂交种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郑单958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及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玉米籽粒以及穗轴发育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从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长度、重量、干物质累积速度和体积方面看,中部籽粒的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顶部籽粒。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和穗轴中可溶性糖分、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12DAA是分水岭,三项指标均在12DAA后出现变化。本研究对认识夏玉米籽粒发育规律和指导夏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控制授粉技术的玉米籽粒生育特性与建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生育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中下部不授粉、整行不授粉和中上部先授粉等3种控制授粉方式,研究了3个玉米品种受精子房生育特性及其与结实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授粉后,玉米顶部籽粒的干重和体积提高,生长发育正常,但穗粒数与穗粒重下降。底部和中部花丝不授粉的顶部籽粒,其干重与统一完全授粉和自然授粉处理的中、底部籽粒差异不大,但同穗籽粒以顶部籽粒的干重、体积为小。整行不授粉和中上部先授粉处理提高了授粉花丝的结实率,整行不授粉处理的结实率与籽粒干重、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中上部先授粉处理的结实率与籽粒干重、体积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玉米果穗顶部籽粒是可以正常发育的,其粒重也是可以调节的,不足的物质供应可能是顶部籽粒不能正常发育和粒重低的根本原因,增源扩库是提高穗粒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籽粒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及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玉米籽粒以及穗轴发育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从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长度、重量、干物质累积速度和体积方面看,中部籽粒的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顶部籽粒.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和穗轴中可溶性糖分、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12DAA是分水岭,三项指标均在12DAA后出现变化.本研究对认识夏玉米籽粒发育规律和指导夏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息定域选种”是一门新学科,它利用遗传势强的部位作为留种材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为了鉴定推广这项新的科学技术,为推广提供依据,特设马铃薯“定域选种”试验。 1 试验材料及处理试验品种为东农303,分顶部芽和基部芽两个处理。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采取随机排列,重复三次。试验区设  相似文献   

14.
乔俊杰 《种子科技》2011,29(6):45-46
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高低。玉米缺粒现象在大田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侧面不实,即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型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秃尖,即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  相似文献   

15.
王纪华  王树安 《作物学报》1996,22(2):208-213
筛选出一种改良培养基,建立起有效的实验室内玉米果穗器官离体培养系统,可将授粉后3天带有30 ̄50个籽粒的果穗顶部器官培养至籽粒生理成熟。并应用此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赤霉酸(GA3)、脱落酸(ABA)等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授粉后3 ̄7天取样培养的离体果穗顶部,1 ̄25mg/L的GA3处理均表现出籽粒发育不良,而添加0.5mg/L浓度的ABA可促进籽粒的发育,添加10 ̄50mg/L  相似文献   

16.
冯培煜  宋瑞连 《种子》2016,(8):127-128
玉米果穗中部的籽粒遗传势比两端的高,且中部籽粒以长方形或方形为主,两端粒形以接近圆形为主.差速循环式玉米种子籽粒分离精选机(专利号:ZL 2015 2 0032748,X)的设计理论是,利用玉米不同粒形的种子在重力作用下在运动的皮带上滚动速度不同(差),实现差速分离长、圆形种子,进一步精选种子.此项新技术不仅可提高玉米种子精选质量,降低加工成本,且对延长品种遗传势及品种使用生命周期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市场通用件多、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推广至其他籽粒形似长圆形与圆形的作物种子.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品种登海11为材料, 分别进行大田和温室试验, 观察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吲哚-3-乙酸(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变化及其与胚乳发育和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显示, 籽粒最大胚乳细胞数目、最大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及平均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表现为果穗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在胚乳细胞活跃增殖期或活跃灌浆期, 籽粒Z+ZR、IAA和ABA含量以果穗下部籽粒最高, 中部籽粒其次, 上部籽粒最低。GA3含量则为果穗上部籽粒>中部籽粒>下部籽粒。两个试验的结果趋势一致。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Z+ZR、IAA和AB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籽粒GA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玉米果穗上部籽粒轻主要是由于这些籽粒的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小, 导致其胚乳细胞数少, 这与其灌浆期较低的Z+ZR、IAA和ABA含量及较高的GA3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玉米育种和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实践中,我们都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育种家配制的杂交组合在参加产比及区域试验时,产量和纯度都很好,但在杂交种的生产部门经几年的生产轮回之后,该组合的特性明显下降,即不如原杂交组合的产量和纯度.人们往往将其退化的原因归结为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剩余变异和突变、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具有不同的遗传势,即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对于该品种特征的遗传传递能力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农作物都具有各自的最佳收获期,收获过早或过晚,不仅产量低,品质也差。在最佳收获期收获农作物,无需增加任何投入也能增产、增收。现将10种主要秋作物的最佳收获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麦定位选种是一种科学的选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穗部不同粒位遗传势的差异,利用最强遗传势粒位上的种子来提高产量。不加选择地将强弱遗传势粒位上的种子混合播种,是造成小麦优良品种发生退化减产的重要原因。小麦品种内籽粒间的差异,是由着生于穗部不同粒位上的籽粒具有不同遗传势所引起的,强遗传势粒位的种子粒重高,弱遗传势粒位的种子粒重低。不同粒位籽粒所具有的这种遗传势的差异,能够通过期望性状——产量,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强遗传势粒位的大粒种子后代产量高,弱遗传势粒位的小粒种子后代产量低。因此,根据籽粒所在粒位进行选种,对提高品种的利用价值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还未见到,根据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工作,整理出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