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河南洛宁县王村乡卡村农民赵守义自1988年以来的8年间,他种植的旱地小麦,平均亩产468.3公斤。其中1993年平均亩产达到575.7公斤,3.67亩高产块,亩产611.7公斤。今年,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他种植的3.3亩旱地小麦将再获丰收,经田间调查和单收单打核算,亩产达到500公斤。赵守义在旱地小麦能获得如此高的产量,可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的旱作农业措施: 一、选用半冬性抗旱稳产品种。赵守义接受新科学快,及时更换新品种。他选用品种的主要原则是抗旱性强,稳产高  相似文献   

2.
入冬以来,我国十多个省(区、市)发生严重旱情,北方冬麦主产区受旱尤其严重,据权威部门统计,北方地区受旱的小麦种植面积接近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的43%,夏粮生产面临多年少有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当前旱情发展和抗旱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  相似文献   

3.
膜侧冬麦土壤水分温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侧冬麦是小麦栽培技术上的一项创新技术,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保水、增温效应,对其土壤水分温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作用,大量研究都集中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水分温度的变化,对膜侧冬麦种植这一种方式的不同水分温度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其水分温度的研究,初步得出:膜侧土壤水分平均比膜内增加9.1%,膜侧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各层次土壤含水量都高于膜内,0~20cm膜侧和膜内土壤水分变化最大;土壤水分不同层次的日变化变化幅度总体趋势为膜侧大于膜上,膜上、膜侧峰值几乎同时出现在20:00,最低值膜侧14:00,膜上比膜侧稍提前。膜上不同层次土壤温度明显高于膜侧,膜上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膜侧,浅层的日变化幅度大于深层的,膜上膜侧温度日变化得出最低温度同时出现在8:00,最高温度膜上15cm比膜侧提前2h达到。  相似文献   

4.
<正>赵县是一个农业大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2007年小麦种植面积56.6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0.94万亩。粮食总产量49.75万吨,亩产小麦462公斤,亩产玉米542公斤。2008年小麦总产量28.95万吨,亩产510公斤。赵县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5.
小麦膜侧机械化播种技术适应于旱作小麦种植,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机械化膜侧播种技术,其要点是应用小麦施肥铺膜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播种、种侧施肥、覆土、铺膜及镇压等多道工序,作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正>1995年巴州把10万亩宽膜棉的推广做为整个农机化工作重点来抓.共引进改制宽膜机401台,推广宽膜棉种植105979亩,完成了计划的105.98%.实际收获的101500亩,平均亩增产皮棉17.5公斤.共增产棉花175万公斤,增加产值2100万元.各县(市)还将宽膜栽培技术应于玉米、甜菜、工业用西红柿、复播玉米等作物获得成功.如库尔勒市、若羌县等地种植的1224亩宽膜复播玉米平均每亩达700公斤,最高达846公斤,焉耆县七个星乡30亩宽膜种植工业用西红柿,最高亩单产达9.8吨;包尔海乡4亩宽膜甜菜平均单产4吨.  相似文献   

7.
旱地谷子膜侧机播高产栽培技术,是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春旱频繁,采用的平铺地膜种植方式不能有效利用极少量春雨而开展的一项节水、抗旱、增产措施。谷子是忻州市的一种主要小杂粮,年播种面积在6.7万hm2左右,产量多在3000~3750kg/hm2之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机铺地膜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茌平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是全国粮食种植大县,2016年种植小麦面积80.5万亩,平均亩产528.2公斤,种植玉米60万亩,平均亩产563.9公斤,全年粮食产量707400吨。目前,全县有7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万多亩,流转30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有近20家,土地流转有力的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而农业规模化生产使得粮食干燥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农民晒粮已没有专门的晒  相似文献   

9.
<正>宁夏固原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来,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抗旱增产效果对农业生产起到重大的、积极的作用。2013年,固原市覆膜面积达151.4万亩,其中覆膜种植126.85万亩,使用地膜0.89万吨;设施农业24.55万亩,棚膜用量1.53万吨。然而,地膜的主要成份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均占有可耕土地资源却不足一亩.同时,我国早地农作物有几亿亩,随着工农业用水急剧增加.用水越来越紧张.搞好早作农业及盐碱地(地膜覆盖压碱、增温、保墒效果显著则、麦的高产开发.无疑是小麦种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小麦地膜覆盖是一项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突出、抗旱节水的种植新技术.一般每亩增产130公斤,增产幅度达40%.扣除机具成本朋元/亩每亩纯增效益120元左右。我国小麦地膜覆盖长期处于试验阶段,是因为技术难以配套。主要是现有的农机具不能满足农艺要求。通过几年试验,山东工程学…  相似文献   

11.
淮阴市乡镇农机站1997年初次创办了13个小农场,拥有耕地1800多亩、水面91亩。种植小麦562亩,总产量13.67万公斤,产值17.89万元,净利润2.95万元;水稻744亩,总产量32.6万公斤,产值41.54万元,净利润11.7万元;油料作物385亩,总产量10.9万公斤,产值20.6万元,净利润3.8万元;其他稻田养殖、植树等也都有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推广小麦机械化播种而立下汗马功劳的安徽省灵壁县,今年秋种又迎来辉煌。全县播种机已推广到5300多台,小麦机播面积达100万亩,占全县11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的91%,其中精少量播种30万亩,占机播总面积的30%。全县共节约良种500万公斤,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省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从2005年到2012年,累计推广该技术达316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60亿斤以上,2013年以来,该技术种植面积均在每年1000多万亩以上。由于该技术长期依赖化肥等无机肥料,造成土壤有机质短缺,地力匮乏,并且大量秸秆由于铺膜原因不能及时还田,不得不被农民焚烧,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造成秸秆中营养元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14.
西官庄乡邱家岭村位于鸣条岗上.全村125户,540口人,2100亩耕地,种植旱地小麦1500亩。今年小麦长势喜人,预估平均亩产小麦325公斤,较去年亩增产125公斤。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精耕细作.蓄住天上水。他们推广东官庄“伏雨春用,纳雨蓄墒”的经验,夏收后坚持机械作业,早灭茬,秸秆还田,早深耕,耕后带耙,多浅犁.多耙糖,雨后带耙的做法.最大限度蓄住天上水。2.推广机械化精播覆盖新技术。该村推广机械化地膜覆盖精播面积达到1150亩。3 统一供种,实现优种化。去年他们统一供种,以晋麦47为主.并在覆盖肥旱地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机化》2001,(8):6-6
近日,潍坊市委副书记迟绍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嘉炼到安丘市金冢子镇小麦膜侧播种示范田进行了考察,并对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潍坊市自1999年开展小麦膜侧播种试验示范以来,先后从西安引进小麦膜侧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旱发生以来,各受旱地区及早下手,动员千百万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旱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河南省组织了七百多万人,抗旱保夏收,抗旱保春播,在一个月的时间就灌溉麦田5,000多万亩。陕西省投入抗旱的劳动力达到360多万,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沟浇、畦浇、溜浇、泼浇、暗沟浇等多种抗旱省水的浇地方法,抢救了大面积的受旱田亩。四川省在旱象刚一露头就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抗旱运动,沿河截流,悬崖开渠,使江水上山,让河水进田。到2月下旬已有95%的小麦油菜结合施肥浇水两次。其他甘肃、山东、山西、河北、广东、福建等省的抗旱斗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八五”期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八五”期间我区共推广农机化技术30多项,80%以上的项目在全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有5项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1.小麦、玉米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迅速推广.累计推广面积896万亩,节种6272万公斤,新增粮食3.13亿公斤,节种增粮共计3.76亿公斤.增收节支3.8亿元.2.被称为“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得到普及.“八五”未棉花地膜覆盖机械化已达97%,地膜覆盖机械化已在玉米、甜菜、小麦等作物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机械化铺膜植棉技术2560万亩,平均亩增产皮棉10.2公斤,新增皮棉总计512万担,新增总产值15.36亿元;机铺地膜玉米累计推广面积180万亩,平均亩增产50公斤,新增总产900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9000万元;机铺地膜甜菜累计推广面积95万亩,平均亩增产750公斤,新增  相似文献   

18.
吴忠市是宁夏第一个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县,冬麦的推广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不足1万亩,扩大到2009~2010年度的16万亩。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冬小麦,已由2003年20亩的试验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义和庄农机科技示范园小麦种植面积4000多亩,自去年秋冬以来,全县基本无降雨,旱情不断加剧,小麦一类苗仅占30%,二三类苗达70%。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精播技术是一项突破性的高产栽培技术。是耕作技术的重大革新。今年、我们运城地区小麦生产创造新的历史记录,总产可达16.25亿公斤。一个重要原因是加大新科技规模推广力度.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步子大,全区播种面积由1995年闻喜一个县91亩,到1996年一举推广到全区13个县市,达10万余亩。一、坑东模式引出了一场小麦机械化铺膜播种大战闻喜县坑东村农民五年小麦地膜覆盖探索的结果是“一个单株受启示.点播千粒得证实.初试一亩获成功,十亩示范实可行,推广百亩喜丰收”。人工铺膜播种费工费时.播种一亩要用八个工,而且作业质量也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