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玉/苕旱地一年三熟分带轮作模式的内容、优势和问题,我们多年的实践、试验和推广运用,通过了产量和效益分析,提出了该模式在我地的推广应用前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油菜/玉米/红苕套作模式增加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2.
<正>自贡市是典型的西南丘陵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旱地农业生产以多熟种植模式为主,对旱地实行多熟种植历来是自贡确保粮食增收的一大举措,持续研究高产高效的旱地多熟种植模式是自贡旱地农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自贡旱地种植模式形式多样,以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麦/玉/苕"旱三熟为主体(2006年前),该模式经过30多年的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该模式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限制了旱地作物持续增产、农业增  相似文献   

3.
<正>我省是典型的干旱缺水省份,全省有2/3的耕地为干旱半干旱地,2/5的耕地为纯旱地,人均、亩(1亩=667m2下同)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1/9,年缺水70亿m3。另外,由于干旱缺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猖獗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更好地发挥"塞上江南"——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光、热、水、肥的有利条件,改变粮食作物种植"一年一熟"、"套种两熟"为"一年两熟""复种两熟",减轻蔬菜人工移栽劳动强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宁夏2011年起开展冬小麦收获后机械移栽玉米和机械移栽蔬菜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辐射带动效果,旱地机械化移栽技术已经被宁夏农牧厅确定为自治区主推的农机化实用技术之一。一、旱地机械化移栽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5.
选取朝阳市具有代表性的旱地、水田、果园和林地4种不同利用方式类型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机械组成、有机碳、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判定4种利用方式对土壤发生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土壤黏粒含量最高粉黏比最小,其次是旱地,再次为果园,林地土壤黏粒含量最低、粉/黏比最高;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水田>旱地>林地>果园;土壤C/N表现为林地>果园>水田>旱地;阳离子交换量差异较大,表现为水田>旱地>林地>果园.  相似文献   

6.
一、广西甘蔗生产基本情况 甘蔗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广西现有耕地面积266万hm~2,其中旱地115万hm~2,占耕地面积43.2%;今年甘蔗种植面积61.2万hm~2,占旱地53.22%。过去10年是广西甘蔗糖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广西蔗糖产量由1990/1991年榨季的130万t,占全国产量20%,一跃发展到最高产量1998/1999年榨季的380万t,占全国总产量43%,比1990/1991年榨季增加192%。目前广西蔗区70%以上分布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坡地、丘陵地区,只能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有好收成,否则血本无归。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了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油菜、烟草、棉花、蔬菜等旱地作物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作物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广大农区迫切需要适用的移栽机械和旱地移栽技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来威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移栽机制造商,以"为旱地经济作物移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为己任,致力于旱地栽植机械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为中国的旱地移栽机械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宽幅匀播条件下旱地冬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选用旱地冬小麦品种"兰天26"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肥量,设高、中、低3个施肥水平(N:120、150、180 kg/hm~2;P_2O_5:90、105、120 kg/hm~2),钾肥用量恒定(K_2O:60 kg/hm~2)。副区设4个种植密度(190、230、270、31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宽幅匀播旱地冬小麦产量、品质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宽幅匀播旱地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主要受肥料水平的影响,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密度反应敏感。施肥量F_(120)~F_(150)、种植密度D_(190)~D_(270)范围内,产量随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量超过F_(150)、种植密度大于D_(270)时产量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F_(120)~F_(150)和D_(270)~D_(310)组合,品质产量协同提高;在F_(120)~F_(180)范围内,随着施肥水平的逐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8.5%和24.8%,但提高率下降。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宽幅匀播旱地冬小麦高产、优质、节水的适宜施肥量为N 150 kg/hm~2、P_2O_5 105 kg/hm~2、K_2O 60 kg/hm~2,种植密度为270 kg/hm~2。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了2017年100项农业主推技术(农办科[2017]25号),由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柴守玺教授主持,在通渭县旱作循环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研发成功的"旱地小麦秸秆带状覆盖技术"正式列入《西北旱地小麦蓄水保墒与监控施肥技术》主推技术中的核心技术,标志着该技术作为国家重大农业技术正式投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由山西省闻喜县农机推广站研制的2BFM—4/2型地膜覆盖精播机.经过一年的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工效近300倍,现已批量生产,并获国家专利。该机可与各种带有悬挂机构的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能够一次完成起垄、施肥、铺膜、精播四道工序,是旱地冬小麦  相似文献   

11.
由湖北省丹江口市农机局研制的小型多功能组合耙,主要由耙架、钉齿组、悬挂架、调节螺丝等组成。该耙与4.41~8.82kW手扶拖拉机配套,耙深16~20cm;耙宽150cm;生产率:旱地麦田作业0.3~0.4hm~2/h,旱地稻田作业0.2~0.27hm~2/h,水田作业0.13~0.2hm~2/h。  相似文献   

12.
黔中地区旱地黄壤抗干旱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贵州中部的旱地黄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的基础上,通过2年的定位观测,旱地黄壤无效水分含量高、有效水分贮量少,作物利用难度大,抗干旱能力低,黄壤季节性干旱主要受制于降水;土壤水分耗竭随季节性气候特点和作物种类而异,旱地灌溉应结合季节性气候特点和作物种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发展集雨工程,确定灌溉合理的灌水量是解决黄壤旱地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湖北省丹江口市农机局研制的小型多功能组合耙,主要由耙架、钉齿组、滚齿组、悬挂架、调节螺丝等组成。该耙与4.44~8.88kw手扶拖拉机配套,耙深16~20cm;耙宽150cm;生产率:旱地麦田作业0.33~0.4hm~2/h,旱地稻田作业0.2~0.3hm~2/h,水田作业0.13~0.2hm~2/h。 该耙与其它小手拖普遍配套使用的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冬小麦联合施用FA早地龙和保水剂试验,分析了对土壤含水率、小麦产量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使用旱地龙和保水剂增产增值效果非常明显,总体来看HB75(保水剂75 kg/hm2,旱地龙1.5 kg/hm2)和HB45(保水剂45 kg/hm2,旱地龙1.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而双低油菜的菜籽具有含中芥酸低于3%,菜饼含硫代葡萄糖甙低于30μmol/g,菜籽油中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等主要脂肪酸。油酸含量达60%,被称为"最健康的油"。油菜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由于种植技术等原因,产量、效益差异大。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详细介绍了旱地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提升旱地双低油菜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东风牌12/15系列手扶拖拉机为牵引、驱动兼用型拖拉机。该机结构紧凑、操纵灵活、通过性好,并备有乘坐装置,适用于水田、旱地以及果园、菜园和丘陵地的耕作。配上相应的农机具及附件可以进行犁耕、旋耕、耙田、开沟、播种、收割、运输和其他作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双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原公安县通用机械厂)创建于1980年8月,于1996年8月由国企改制为民营企业。公司集农业机械及其配件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于一体,属科技创新型企业。注册商标"双羽"牌及"水田王",专业生产具有自已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水田系列秸秆还田复式旋耕机、旱地系列秸秆还田复式旋耕机荣获国家15项专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应用机械化手段获得粮食作物的高产、稳产一直是北方旱作地区开展机械化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本文在总结山东省各地旱地开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方旱地一年两作高产机械化技术模式,以期对于同类旱地的粮食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甘薯生产的现状及开发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江市甘薯种植历史悠久,"六五"计划以来,常年种植甘薯0.47~0.60万hm2.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抓大宗粮食作物,对甘薯生产的技术推广、加工利用重视不够,一直把小山芋当作"广劝栽植甘薯为救荒之备,香甜可代饭饥,年贫者赖之"的传统观念,用一些瘠薄旱地种植甘薯,20余年以来,鲜薯产量一直徘徊在1 100kg/67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杨晨 《南方农机》2017,(6):60-61
在四川农业大学驻仁寿研究生团队带领下,参与以"全程机耕、机播、机防、机收"为主要内容的《"麦/玉/豆"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示范,并组织学员全程参加规程的验证示范。实践证明:该规程能够在我县丘陵旱粮生产中,全面实现"机械化、吨粮田(周年亩产1000kg)"的目标;增收达到1.5万元/hm2,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