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31个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尾叶桉苗木树高、地径、冠幅和SPAD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不同性状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差异显著,表明水分、养分和水分与养分互作会影响生长性状和SPAD值。生长性状和SPAD值大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无性系间叶片SPAD值、树高、地径、冠幅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无性系具有不同的抗性能力。通过对树高、地径、冠幅和SPAD基因型值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7个表现优良的无性系分别为29、18、20、27、30、21和25,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杉木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个杉木无性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地位指数为18、16、14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造林试验,经过14 a的观测,结果表明:20个杉木无性系在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下交互作用比16、14地位指数条件下变化丰富,大多数杉木无性系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生长较好,但也有少数无性系在较差立地上生长较好;20个杉木无性系中有11个在不同立地上差异显著,另9个无性系在不同立地上差异不显著;20个杉木无性系材积生长量的前10名中,7个无性系与立地交互作用显著;无性系营养性状的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77~0.706,平均为0.465,杉木无性系吸收营养受中等遗传控制;16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4的立地条件,属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3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6的立地条件,属速生、中等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2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属速生、高营养高效型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4个灌木柳无性系在不同浓度(100μM、300μM、600μM)铅胁迫下的生长表现及其耐受性。结果表明:柳树无性系的存活率与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和不同铅胁迫浓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均抑制了灌木柳无性系的生长,其存活率与生长量的排序均为CK100μM300μM600μM;在100~600μM铅胁迫下,存活率和萌枝数排序均为银柳P102欧洲红皮柳P665蒿柳P683细柱柳P642,株高和生物量排序均为银柳P102蒿柳P683欧洲红皮柳P665细柱柳P642,生物量分配排序为银柳P102欧洲红皮柳P665细柱柳P642蒿柳P683。银柳P102在3种铅胁迫浓度下耐性指数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氮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筛选适应退化地生长的杉木无性系 ,通过N素胁迫进行N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杉木无性系的N素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随N素胁迫加剧 ,杉木无性系NR活力及光饱和点下降 ,CO2 补偿点增加 ,不同杉木无性系对N素胁迫的反应日趋明显 ,根据不同无性系在胁迫条件下的反应 ,把供试无性系分成 3类 :耐N肥性强、耐N肥性弱及耐N肥性一般无性系 ,其中 16 3号和 30 1号无性系是具有较高N素利用效率的省肥高产无性系 ,在肥力较低的林地上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5种不同容器规格(13 cm×18 cm、12 cm×16 cm、10 cm×15 cm、9 cm×13 cm、8 cm×11 cm)对杉木幼苗培育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5种容器规格培育的杉木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间差异显著。容器规格为13 cm×18 cm培育的杉木幼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明显优于其它4个容器规格,提高了苗木质量。相比较容器规格为8 cm×11 cm,苗高、地径、冠幅、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全株干重分别高出1.53%,33.61%,54.62%,17.56%,63.72%,68.97%和65.23%。容器规格为13 cm×18 cm的育苗成本为0.675元/株。  相似文献   

6.
杉木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及重复力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浙江省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在Ⅱ、Ⅲ类立地的不同坡位上与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初级种子园实生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 a生时12个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冠幅、单株平均材积生长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枝下高因造林密度原因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造林对无性系的影响,除冠幅显著外,其它各生长性状均极显著;与实生苗对比,适宜本地发展的杉木无性系首选57号、28号,其次为38号、A1、110号,可作为建立采穗圃的优良种源.无性系各生长性状重复力测算结果表明,20 a生时各无性系与原株之间的遗传特性保持极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林木种子园是重要的林木良种基地,其主要任务是生产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并保证稳产高产。本研究以湖南省会同县第3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中的29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无性系球果纵径、横径、体积、产量及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涩粒率、霉变率、发芽起始时间、发芽持续时间等10个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无性系的结实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0个性状指标在29个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球果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103.53%;种子霉变率(75.40%)次之;再次为种子发芽率(38.21%)。不同无性系间,球果的纵径、横径、体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率与种子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子霉变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球果的产量与球果的纵径、横径、体积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种子的发芽起始时间与发芽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球果、种子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排名前9位的6、27、22、23、28、26、5、14、9号无性系,可为第3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留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以FK,S39,S3和新6四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萌芽条扦插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气雾栽培法,分析低氮(low nitrogen,LN)胁迫对杉木不同无性系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LN抑制杉木幼苗生长,促进根系的生长,降低叶片长宽比,增加根冠比;LN胁迫使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杂种桉无性系综合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3个杂种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和材质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除圆满度和分枝外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差异极显著,经多重比较共有13个无性系的去皮蓄积量超过总体平均值,生长量最大的是DH32-28,其去皮蓄积量是最小无性系W5的778.91%,是总体平均值的143.55%,是对照的234.85%;无性系各性状重复力为0.15~0.85,树高和胸径的重复力最大,圆满度的重复力最小;早晚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可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应用指数选择法,从23个参试无性系中筛选出了6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DH32-28、DH33-27、GL9、DH32-13、DH33-9和DH32-29。  相似文献   

10.
对尾叶桉×细叶桉5个杂种组合的181个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每穗根数、每穗最长根长和生根率3个扦插生根性状,杂种组合间和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46个月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生长性状,杂种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0.32(每穗最长根长) ~ 0.94(生根率)之间,表明各性状受中等到高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平均值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的表型相关均不显著.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在13、18、46个月生之间的年年相关均达到0.01显著水平,表明在较早生长期进行无性系选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初选出易扦插、速生的尾细桉杂种无性系24个,无性系间单株材积株间变异系数为13.87%~68.55%,无性系内变异可能与母株年龄效应、位置效应和立地环境条件等C-效应因子有关.对桉树杂交育种而言,杂交制种后直接进行育苗、扦插和无性系试验是一条快捷有效的无性系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杉木耐贫瘠优良无性系苗期初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我国南方营造了大量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速丰林,但由于忽视了良种的耐贫瘠特性,致使约30%的杉木人工林不能成林,约20%的人工林不能成材;另外每年新增大量的退化地需要治理,也需要大量耐瘠薄的优良品系.因此,杉木良种的抗逆性评定与选择十分重要.杉木无性系在良种培育中具有独有的优势,它能保持母本的的遗传特性,生长一致,林相整齐,便于集约经营,尤其是无性系的木材材性均匀一致,收获期相同,是建立工业用材林的最佳材料[1-2].无性系育种是杉木良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理应引起林业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GR518等10个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测定林1.5年生生长及栽培模式进行选择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生长中修枝对生长影响较小,各修枝水平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性系生长性状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单位面积蓄积生长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生长性状除树高外,另外3个指标在无性系与区组的交互效应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经单位面积蓄积的多重比较,KC29、GR518和DH32-28在10个无性系中生长最优、保存率高,是今后胶合板材优化培育模式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无性系;不同性状无性系重复力较高,说明选择在该地进行示范的所有参试无性系能较好地保持亲本优势且稳定遗传,符合进行示范的选择要求,在30%入选率下,性状遗传增益在11.29%~51.80%之间。  相似文献   

13.
以中科院选育的优良无性系紫科1号红豆杉为试材,设置密度、底肥各3个水平共9个交叉组合,3次重复,在4种海拔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科1号红豆杉最适宜的栽培条件为海拔784 m左右、底肥0.5 kg/株左右(复合肥)。该条件下紫科1号红豆杉第1年高生长量可达40 cm以上,分枝达8个以上,冠幅可达14 cm。因此,推荐种植密度为25 000株/hm2(50 cm×80 cm)。  相似文献   

14.
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CIRAS-2,测定了自然条件下的女贞3个无性系光合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女贞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C5、C9“午休”出现在11:00,CK稍晚,出现在13:00。利用FMs-2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女贞3个无性系的Fv/Fm值的日变化表现为“V”型,先下降后上升。用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测定SPAD值,结果CK〈C5〈C9,说明CK叶绿素相对含量最低,C5次之,C9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旱柳无性系的生长以及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以筛选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效果较好的无性系。【方法】利用8个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静态培养试验,研究各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叶绿素相对含量指数、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结果】旱柳无性系在整个试验期间生长良好,无死亡现象。各无性系最终生物量、苗高和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旱59和旱97整体表现最好。旱柳无性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较好,地上部分营养元素浓度较高。旱柳各无性系对总氮、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7.17%96.94%、90.35%99.33%和66.66%88.19%,对总磷的去除效率为76.59%83.15%,无性系旱13总的去除效率最高。【结论】参试8个旱柳无性系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但各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响应有较大差异。综合多个指标并结合长期野外试验观察,旱13、旱59、旱97是适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To select maternal parents with high fertility and high combining ability during cross breeding of Populus tomentosa Carr., the ploidy level of 75 female clones was determined using flow cytometry. In addition, genetic variations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of seed traits and early growth traits, as well as 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 for seedling height(SH) and basal diameter(BD) of all diploid half-sib families were examined. A total of 26 natural triploid clones were identified. For all diploid families, family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for inflorescence length(IL), thousand kernel weight(TKW), seedling emergence rate(SER), and for SH and B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KW and other traits,excluding IL. The seed-bearing coefficient(NS 9 SER)ranged from zero to 32.4%. Clones 3-10-2, 2-8, 3119,3206, and 3-10-1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the GCA for SH and BD. Based on the fertility and GCA for SH and BD, clone 3-10-2 and clone 3119 could be used as female parents for controlled cross-breeding of P. tomentosa.  相似文献   

17.
对11个桉树6 a生无性系在广东省江门市低丘台地进行了区域测定,结果表明:树高生长表现最好的前3名分别是广9、DH32-29和196无性系,胸径生长表现最好的前3名分别是196、DH32-29和广9无性系,单位面积蓄积最高的前3名分别是196、广9和DH32-29无性系.综合分析结果,196无性系在6 a生时,树高为19.33 m,胸径为13.55 cm,单位面积蓄积为173.75 m3/hm2,单位面积木材价值为93 831.70元/hm2,是非常值得推广种植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以6年生9个桉树(Eucalyptus spp.)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定活立木胸径处的Pilodyn测定值,钻取木芯测定木材基本密度,研究木材密度与无损检测技术Pilodyn测定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材密度变化范围为1026-1090kg/m’,最大的是无性系DH167-2,最小的是DH33-27;木材基本密度变化范围为473~588kg/m。,最大的是无性系DH184-1,最小的是DH32-26;Pilodyn测定值变化范围为11.7~13.9Innl,最大的是无性系DH201-2,最小的是GU9。行向和株向Pilodyn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表明,生材密度、木材基本密度和Pilodyn测定值在9个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ilodyn测定值和木材基本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生材密度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株向Pilodyn测定值与木材基本密度的决定系数(R^2=0.5254)大于行向决定系数(R^2=0.5833)。预估方程经精度检验,表明用该方程来预测桉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是可行和可靠的。以胸径为横坐标,Pilodyn测定值为纵坐标,将9个无性系分为4类,根据无性系利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无性系类型。  相似文献   

19.
对16个杨树无性系树高、胸径、冠幅等指标进行了测量,也对周期性生长量变化作了测量,同时对杨树无性系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16个欧美杨的成活率均值为54.87%;16个欧美杨在6个栽培区域地径和树高差异不大,除了11116和116地径差异波动较大,其他各无性系在地径和树高方面波动差异均不明显;通过试验处理及调查不同区域中16个欧美杨所表现的成活率、地径、树高、叶子病概率、溃疡病概率和木穴病概率特性,80号、1190号、131号、1233号、1171号、1227号、276号、11116号、139号和116号为杨树优良品种可作为进一步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橄榄优良品系扩大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高州市大坡镇、古丁镇以及茂名市八一林场三个试点开展橄榄优良品系嫁接扩大试验,嫁接后第3,4年的结实及生长结果如下:(1)无性系间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树高、径粗和冠幅在有的试点达极显著差异、有的试点无显著差异,表明无性系间结实存在着遗传差异,通过无性系测定选择的高产无性系有效。(2)对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的多重比较结果,3个试点一致表现为G18无性系的两项结实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进一步证明G18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产无性系,对立地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大树换接的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5.04kg,一年生砧木嫁接达2.30~9.10kg。(3)橄榄无性系结实的广义遗传力很高,达0.961~0.969;当选择率为0.1时,结实遗传增益达16.36%~68.25%,入选率为0.11~0.14时,结实现实增益达59.36%~108.74%。(4)G18无性系结实的主效(Gi)在各试点均明显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达0.4250~0.7176,其无性系与年份互作效应(δ^2cw)小,互作效应方差的变异系数(iCVCW)为0~5.89%,表明G18无性系的丰产性极佳且稳产性好,对年份间的气候条件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