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薯茎线虫又称糠心病、空心病等,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我国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在我国南北各薯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尤以鲁、冀、京、苏、豫等省区发生最为严重,该病可危害地下薯块和地上茎蔓,造成烂种死苗,一般可减产10%~50%,严重的可造成绝产,为甘薯的三大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
甘薯丛枝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丛枝病俗称薯公、藤鬼,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对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此病已在福建沿海部分薯区普遍发生,有的年份流行成灾,造成严重减产。1甘薯丛枝病的症状、分布与危害1·1症状甘薯感染该病后,表现为植株矮缩,侧枝丛生和小叶簇生。植株生长早期感染该病  相似文献   

3.
甘薯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丽 《河南农业》2011,(11):25-25
一、甘薯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一)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空心病、糠心病、黑梆子等。该病可寄生为害地下薯块和地上茎蔓,造成烂种、死苗、烂床、烂窖。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的可造成绝产。是我国主要检疫对象之一。它主要为害甘薯块根及茎蔓。茎部症状多在髓部,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干腐状。  相似文献   

4.
满红 《河北农业》2013,(11):28-29
一、症状识别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甘薯黑斑病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和贮藏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多在茎基部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凹陷。发病严重时,幼茎、  相似文献   

5.
<正>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俗称"黑膏药"病,是我国甘薯主要病害之一,在苗床、大田和贮藏期皆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该病不仅造成生产严重损失,而且病薯含有毒质,可致人畜中毒,甚至死亡。1发病症状育苗期病苗生长不旺,叶色淡。病基部长出椭圆形或梭  相似文献   

6.
甘薯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甘薯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一)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空心病、糠心病、黑梆子等。该病可寄生为害地下薯块和地上茎蔓,造成烂种、死苗、烂床、烂窖。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的可造成绝产,是我国主要检疫对象之一。它主要为害甘薯块根及茎蔓。茎部症状多在髓部,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干腐状。块根症状表现为糠心和糠皮。防治方法:清洁田间,消灭虫源,在育苗、种植和收获时集中销毁病原体。选用抗病品种和  相似文献   

7.
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线虫病在河北省甘薯主产区和老薯区发生普遍,一般减产20%~50%,严重时造成绝收.甘薯茎线虫病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花生、马铃薯等;可以通过种薯、种苗、带病茎蔓、病土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甘薯黑痣病在易县成为甘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甘薯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黑痣病发病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该病发生较为普遍,但不同区域间有差异,发病部位病斑分布有规律,发病仅局限于植株下部及薯块的表皮,贮藏期发病更严重。影响该病发生主要因素为雨量、雨日、土质、薯秧带菌及贮藏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甘薯用种量大、种薯储运不便、近年来甘薯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我们研发了甘薯微型薯生产和育苗技术。该技术具有生产繁育简单、薯种储运方便、亩用种量大幅度降低(从常规的15~20公斤下降至1~2公斤)、薯苗素质与常规薯育苗一致等优点,可全面示范推广。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红薯种植区普遍发生,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症状甘薯茎线虫病主要危害薯块,其次是薯苗、薯蔓基部和粗根,不仅在田间危害,还造成储藏期烂窖和育苗期烂床。薯块受害后表皮龟裂,内部糠腐。苗期受害,  相似文献   

11.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甘薯黑斑病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和贮藏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多在茎基部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凹陷。  相似文献   

12.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病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危害日趋严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有的甚至绝产。该病毒病在我国各甘薯种植区均有发生,尤以闽南地区为最,几乎100%植株受其感染,可导致系统性叶部症状。其病株光合强度降低,分枝数减少,据我县薯田观察,春薯一般减产约14%,夏薯约18%,发病严重的可达75%以上,并有逐年危害加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甘薯种薯不同地区不同贮藏方式,病害优势种类及育苗期软腐病和病毒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种薯贮藏期的病害主要有甘薯软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育苗圃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病毒病,洛阳供试种薯发生率分别是9.60%和2.40%,开封供试种薯发生率分别是46.20%和37.40%。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87-90
近年来我国甘薯病毒病爆发,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建立全新的种薯繁育模式,为生产提供充足的健康种苗。本研究首次将"东种西繁"种薯繁育模式应用于甘薯,研究比较3个甘薯品种在西部高海拔冷凉地区和内陆地区两种生态环境下繁育脱毒种薯的质量差异,发现种薯带毒率与烟粉虱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相同基础苗繁育的种薯,内陆地区繁育的带毒率为17.41%~42.50%,西部冷凉地区繁育的带毒率为1.43%~8.72%,表明繁种环境是影响种薯质量的关键因素。"东种西繁"种薯繁育模式可显著提高种薯质量,推动我国甘薯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的主要病害,该病为害薯苗、薯块,以薯块受害最重。薯块发病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病部中央稍凹陷,病健界分明,轮廓明显,上生灰色霉层,在湿度适宜时病部长出黑色的刺毛状物。病菌侵入薯肉下层,使薯肉变为墨绿色。薯苗发病,一般在幼苗基部白嫩部分产生梭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时种薯和幼茎部变黑腐烂,造成烂床死苗。  相似文献   

16.
甘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空心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此病可为害地下薯块和地上茎蔓,造成烂薯、死苗、烂床、烂窖,一般减产1成~5成,严重的可造成绝产。甘薯茎线虫以卵、幼虫及成虫在薯块、茎部及土壤、肥料中越冬,且耐淹、耐旱、耐低温。无寄主条件下,在土壤中可...  相似文献   

17.
<正>甘薯黑斑病又叫黑疤病,是甘薯的主要病害,此病从育苗期、生长期和收获贮藏期都能发生,引起死苗、烂床、烂窖,造成严重损失。病菌深入薯肉下层,使薯肉变成黑绿色,味苦。病部木质化、坚硬、干腐,且病薯含有毒物质,牲畜误食较多则可引起中毒,严重的可致死。因此,对于甘薯黑斑病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一、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不同种薯来源地的甘薯贮藏期和育苗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薯种薯贮藏期病害主要有软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育苗期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病毒病,洛阳农林科学院供试种薯软腐病和病毒病发生率分别是9.60%和2.40%,开封市尉氏县供试种薯软腐病和病毒病发生率分别是46.20%和37.40%。  相似文献   

19.
甘薯是河北省易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作物.随着甘薯连年种植,各种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甘薯黑痣病,自1998年以来逐年加重,一般地块病块率达5.3%以上,贮藏期病块率达10%左右,最高的达90%以上.该病虽不影响薯块食用,但影响其贮存,且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出售.为了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减轻该病造成损失,笔者于2000~2004年对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甘薯病毒病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害,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病毒,就会通过薯块或薯苗在甘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造成甘薯严重减产。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首选方法。目前,脱毒甘薯已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