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农学报》2008,22(2):F0003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现有科研人员110余名,研究所所在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农业部重点学科和福建省“211”重点学科。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育成20多个水稻品种,并培养出一批科研人才。最近10年的研究重点为水稻的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先后建立了e-杂交稻、  相似文献   

2.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建立在PCR技术上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具有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在作物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分子辅助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和纯度鉴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关于植物遗传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已有众多研究报道。其中利用冬芽、茎尖等植物组织,对桑、梨、苹果等木本植物进行植物遗传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可使保存材料的出苗率达50-70%,有的可高达80%左右。本文将重点对较为实用的慢速吉法、脱水冻吉法、比特利菲氏冻结法、干燥冻结法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遗传资源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44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随机抽取27对SRAP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其中23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获得104个多态性条带, 多态性引物比率达85.2%, 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5个多态性条带,表明SRAP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比率。44份种质资源的SRAP标记遗传距离为0.147-0.741。当遗传距离D=0.67时,将44份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群,包括一个复合类群和三个独立类群。其中复合类群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群。从而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所研究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上成为共识。1992年在萨拉戈萨举行的国际杨树会议上,探讨把黑杨作为保护森林遗传资源的可能性。1994年,启动欧洲森林遗传资源联合保护计划时,黑杨被选为首先开展保护的树种。有机会在种的尺度上对树种进行保护,逐渐形成迁地保护和原地保护相结合的保护策略。遗传资源保护模型应具备:1)模型是各种有利情形的代表;2)模型容易操作,在相似的项目中可以应用发展;3)模型可以被评估;4)利用模型各种选择可以被评估。  相似文献   

6.
7.
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遗传程序自动搜索模型结构能力强的优点,建立了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该方法通过演化计算自动寻找最优的模型结构,比传统统计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智能性,避免了预先建立具体数学表达式的不便。将基于遗传程序设计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同BP神经网络模型、Jensen模型以及Blank模型进行比较,实例表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适应性强,拟合精度高,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内蒙古,5月17日,一研究员于周一表示:"韩国国营研究所将与某非政府组织(NGO)开展合作项目,该项目包括在中国沙漠化地区种植作物以帮助当地原居民重返故土。"  相似文献   

9.
浅析芸薹属作物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及调控途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薹属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人手,综述芸薹属作物抽薹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在整个芸薹属中通过其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共线性,从相关基因群的遗传演变角度对相关基因进行统一性研究还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动物(绵羊和山东)在畜牧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其遗传资源的保护状况远不如其它畜种,这与其难以控制的生产管理系统的特点有关。本文全面综述了保护小反刍动物遗传资源的现代方法,主要包括:主动保护方法的原则、发展策略、项目设立和存在机会;易位保护方法所涉及的冷冻保存精子和胚胎的潜力、效率、目标,样本数量、鉴别和安全性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领域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小麦SSR标记分析鸭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SSR引物和扩增程序,以中国春小麦(T. aestivum)品种为对照,利用SSR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45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29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8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1.15%,鸭茅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848~0.951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聚类结果不仅能反映鸭茅生态适应性特征与其生长发育状况及生产性能相关,还显示出国产鸭茅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研究表明将小麦SSR引物用于检测鸭茅遗传多样性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RAPD和SSR标记分析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遗传多样性的量化与分类是收集和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和简单重复序列(SSR)两种分子标记对31份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14份材料最近从美国和伊朗引进。研究的目标是对这些陆地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为制定引进资源的利用策略提供参考。从有多态性的21个RAPD引物和18对SSR引物中共获得117个多态性位点。利用NTSYS-pc2.1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Jaccard′s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中国的17份材料部分聚为一类,国外的14份材料大部分聚为另一类,其它材料相间排列。分别对31份材料的相似系数与中国的17份材料的相似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材料相对于新引进的国外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稍高,与国外材料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这说明扩大不同地区间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引进种质资源可以丰富本地材料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EST-SSR分析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ST-SSR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达0501,高于其它地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说明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云南茶树资源间亲缘关系的揭示为今后茶树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本实验室已获得的荔枝果皮cDNA文库EST序列,通过SSRIT在线检索,从3391条EST序列中,发现305条含有SSR,占整个文库EST的8.99%。利用SSR-ESTs序列共设计100对EST-SSR引物,其中62对在荔枝上有扩增产物,50对有扩增多态性,即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接着从96份荔枝种质中选取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开展核心引物筛选,共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EST-SSR分子标记30个;这30个EST-SSR分子标记在96份资源共扩出284条带,不同引物的扩增条带在3~18条之间,平均9.47条,其中有282条为多态性带,多态率高达99.30%,每对引物的Nei's基因多样度范围为0.186~0.396,香农信息指数范围为0.318~0.558;此外,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525处,可将96份荔枝种质资源分成了8大类群,该8大类群基本与其生态类型和植物学性状特征相符。在此基础上,还对荔枝的主栽品种和特殊种质进行鉴别,结果表明,该30个EST-SSR分子标记在不同品种间可产生较清晰可辨的多态性差异,为荔枝品种以及种质资源鉴别和鉴定的分子指纹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量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及EST数据库的充实,利用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精细的研究基因功能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可以克服现有转基因技术的基因沉默和位置效应等诸多缺陷,在植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在酵母和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高等植物中同源重组频率非常低,限制了其使用。新近研究发现,利用锌指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引入DNA分子的定点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 DSBs)可以高效介导基因的同源重组,使得ZFN成为遗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嵌合寡核苷酸(Chimeric oligonucleotides)可以介导基因的单碱基定点突变,在植物遗传改良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同源重组相关的调控途径进行基因修饰也可以提高植物的基因打靶效率。植物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难题的攻克,必将加快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步伐,同时给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带来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二十多年来,利用2头五指山小型猪(Sus scrofa)(Wuzhishan mini-pig,WZSP),采用近交繁育,培育出近交系,最高已获得近交F22,并进行开发应用。对WZSP近交系全基因组测序并与人(Homo sapiens)、短尾猴(Macaque mulatta)和大鼠(Rattus norvegicus)比对,初步分析发现,该近交系全基因组具有较高的纯合度和特异的分子遗传特征,不仅证明了我国实现遗传资源创新培育近交系的可靠性,而且证明该近交系猪是人类理想的"替难者"。实现我国小型猪遗传资源创新的培育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较大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转基因手段改善作物产量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的作物转基因研究主要针对于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开展,而产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多种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控制.其中,光合作用、氮素同化、碳源分配、植株株型等生理过程是产量形成的基础.随着植物基因组测序工程的逐渐完善,控制上述生理过程的许多基因已被成功分离,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其进行遗传修饰,最终获得了产量性状得以明显改善的转基因植物.虽然目前对于基因如何调控每个性状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但是这些基因的获得及其增产功能的验证为作物的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和一系列新方法.随着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对功能基因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影响作物产量形成的源、流、库、株型、氮素及水分利用率等几方面入手,对近10年来控制植物产量性状基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期望为高产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磷多以植酸形式储存在成熟籽粒中.非反刍动物,包括人类,无法消化植酸来获取磷及植酸螯合的有益元素,籽粒中收获的大量磷素进入人及动物排泄物,不仅造成磷资源浪费,也加大了环境风险.因此,培育籽粒低植酸品种是改善作物营养品质、降低磷素环境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作物籽粒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