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甘蔗田里种植蘑菇,值得在南方蔗区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棚搭设九月底十月初,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作两床。每床设架两层,上下相距六十厘米左右。以畦上高一米五以上的成熟蔗茎为柱,以竹杆横夹蔗茎为梁,用高一米八以上的粗竹为支柱撑顶加固。菇棚两端用编好的蔗叶帘或塑料薄膜围封,留南北门与通风窗。每亩蔗田可种植八百平方米蘑菇。二、制培养料按室内栽培蘑菇的培养料选用原料,配方、堆料、翻堆的方法大体  相似文献   

2.
蔗田栽蘑菇     
我区属亚热带兼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21℃,其中10月~翌年3月平均气温16.1℃,适宜在蔗田栽蘑菇。近年来,菇农迫切要求扩大蘑菇生产,室外蔗田栽蘑菇,已成为我区菇农所喜爱的副业,现介绍如下: 一、菇房设计菇房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做两床,以原有蔗沟宽和畦长为度。每床设床架二层,相距60厘米左右,以畦上1.5米高以上的蔗茎为柱,竹杆  相似文献   

3.
李君成 《食用菌》1992,14(3):30-31
我市种植蘑菇近20年,于1988年开始室外试种,因投资少,效益高,深受菇农欢迎.1989年市科委立项试验,1990年大面积推广,1991年全市种菇90万m~2,80%为室外地面栽培,现将其主要技术分述于后:一、三种模式菇床 (一)蔗田菇床床宽以蔗田行间的大小而定,长sm左右.菇床排列是2行菇床留1行人行道。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85年试验示范推广甘蔗行间床栽平菇、凤尾菇,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蔗地种菇面积已达500余亩。每亩蔗地平均按可利用面积166.67米~2计算,可产900公斤鲜菇,按本地中等价1.4元计,每亩  相似文献   

5.
许文芳  吴金俞 《食用菌》1991,13(1):29-30
我们于1982年开始利用蔗田栽培蘑菇获得成功,至1988年连续七年共利用蔗田栽培蘑菇700多万m~2,总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单产比室内增27.16%.这一技术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荣获省农技推广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将其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蔗田选择与菇房搭建蔗田栽蘑菇,是在甘蔗生长后期的9月末10月初,于绿叶层之下至蔗沟的空间搭建菇房.首先要选择甘蔗具有密、直、壮、高的新植蔗田;其次要通风好,遮荫度好,土层厚,水利方便的田块;第三要有丰富的物料资源及充足的劳力资源.田间菇房目前普遍以四畦三沟组建为一单元,  相似文献   

6.
菇农都知道,一间菇房连年栽培蘑菇,如果消毒不彻底,就会出现“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结局。在实践中,有些菇农采用室外搭塑料大棚栽蘑菇,由于每年可更换场地,从而可避免在室内连年栽培消毒难的问题。我厂原料基地年栽培蘑菇面积达100万米~2左右,近年来约有50%采用冬闲地露地塑料大棚栽培,其特点是栽培面积不受限制,进出料方便,一户有4个劳动力的每年可栽菇700~1000米~2,且产量高而稳,一般每米~2产菇5.5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6公斤。现将蘑菇露地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一)整地与作畦选背北向南、地势较平、  相似文献   

7.
朱广凯 《食用菌》2014,(6):50-50
<正>白腐病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发病重于春季,栽培户应加强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在菇床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不影响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应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将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温度保持在18℃以下。这样,既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又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可有效地减轻病害。2为预防病害的发生,在双孢蘑菇出菇前用1∶2∶230倍波尔多液均匀地喷洒菇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同时解决种菇场地问题,我们进行了玉米、甘蔗、草菇、平菇间套作探索,两次试验栽培面积700米~2,推广栽培面积1200米~2,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茬口安排甘蔗在3月上,中旬进行地膜育苗,4月中旬移栽,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玉米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旬收获;草菇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9月上、中旬采收结束,清除下脚料;平菇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3月下旬采收结束。(二)种植规格选择排灌方便田块,于3月中、下旬整地,按垄宽1.7米、沟宽30厘米作畦。然后  相似文献   

9.
在欧美各国的蘑菇栽培业中,广泛使用泥炭土作菇床覆盖物。我国的许多地区泥炭土资源丰富。笔者在广东省蘑菇主要产区的丰顺县工作期间,于1978年用泥炭土作蘑菇菇床的覆盖物进行了小区试验,获得初步结果。1979年,在该县后安大队试验推广面积8000多米~2,平均单产19.6斤/米~2。1980年推广面积10万米~2以上,平均单产13.8斤/米~2。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发展蘑菇生产,我们利用沼气渣作原科,在甘蔗地里栽培蘑菇,生物学效率达146%左右。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一)沼渣选择:沼渣栽蘑菇,其产量与沼渣的质量密切相关。质优的沼渣,不仅产沼气量多,且种植的蘑菇产量也高。我们的沼气池配料,按每立方米沼气池投猪、牛粪各45公斤,  相似文献   

11.
草菇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性喜高温.近年在我国南方普遍栽培,在北方由于受低温条件的影响,在室外种植得很少,产量也不高.为了利用玉米地株高叶茂能遮阳、盛夏季温度高的特点,我们进行了玉米地套种草菇实验,现将其套种技术介绍如下:(一)场地选择选择地势较高、水源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大面积玉米地.(二)玉米种植按春玉米常规种植法,下种前施足底肥,浇好底水,耕耙平整,按行距66cm、株距33~40cm播种,亩种2500~3000株.或用夏玉米宽、窄行播种,宽行66cm种菇,窄行45cm不种菇,株距  相似文献   

12.
荔浦县是国家双杂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年制种面积达250 hm~2,生产双杂种子近千吨,食用菌是荔浦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蘑菇冬种面积达500 hm~2,产量2.5万t。利用杂交水稻制种后的冬闲田和稻草进行冬季蘑茹生产,复种指数高、效益好,但在种植蘑菇时应注意菇场选择,搭建菇棚,配方培养料,常规堆沤,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出菇前、出菇后和春菇的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入冬以来气候暖和,适宜于菇蚊、菇蝇繁殖生长,菇蚊、菇蝇的发生与危害普遍重于上年,成为影响蘑菇产、质量的主要虫害。为害严重的菇房出现成批菇蕾枯死,成批菇床不出菇,造成严重减产减收。现将危害蘑菇的菇蚊、菇蝇主要种类、为害特性以及安全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圆孢蘑菇菌株分离驯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新疆圆孢蘑菇产天山南麓腹地、新疆焉耆盆地等株,该菇在4 ̄28℃均可生长。每年4 ̄6月初及9 ̄10月中旬为发生高潮,高温季节停止出菇,蘑菇发生带有机质含量丰富,子实体于距地面10 ̄30cm甚至更深处,整个生活周期都不需要光线,圆孢蘑菇子实体肥大,菌肉厚,营养丰富,味美可口,且干制率高。  相似文献   

15.
江苏吴县胜浦乡,1986年从上海嘉定县购进气生型蘑菇栽培种4000瓶,栽培面积1111.1米~2,其中第5大队有四户菇农栽培191.1米~2全部采用河泥砻糠覆土做试验。结果出菇均很正常,菇形圆正,色泽洁白,没有锈班菇。平均每米~2产鲜菇4.149公斤,达  相似文献   

16.
在蘑菇栽培中,常常发生菇床上的小菇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上的小菇会成批死亡,给菇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将蘑菇菌床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持续高温 蘑菇在出菇阶段突然出现25℃以上的高温,如果没有采取防高温措施,室温在22℃以上连续几天,菇床上的小菇就会全部死亡。菇房温度过高不适于子实体生长发育,但适于菌丝的生长,造成子实体的营养倒流回菌丝,小菇则缺乏营养而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17.
春蘑菇对于缓解蔬菜“春淡”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经过秋菇生产,菇床养料消耗殆尽产量低。为此,我们在1987—1989年,稀土在对蘑菇增产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蘑菇生长所需营养元索配制成“菇乐”,1987—88年春菇经松江、上海、南汇、嘉定及江苏张家港县(市)14个乡试验示范,1989年扩大20个乡示范应用面积2.2万米~2以上,春蘑菇产量提高10—30%。  相似文献   

18.
现将大棚床畦栽培技术要求简介如下: 一、选场作床:场地选择坐北朝南,地势平坦、砂质土壤、近水源的地方,用塑料薄膜和稻草帘搭成似拱形的菇房,菇房北高2米,南高1.2米,长35—40米、宽8—10米。房顶上盖稻草帘时,每两块稻草帘之间相隔20—25公分,就有充足漫射光供幼菇生长所需。然后整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南方,许多双季稻田在晚稻收割以后,不翻耕,不利用,白白闲着。广西荔浦县双江乡两江大队农民宋增和、北流县新圩乡下坡大队农民李永和、湖北云梦县吴铺区农民杨云明,去年分别利用冬闲的晚稻田栽培蘑菇,取得了每平方尺产菇二斤或二斤多的好收成,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下面简要介绍李永和利用冬闲稻田栽培蘑菇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选地搭棚选择地势较高、沙壤土、近村旁、北边有避风屏障的早熟晚稻田。按长三十二米、宽四米面积搭人字棚架,最高处离地面二米,中间有十一条直径  相似文献   

20.
平菇HP—1是从河北省生物所引进的一株中温偏高新型平菇品种。为探索它在江苏省境内的播种适期,我们于1986~1987年作了不同播期的试验,以棉籽壳为培养料,在室外树荫隙地畦栽和室内床栽,采用小区多重复方式,重复3~4次,每小区用料1.5~2公斤,常规管理。现将两年结果报告如下:(一)三月中旬播种:于3月18日播种,当时气温在15℃左右,发菌达20天左右,4月10日出菇,6月20日结束。菇丛较小,约宽4.6~5.2厘米,盖片数较少(每丛1.6~2.1个),产菇量多集中在一、二潮,转潮期约14天,产菇量合每米~27.1公斤,生物效率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