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三种松毛虫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的松毛虫种类有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里、草丛里、石头下或聚集在树干基部越冬,春天上树为害。是我省森林中威胁最大的食叶害虫。为了正确地拟定综合防治计划,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经济有效地压低害虫的发生数量,我省于1982年开始了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做为松毛虫发生期预测的一种方法,松毛虫有效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是松林的大害虫。现已查明我国共有26种松毛虫,其中台湾省有12种——阿里山松毛虫Dendrolimus arizaha(Wileman)和花缘松毛虫D.inouei Lajonquiere(大陆尚未发现)大陆24种。但发生面积大,为害最严重的仅8种,它们是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赤松毛虫D.spectabilis(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脊茧蜂[Rogas dendroli-mi(Matsumura)]是山东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以下简称松毛虫)幼虫的主要天敌之一。五十年代在山东松毛虫分布区都有发现。随着大面积推广化学农药除虫,以后很少见到。从七十年代改变大面积喷施化学农药以来,其寄生率有上升趋势。据在昆嵛山东坡调查寄生率为3.1%;沂山为23.7%。现将多年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用25%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et Liu、赤松毛虫D.spectabilis Butler、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大袋蛾Cryptothelea ariegata Snellen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tetratomus Thomson是—种寄生于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和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ler)卵的主要寄生蜂。近年来,在章古台沙地松林里有松毛虫发生但不成灾的非化防地段,自然寄生率显著上升,平均达50%以上,甚至可高达100%。与人工释放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相配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鳞翅目昆虫在幼虫期,卵巢、输卵管或睾丸、输精管等内生殖器已初步形成,并在外部形态上有较明显的特征。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和油松毛虫(D.tabulae formis)也是如此。为给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幼虫性别区分方法的启发下,进行了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幼虫性别区分的研究,现将区分方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各发育阶段,均受到寄生性、捕食性和致病性等自然天敌的控制与影响。根据调查,落叶松毛虫越冬后幼虫期自然天敌控制率75.1%,其中:寄生率33.0%,捕食率27.0%,致病率15.1%;蛹期自然天敌控制率60.6%,其中:寄生率32.0%,捕食率11.4%,致病率17.2%;卵期自然天敌控制率55.1%,其中:寄生率33.5%,捕食率16.2%,致病率5.4%。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灭幼脲1号对油松毛虫的毒力、幼虫的中毒死亡症状、松毛虫取食量及其对松毛虫幼虫期寄生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灭幼脲1号对松毛虫的胃毒作用很强,LC_(50)在2—9ppm之间(4—5龄幼虫);主要作用方式是影响昆虫的脱皮变态;用灭幼脲处理的幼虫,前4天的食叶量没有明显变化,以后食量下降明显;对松毛虫幼虫期的两种主要寄生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和黑侧沟姬蜂的影响不大。可望作为松毛虫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有卵期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幼虫期寄生蜂(姬蜂、茧蜂等)和寄生蝇(寄蝇科的某些种类),蛹期寄生蜂(姬蜂、大腿蜂)等。本文着重介绍寄生松毛虫幼虫期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内茧蜂[Rogas dendrolimi(Matsumura)]是松毛虫(Dendrolimusspp.)3、4龄幼虫的一种体内寄生蜂,广布于我省松毛虫发生林区。1982—1983年我们在调查松毛虫寄生天敌的同时,观察了2531头饲养的松毛虫3、4龄幼虫,松毛虫内茧蜂寄生率达12.9—29.0%。我们对此蜂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Dendrolimus)是桂林市全州县主要的松树食叶害虫,赤眼蜂(Trichogramma)寄生于松毛虫虫卵,能适当控制松毛虫的发生。通过踏查采集全州县不同地点松毛虫卵块,在实验室孵育至赤眼蜂羽化,抽样并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及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2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全州县松毛虫种类主要为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及思茅松毛虫(D.kikuchii),赤眼蜂寄生率分别约为50%和65%。赤眼蜂有3种,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T.umerus。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为常见种类,T.umerus此前未有寄生松毛虫虫卵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毛虫寄生蝇—蚤蝇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毛虫(Dendro Limus Superans)寄生蝇的种类,据记载有14种。我们在一九七五年调查中,也发现许多种类,其中有3种未见过报导。即麻蝇科(Sarcopnagidae)的Sarco—pnaga carnariaj(肉食麻蝇)和Sarcopnagamexanura Meigen(大灰麻蝇);蚤蝇科(pnoridae)的Megaseeia SP。在饲养观察中,发现蚤蝇在落叶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寄生率比较高,通过接种试验,对落叶松毛虫2~6龄幼虫均可寄生,对舞毒蛾、天幕毛虫幼虫也能寄生。我们在一九七六、七七两年中,对蚤蝇作了有关生活史方面的观察研究,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腿小蜂Brachymeria spp.是松毛虫蛹的寄生蜂或作为松毛虫幼虫寄生蜂和寄生蝇蛹的重要寄生蜂(均为单寄生)。国内过去仅报导3种,国外亦只报导4种。最近作者在整理标本时,发现与松毛虫有关的多达9种,且有14项寄主新记录(文中标有△符号),包括廖定熹  相似文献   

14.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要较确切、较全面的评价赤眼蜂对松毛虫的抑制作用必须考虑:1.放蜂后松林中当代松毛虫卵被赤眼蜂寄生后其寄生率的高低。2.松林中剩余的当代松毛虫幼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Dendrolmus punctatns Walker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区的一大害虫,常周期性蔓延,猖獗成灾,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探索利用马尾松毛虫的天敌,于1982—1984年在我省马尾松毛虫发生有代表性的地区:重庆、内江、泸州、自贡4个地(市)13个县(区)的林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有寄生性昆虫共计27种,分属两个目、9个科、19属。其中卵寄生蜂8种,松毛虫3、4龄幼虫寄生昆虫5种,幼虫—蛹寄生昆虫14种。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引进的榆角尺蠖卵跳小蜂(Ooencyrtus ennomophagus Yoshimoto)在杭州一年发生7—8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卵内越冬。能成功地寄生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其它18种森林昆虫的卵。它的成虫发生期和马尾松毛虫各代卵发生期相配合。能顺利越冬和越夏。有许多中间转换寄主。在浙江定居和建立群落颇有希望,并可能成为马尾松毛虫的有效天敌。室内可利用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松茸毒蛾[D. axutha (Collette)]和白点足毒蛾(Redoa cygnopsis Collenette)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松毛虫华丽寄蝇寄生落叶松毛虫幼虫的调查结果看出,其自然寄生率达48.8%,是落叶松毛虫幼虫期的重要天敌种类,为进一步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幼虫室内毒力,结果表明0.4%蛇麻子素、1%苦皮藤素、0.3%印楝素乳油稀释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为20.53% ~ 92.84%,其中1000倍液校正死亡率为80.12% ~92.84%;对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30.01%~80.22%,其中1000倍液校正死亡率为68.16%~ 80.22%.2%烟碱·苦参碱乳油500,1000,1500倍液对2龄和4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2.34% ~93.82%和41.16%~85.49%.4种植物源杀虫剂1000倍液对2龄和4龄落叶松毛虫的毒力均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落叶松毛虫在长白山地区1年1世代,跨2个年度,幼虫共7龄。(2)该地区落叶松毛虫产卵量随雌蛹质量增加而增加,线性回归关系为:y=109.17 x-95.185,R2=0.855 2。且当蛹质量小于2.00 g时,其产卵量较少,但当蛹质量高于3.50 g时,落叶松毛虫产卵量大幅增加,一般在300粒以上。据此可对翌年落叶松毛虫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