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选择适合沙地生长的优良杨树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章古台沙地对群众杨、银中杨、黑林1号杨和彰武小钻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连续14年监测胸径、树高的生长量.结果表明: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银中杨、彰武小钻杨、群众杨、黑林1号杨,分别为18.0、16.6、16.5、15.9 cm;树高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银中杨、群众...  相似文献   

2.
欧美杨在洞庭湖区多是春季栽植。在秋季带叶栽植也有很高的成活率。现将欧美杨的秋季带叶栽植技术简介如下:栽植时间新栽幼苗成活的关键,是树体内水分的代谢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而影响苗木体内水分运输快慢的重要因素是温度。通常情况下,过高的气温会加速苗木体内的水分蒸腾,严重时会导致幼苗生理失水而干枯死亡。所以,秋栽时间选择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气温下降到10℃左右,等于或略低于土温,树体蒸腾量很小,苗木的地上部分生长基本停止,叶片未脱落前为带叶栽植的最适宜时期。苗木要求选择胸径2~3厘米,根茎2.5~4厘米,高3~4米,干形通…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桉树不同整地造林生长效果。在同样的林地内规划了A、B、C 3个试验地进行了造林试验,采用不同的规格整地挖穴,用相同的规格苗木造林,经过三年经营管理,除草、施肥,桉树林木生长迅速。结果显示:A试验地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B、C试验地林木生长量分别树高提高大12.2%、11.8%,胸径粗13.7%、13.1%,树冠大14.1%、25.0%。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发现,有许多树种,其幼树的成活和生长状况都因栽植季节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树种的特性来选择较为适宜的造林季节和时期,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本试验仅对大叶白蜡等六个平原造林树种进行了不同时期造林的效果探讨,试图为不同季节造林的树种选择,提供一些参考。一、试验方法(一)供试树种选用我院苗圃培育的大叶白蜡、沙枣、白柳、阿富汗杨和新疆白榆、河南白榆(以种源分) 等六个树种进行试验。苗木规格见表1。(二) 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选择春季和秋季两个造林季节。春季仅选一期(最适时间);秋季分三期:早秋期、中秋期和晚秋期。栽植时间和苗木状况见表2。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革命圣地延安的绿化,1972年我们选用SP杨在孟湫沟栽植了两块速生丰产林(各20亩),截至目前为止,SP杨的生长量与小叶杨相比树高大15%;胸径大31%;与山杨相比,树高大77%;胸径大70%。据1976年8月21日观测,SP杨最高的10.68米,胸径9.8厘米;平均树高7.73米,胸径6.6厘米;粗  相似文献   

6.
八里庄杨,是泰安县八里庄苗圃选出的小叶杨和美杨的自然杂交种。我县从1966年引种,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八里庄杨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优质速生。如县第一苗圃在路旁栽植的8年生八里庄杨,树高16米,胸径34厘米;县公安局院内栽植的2年生,树高8米,胸径12厘米;伏山公社陶邵大队栽植的4年生,树高14米,胸径19厘米。群众反映说:“栽上八里杨,三年能作檩,五年能当梁。”八里庄杨的主要特点是: 生长快在同样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八里庄杨比加杨生长快近1倍。如4年生八里庄杨高12米,胸径11.7厘米,而同龄加杨高仅有8米,胸径5.5厘米。  相似文献   

7.
水杉植苗成活期耐盐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杉适应性强,在我省沿海地区可以推广.但水杉植苗造林成活率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怎样,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该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试验地设在本站条田内,地面真高1.5—2.0米,面积720平方米;土壤盐份呈自然分布,从0.05%以下、0.05%—0.06%、0.06—0.07%……0.10%以上7个等级均有,但面积大小不一.1982年全年气候正常,不旱不涝.试验地南北长30米,东西宽24米.东西分为12个垄,每垄宽2米,植树2行,行距1米,株距1.5米,每垄计40株,全试验地计480株苗木(见图).图中由西向东数第3、7、11垄为深栽,深度为30—40厘米;第1、5、9垄的1年生苗为浅栽.深度为10—20厘米,其他苗栽植深度为20—30厘米.图中三角为固定采土点,每垄4个,计48个.取样分0—20厘米与20—40厘米两层.盐份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杨树是我县造林和四旁植树的主栽树种之一.1976年我场从南京、北京、泗阳县、丰县等地引进了杨树无性系四十八种进行育苗对比试验.根据苗期表现,1978年从中选择了十四个品种作沙地造林试验,现据观测初报如下:一、供试品种与立地条件(一)供试品种 杨树无性系十四个品种均系我场引进繁殖培育的壮苗,除日本白杨是当年生苗外,其余都是二年根一年干的大苗.苗高平均4.31米,胸径平均3.1厘米.(二)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沛县苗圃场部北,面积9亩.位于东经116°42′,北纬34°35′,海拔高40米.土壤系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为荒沙弃耕地,质地很差,土层深厚但很瘠薄.地下水位1.5米以下.  相似文献   

9.
试验地在海拔500米的云务坪林场,为撩壕整地.规格:高深各为40厘米,用上方表土埋入壕中至水平.外侧为穴状整地,规格为50×50×20厘米.1976年3月整地,1977年2月造林,苗木未经选择.1980年12月10日连续选20株,每年进行树高、胸径的测量,生长情况如表:造林后3—5年内幼林根系扩张很快,撩壕整地加深了松土层,为杉木根系发展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JKZ—70型开沟植树机是白土梁机修厂根据伊盟的立地条件在蔡斯金植树机的基础上改制的。该机适用于沙区大面积机械造林,栽植2—3年生的杨、榆、柳、沙枣等树种的实生苗及杨树插条苗。要求苗木根径在0.5~3厘米,主干长35厘米左右,苗木全长50~300厘米左右的健壮苗木。经实地试验,造林成活率80%以上。性能: 开沟深度70厘米左右,复土深度可达55厘米。  相似文献   

11.
引种驯化品种 ,天演杨 ,是新疆天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引进到新疆的由中国林科院利用欧美杨品种 69号杨为母本、欧洲黑杨及其变种为父本杂交培育出的“中林”4 6号杨等品系 ,经选择、繁殖 ,并以“天演杨”为商品名推广的杨树品种。经认定 ,良种编号为 :新 R— ETS— PTY— 0 0 1— 2 0 0 1。该品种喜水肥 ,其亲本的速生性表现突出 ,在乌鲁木齐地区育苗地亩产 3 0 0 0株的二年根一年杆苗木平均地径 3 .0 1厘米 ,年均高生长 4 .8米 ,三年留床苗 (即三年根三年杆 )苗木平均胸径 9.14厘米 ,苗木高生长 8.4 8米。前期生长明显高于当地其他杨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营造生态经济型固沙林,以银中杨、小美旱杨、黑林-1杨和樟子松等树种为对照,选择彰武小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平缓沙地彰武小钻杨生长量比较高,树高和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91.8%和104.2%,为黑林-1杨的105.9%和120.6%,为小美旱杨的112.5%和195.2%;在沙丘下部彰武小钻杨比樟子松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在沙丘上部比樟子松生长降低,并发生干枯。  相似文献   

13.
在砾质粗砂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栽植过程中,为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苗木生长量,研究了栽植沟不同防渗处理对土壤肥力、土壤相对含水量和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沟塑料薄膜防渗后均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相对含水量和苗木生长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相对含水量和根系密度随着栽植沟防渗面积的增加而提高,主根长度随着栽植沟防渗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中沿栽植沟沟底中线预留25 cm间距不覆盖塑料薄膜处理(处理2)的苗木主根基部粗度、胸径、冠幅和株高最高,分别为14.20、8.47、138.12和152.48 cm,较对照(CK)不做任何防渗处理的主根基部粗度、胸径、冠幅和株高分别提高了70.67%、89.73%、24.66%和33.16%,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4.
园林绿化中通常把胸径8-20厘米或树高大于5米的苗木,统称为"大规格苗木"。移栽大规格苗木在提高景观效果、体现生态文明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成为了现代园林绿化的新趋势。大规格苗木移栽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正> 沙兰杨为引进良种,前期生长特别快,深受群众喜爱,是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为给造林提供优质苗木,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1979年春我们在衡水市大麻森苗圃场进行了沙兰杨育苗试验。试验地耕作深度为21厘米左右,耕层为壤土,地势平坦,灌溉方便。试验均采用直插育苗,株行距为25×50厘米。一、不同粗度的种条作插穗育苗试验3月15日,选基径1.0厘米以下,1.0~1.5厘米,1.5~2.0厘米、2厘米以上四种不同粗度的种条,各剪去基部的弯曲部分与占全条四分之一的梢端,然后分别剪成长18厘米左右的插穗,分行扦插,四次重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不同的嫁接方法,解绑时间、不同的杨树品种做砧木对中华红叶杨嫁接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对嫁接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对苗木成活后加粗生长影响较大,而不同的嫁接方法和不同的解绑时间对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带木质部嵌芽最适宜的解绑时间为嫁接后70 d左右;T字形芽按最适宜的解绑时间为嫁接后40~50 d.最适宜做中华红叶杨砧木的首选品种为2025杨.该研究为驻马店市提高中华红叶杨苗木嫁接成活率和保证苗木正常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苕子是一种很好的绿肥作物,农业上已经广泛使用,林业上也已开始种植.为了了解绿肥在改良土壤,促进林木生长上的作用,我场于一九七八年做了苕子压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青能增加土壤多种养分含量,还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林木生长量.压青比不压青林木,胸径大1.6厘米,树高大79厘米,冠幅大27厘米.试验地是河滩粗沙土,砂粒粒径0.5—2.0毫米,砂层深2米以上。造林时进行了条带状换土,即每隔4米将沙换为一条宽2米,深0.6米的土带.土为生土,无结构的轻壤.1977年造林,植苗于带上,行距6米,株距2.5米,每亩56株.1978年平均胸径为6.75厘米。1978年苕子盛花时压青试验,方法是沟施,沿幼树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华北落叶松半同胞家系不同区域的栽培试验,对栽植1a、2a后的苗木成活率及7a后的苗木生长量因子(胸径、树高、冠幅)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相同家系在不同的试验区内,其苗木成活率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区域各家系则存在较小差异;相同家系在不同的试验区内,其生长量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区域内各家系生长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山西省的关帝山和河北省的围场表现相近,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2%和85%,而在辽宁省的清原县表现较差,平均成活率仅为57%,说明华北落叶松的生长性状及抗逆性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杨树伐根嫁接更新造林优良品种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48-153
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107杨、108杨、111杨、沙兰杨、北抗创新杨1号、中林2001杨和转基因杨7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根嫁接,在北京大兴区分别设置了3块试验地的3个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以小美旱杨为伐桩,3块试验地中北抗创新杨1号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其余6个品种接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2)试验地1嫁接品种107杨、108杨、111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较大,且之间无显著差异;试验地2嫁接品种107杨、沙兰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北抗创新杨1号差异显著,107杨与沙兰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试验地3嫁接品种107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中林2001杨、转基因杨差异显著,中林2001杨与转基因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3)107杨、108杨、111杨、沙兰杨是适宜杨树伐根嫁接造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了榉树不同规格小苗育大、不同移植密度和不同管理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快速培育榉树大苗的移植苗规格为2~3年生、胸径2~3cm的实生苗;考虑到经济效益,适宜的移植密度以株行距1.8m×1.8m为宜;采取一次基肥、二次追肥等精细肥水管理模式效果最好,移植3a后苗木胸径生长量可达到4.52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