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塔县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归纳整理地力要素主要指标,并将各等级耕地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了解掌握了耕地等级状况,为提升土壤耕地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耕地土壤盐渍化问题是目前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此开展了贺兰县耕地土壤盐渍化调查研究,分析明确了各等级盐渍化分布状况和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棕壤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利用方式、养分和限制因素等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棕壤耕地高、中、低等级地面积分别为42.96万、52.53万hm2和32.66万hm2,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33.52%、41.00%和25.48%,其中高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地区的西侧和东侧外缘以及东部丘陵区西南、东北侧,中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西部、中东部和鲁中南东部、东北部部分地区,低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和鲁中南地区中部;各等级耕地土壤属性差异明显。从利用情况看,水浇地主要分布于一、二、三级高等级地,旱地地力等级分布较为宽泛,从三级到八级,灌溉水田则集中分布于五级地和四级地。棕壤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有效磷含量高于全省平均,pH值则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级地耕地地力主要受土壤钾含量限制,中等级地除土壤速效钾偏低外,还受耕层质地偏砂影响,低等级地则存在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灌溉能力等诸多限制。该研究较好理清了山东棕壤耕地地力状况及特征,对棕壤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耕地类型区划分及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研究基于农业部“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通过NOAA气象卫星图像分析,将山东省耕地划分为2个耕地类型区和4个亚区。以耕地土壤类型——土种划分评价单元,以产量为引导,归并建立了山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系统。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耕地类型区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高、中、低等级的耕地面积比例各占1/3左右,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仍然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耕地地力评价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工作的基础。为探究特定土壤类型耕地地力及影响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以河南省温县为例,从地学条件、土壤性状、土壤管理和生物特性4个方面构建潮土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分级赋值、加权求和计算区域耕地地力,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等级划分,并引入贡献分值定量化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等级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结果表明:温县耕地地力总体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地力较南部高,其中一等地和二等地较多,分别占总面积的32.22%和50.59%;影响温县地力等级空间差异性的敏感因素集中在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元素、有机质含量的自然条件和田间输水方式的人工条件指标中。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高度吻合,为合理配置温县耕地资源和调整种植业结构奠定了基础。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满足潮土区耕地地力评价及空间差异性敏感因素诊断,可为潮土区耕地质量提升作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具有高生产力和强侵蚀性的特点,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分析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参数确定、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样本,定量化分析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方法】采用障碍度模型及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耕层质量变化特征。【结果】(1)不同地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属性差异显著,随地力等级降低,地块田面坡度显著变大、有效土层厚度显著变小,当田面坡度由5.1°变为21.7°,农作物产量可下降45%,五级坡耕地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而土壤肥力属性未表现明显差异,一至四级坡耕地同一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总体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五级坡耕地耕作层与底土层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2)一、二级坡耕地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均在0.434-0.528之间,同一地力等级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物理属性对低产坡耕地土壤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五级坡耕地田面坡度指标障碍度为一级坡耕地的80.73倍。(3)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可分为3类,即Ⅲ土壤养分限制型、Ⅳ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Ⅴ田面坡度限制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障碍特征时,耕层构型疏松,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农作物产量较土壤养分限制型坡耕地低25%。【结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偏低,障碍耕层包含土壤养分限制型、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田面坡度限制型3种类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限制因素,田面坡度偏大,有效土层厚度浅薄化严重。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巴马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大量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析化验等数据资料和开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巴马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巴马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巴马县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6个等级,一、二级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5.17%,是高产稳产耕地,全县耕地地力等级以三至六级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9.99%、30.02%、19.94%、14.88%。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收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江西省1985、2012年2期耕地肥力质量评价相关数据,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基础单元,以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评价江西省2个时期耕地肥力综合质量,分析了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耕地肥力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Ⅳ等地,2012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Ⅱ等地;2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耕地质量等级都是从中部平原地区到赣南山区逐步降低;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提升,使得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普遍提高,较大面积的Ⅲ、Ⅵ等耕地转换为Ⅰ、Ⅱ等耕地,特别是中部地区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提高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庄浪县18个乡镇的5个不同等级耕地3 8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主要养分含量测定,制订出了庄浪县不同等级耕地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英吉沙县2010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根据英吉沙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摸清了英吉沙县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并提出耕地改良利用建议,以期为英吉沙县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10-211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巴楚县于2009—2012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该文在巴楚县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摸清了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对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紫色土坡耕地具有高生产力和强侵蚀性的特点,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分析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参数确定、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样本,定量化分析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 【方法】 采用障碍度模型及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耕层质量变化特征。 【结果】 (1)不同地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属性差异显著,随地力等级降低,地块田面坡度显著变大、有效土层厚度显著变小,当田面坡度由5.1°变为21.7°,农作物产量可下降45%,五级坡耕地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而土壤肥力属性未表现明显差异,一至四级坡耕地同一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总体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五级坡耕地耕作层与底土层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2)一、二级坡耕地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均在0.434-0.528之间,同一地力等级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物理属性对低产坡耕地土壤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五级坡耕地田面坡度指标障碍度为一级坡耕地的80.73倍。(3)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可分为3类,即Ⅲ土壤养分限制型、Ⅳ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Ⅴ田面坡度限制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障碍特征时,耕层构型疏松,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农作物产量较土壤养分限制型坡耕地低25%。 【结论】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偏低,障碍耕层包含土壤养分限制型、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田面坡度限制型3种类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限制因素,田面坡度偏大,有效土层厚度浅薄化严重。  相似文献   

13.
耕地土壤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丰缺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07—2011年对全县农用耕地耕层土壤进行了全面取土化验,将各种中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进行分级,分析各级别所占比重,初步掌握了耕地土壤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为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一、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与分级状况按照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新野县土壤中、微量元素各等级面积和所占比重见表格。二、有效硫分级评价与施肥决策全县土壤有效硫含量变幅在3.4~95.9mg/kg,平均含量16.2mg/kg。整体来讲,有效硫含量中等偏下,要进一步提高作物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顺庆区2021年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评价结果,分析耕地质量等级及耕层土壤养分状况,提出建议对策,为耕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网格布点方式采集省内地块较为集中的成片耕地表层土壤样本327个,进行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测定。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c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属于清洁与尚清洁的区域占全部监测区域的86.7%,但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土壤中无机元素汞和镉超标较为严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耕地土壤中有73.1%的土壤处于低风险等级,22.0%的土壤处于中等风险等级,强风险等级土壤占3.98%,很强风险等级土壤仅占0.92%。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对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顺序为:Hg>Cd>As>Pb>Cu>Ni>Cr>Zn。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2015年镇江各辖市(区)占补平衡项目补充耕地地块土壤养分及补充耕地地力等级来看,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较为缺乏,速效磷、钾含量中等,缓效钾含量丰富;新增耕地较难实现质量平衡,建议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科学用地,加强地力跟踪监测和管理,以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和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湖北省京山县耕地地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山县野外调查、社会统计和室内化验分析等工作为基础,采用GIS工具分别建成京山县耕地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规程筛选确定了评价因子.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图叠加生成评价单元,在ArcMap中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取各评价单元不同耕地属性的评价信息,运用模糊评价法、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并与GIS结合对京山县耕地地力进行评级,制作了主要耕地地力属性专题图.还对京山县不同耕地地力等级的面积统计和分布特点以及各等级耕地的主要属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当地耕地质量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塔县从2017年开始通过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利用Arc GIS技术对全县耕地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监测和评价,摸清了全县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土壤类型分布和耕地养分状况。本文介绍了金塔县耕地质量监测基本概况,分析了2017—2020年度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等级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010~2013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本文根据塔什库尔干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基础上,摸清了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对帕米尔高原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