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养蚕技术上一般把蚕分成小蚕(第1~3龄)和大蚕(第4~5龄)二个阶段,主要是小蚕饲育温度要求偏高,大蚕期饲育温度偏低,其实这样的划分是不合理的,从蚕的生理特性来看,第4龄蚕的生理特性与其说近似5龄,不如说近似3龄.因而我们的意见应把蚕期划分为第1~4龄为第一阶段,第5龄~上簇结茧为第二阶段.这样,需要共育的第一阶段应从补催青开始到大眠眠起饷食为止;饷食后分蚕到户为第二阶段.就是说将目前的出火后分蚕,改变为大眠眠起  相似文献   

2.
蚕的多回育(年5~6回饲育)从昭和40年(1965年)前开始在日本国推行,曾有“多回育养蚕不安全”之说,还确实为之恐怕不安过.笔者在当时,曾就蚕的多回育有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是:1—2龄共育,要求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养蚕室和上簇室分开,并确保室外病原不进入蚕室,养蚕工作没有不安全的.现在正在推行蚕的超多回育(年10~12回饲育),有关防治蚕病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不过,因超多回育的情形例如1—2龄共育与1—4龄共育(也有1—3龄共育的)、桑叶育与低成  相似文献   

3.
针对2017年春季那坡县出现部分小蚕发育延迟、眠起不齐、弱小蚕和病蚕较多等共育欠佳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因春期早晚温度较低,自然温度共育的或均出现小蚕发育延长、眠起不齐等现象;温度在24~28℃的,发育正常,眠起整齐。湿度为85%~95%共育点,发蚕到大蚕养殖户饲养至3~4龄时,部分农户的蚕开始发生僵病,发病率较高,个别严重的甚至无蚕上蔟;而湿度控制在70%~80%共育点,大蚕期僵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病时间也延迟到5龄中后期。针对共育调查和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小蚕共育欠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百色乃至全区其他蚕区春期小蚕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小蚕集中在一起实行共育,这种分级养蚕的形式,五十年代就在一些蚕区被采用,到七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践证明,小蚕共育,不仅可以节省劳力、桑叶和物料,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一般小蚕共育能作到彻底消毒防病,杜绝病原菌对小蚕的感染。试验证明,2龄饷食时有1%的病蚕到5龄时就会有45%的蚕发病,可见养好小蚕对保证蚕作安全,蚕体强健,提高蚕茧产量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农谚说“养好小蚕一半收”。非常确切地说明进行小蚕共育,养好小蚕的重要性。所以目前小蚕共育己作为一项稳产、高产技术措施在全国推广。小蚕共育的蚕种数量已占全国总发种量的80%以上。我省小蚕共  相似文献   

5.
卢小芳 《广西蚕业》2005,42(3):24-25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种桑养蚕规模的不断扩大,小蚕共育在我县桑蚕生产较发达或桑蚕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已被普遍采用。小蚕共育是一种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的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口叶后分给养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对小蚕的护理,有效地防止蚕病的发生,从而促进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现就小蚕共育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浅谈如下,供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6.
桑蚕小蚕共育能省工、省叶、节省场地,能较好地贯彻消毒防病措施,养好小蚕为蚕造稳产高产打下基础,已为多年实践所证实.为了了解小蚕共育的成本,我们选择了三个共育室,连续五年作了跟踪调查,三室共育的2038.7张蚕种,平均每张用叶1~3龄为12.45公斤,其中:1龄叶0.71公斤,2龄叶2.47公斤,3龄叶9.27公斤.平均每张成本按现行价格计为26.78元,(其中用叶成本4.98元,蚕种费15元,1~3龄用工成本5元,药物费用1.02元,蚕室蚕具折旧0.78元.)  相似文献   

7.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8.
如东县是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也是优质蚕茧生产大县,年饲养蚕种近20万张,生产蚕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我县一直实行小蚕共育,蚕农已习惯于小蚕共育,依赖于小蚕共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曾拥有共育室1500余座,参与共育人员9000多人,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形成完整的共育体  相似文献   

9.
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蚕儿集中在一起,使其在良好的环境和饲育条件饲养,减少病源感染,3龄或4龄饷食后分给养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达到蚕体发育整齐健壮的目的,为养好壮蚕打下良好基础。现就小蚕共育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6月中旬广西桂北蚕区许多共育室反映上半年第5批小蚕发育到2龄后,出现发育严重不齐,大小开差大,弱小蚕多,同一批蚕到3龄、4龄时,需要分几批饲养。虽然在2龄眠时采取了提青分批处理,但蚕座内提青遗留下的特小蚕依然随处可见,难以提青选除干净。这给小蚕饲育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仅增加了共育的用工量,还减少了发蚕数量,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许多共育户心存疑问,是不是蚕种出现了质量问题?经过调查,这次发生的"大小蚕现象",先集中发生在河池  相似文献   

11.
如东县是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桑田面积7.5万亩,年发种量近20万张,产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本县一直实行小蚕集中共育。全县现有1130座小蚕共育室,参与共育人员10000人以上,拥有一套比较全面的小蚕共育技术,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通过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少了广大蚕农饲育小蚕的麻烦,省工节本,尤其给小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饲育微环境,为生产优质高产的蚕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如东的蚕桑事业的稳步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2,39(4):53-53
杨仕德是贵港市港南区湛江双联村人 ,在贵港市被誉为“共育王”,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小蚕共育数量大 ,而是因为他多年练就的过硬的小蚕共育本领及经营小蚕共育的崇高品德 ,为贵港市蚕业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杨仕德 2 0多年来坚持诚信原则经营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建设具有地火龙的小蚕共育蚕房三间 ,面积 6 0多平方米 ,建有小蚕共育桑园 5亩 ,年共育小蚕 1 2 0 0多张 ,还不能满足蚕农的需要 ,他的小蚕共育经验是 :看天育蚕。看天育蚕是杨仕德经营小蚕共育的看家本领 ,是 2 0多年练就的绝技。养蚕过程中 ,每天都详细记录早、…  相似文献   

14.
环境温度对蚕饲育经过的影响 ,以一龄最大 ,五龄最小 ,二至四龄居中。五龄蚕能在 2 0℃左右的温度下正常生长发育 ,而四龄对这种低温的敏感反应 ,极易导致养蚕成绩低下。随着小蚕三眠共育技术的普及推广 ,共育期间的饲育温度容易得到保障。但在生产实践中 ,四五龄蚕的饲育 ,常因达不到目的温度而影响收成。为此 ,我们对大蚕期低温饲育 ,特别是四龄低温饲育 ,对家蚕有关经济指标到底有何影响 ,进行了生产应用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区的设置一至三龄目的温湿度共育 (2 5℃~ 2 7.5℃ ) ,四龄起蚕开始分区。设立 :对照区 ,四五龄…  相似文献   

15.
陈文娟 《蚕桑通报》2008,39(2):57-58
俗话说“养好小蚕—半收”,小蚕饲养很重要。养蚕生产上的小蚕是指1~3龄蚕,大蚕是指4~5龄蚕。春蚕的蚕期一般为26~28d,其中小蚕期为10d.时间相对较短。在这短短的10d时间内如何科学合理的饲养小蚕,为大蚕的省力化饲养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夺取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在此,谈谈小蚕饲养的几个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小蚕共育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玉明 《蚕桑通报》1992,23(2):14-15
一、历史的回顾小蚕(1~3龄)共育是把一家一户饲养的蚕种从补催青收蚁开始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共同饲养,由专人负责,统一技术标准,一直养到3龄眠止,眠后按各户参加的蚕种分蚕到各户家中,自己饲养4龄和5龄到上蔟。这种形式的稚蚕共育,早在建国之前就由各地蚕业指导所和部分蚕种场派员有领导有组织地从点开始进行,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组织共育的人都是由当地养蚕有经验并得到蚕农信任的蚕业大户,参加者以自  相似文献   

17.
李冬兵  王洪江  方杰  邹邦兴  曾泽彬  王一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1-4
2021~2022年在宜宾市珙县、高县开展多批次1~2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结果显示:饲料共育至3龄起蚕,张种利润为6.31元,比桑叶共育高2.84元,效益提高了81.73%。主要原因一是能有效降低共育户采桑、喂蚕的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量、用工时间,大大节省用工成本;二是提高了养蚕安全性。适于在宜宾农村开展适度规模化小蚕人工饲料育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吴永才 《广西蚕业》2006,43(1):62-63
小蚕共育为了有效防止蚕病的发生,促进蚕体强健好养,降低养蚕成本,达到稳产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制度:1蚕室、蚕具及蚕药的准备共育小蚕,首先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共育室一般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张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平方米,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平方米,可共育至四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公斤的漂白粉、1盒蚕安王、一包小蚕“防病一号”、生石灰20公斤等蚕药。2小蚕共育技术2.1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养蚕前一周进行,用共育室催…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示范推广工作,9月1日-9月1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与四川省蚕桑创新团队优质蚕品种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岗位专家、南充蚕种场、苏稽蚕种场在珙县底洞镇省级现代蚕桑示范园区共育室内成功开展4对品种共计14张蚕种的1-2龄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小蚕共育是指把一定数量蚕在小蚕期集中饲养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由单位组织人员(联户)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专业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次给桑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蚕生长,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确保稳产高产;有利于节省劳力、房屋、燃料、桑叶及消毒药品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栽桑养蚕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