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房妮  俱国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25-1426
多环芳烃(PAHs)由于其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成为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阐述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修复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强化措施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修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是广泛存在于食物链和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对水生环境食物链中多环芳烃的富集及转化过程进行系统地总结有助于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基于此,对水生环境食物链中的多环芳烃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多环芳烃在水生环境食物链中的分布及来源,重点总结了影响多环芳烃在食物链中富集和转化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目前多环芳烃在食物链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提出了水生系统食物链中多环芳烃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复合污染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是土壤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开展两者复合污染研究。对于农业环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土壤环境中的各自行为及其产生途径、复合污染体系中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污染物跨膜、代谢和脱毒过程中的互作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海霞 《北京农业》2011,(15):197-198
多环芳烃(PAHs)是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苯环用不同的方式聚合而成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它们在环境中稳定且持久,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有致癌、致畸以及致突变的危害。农药和肥料中也含有多环芳烃,使得有机农场生产的蔬菜中也存在了大量的多环芳烃,人们对多环芳烃的监测也日益重视。以西宁市的蔬菜基地为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来对蔬菜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常用常绿树种冬季叶片多环芳烃含量及其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北京市常用常绿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多环芳烃的富集能力,以陶然亭公园和马甸公园为样地,运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9种健康生长的常绿植物冬季叶片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并对比分析了其中4种植物在不同样地的富集能力差异。结果显示:同一样地叶片多环芳烃富集特征存在种间差异。陶然亭公园9种植物叶片中,白皮松叶片中多环芳烃的总含量最高,叶片多环芳烃总含量排序为白皮松>雪松>华山松>侧柏>油松>粗榧>沙地柏>圆柏>白扦,其中白皮松叶片内轻环多环芳烃含量最高,白扦的含量最低;粗榧叶片内中环多环芳烃含量最高,沙地柏的含量最低;油松叶片内重环多环芳烃含量最高,圆柏的含量最低。马甸公园与陶然亭公园相同的4种植物,其叶片中多环芳烃的总含量排序相同,即: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但同一树种在不同样地表现出叶片内多环芳烃组成不同。结果表明,常绿植物对多环芳烃有一定吸收能力,不同树种的富集量和富集组成有显著差异,从吸收有害污染物角度考虑,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进行相关树种筛选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堆制条件下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及堆制材料的C/N质量比对污染土壤中难降解的四环到六环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以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堆制材料中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堆制法对6种难降解的多环芳烃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降解能力随着环数的增加而降低;多数多环芳烃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的污染浓度下,堆制材料的C/N质量比为25:1时比40:1时去除率高。在堆制的升温期和高温期,多环芳烃的浓度有所提高,在降温期和腐熟期又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苏南地区部分河道底泥中的有机物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在镇江、宜兴和常州采集了部分农村居民生活区、农田附近和养殖厂周围13个底泥样品,采用GC/MS方法测定了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研究苏南地区农村河道底泥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苯酚类、多环芳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硝基芳烃类、氯代烃类、苯胺和对二胺基联苯类、有机磷类共27种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的采样点样品均有检出,比较河道底泥样品中不同有机污染物含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环芳烃类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含量范围为0.038 ̄12.775mg·kg-1,平均含量为2.844mg·kg-1;多环芳烃类的含量范围为0.098 ̄1.959mg·kg-1,平均含量为0.538mg·kg-1,说明河道底泥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环芳烃类污染较严重。另外不同类型底泥的污染程度呈居民生活区>养殖厂周围>农田附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通过食物链富集于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并产生毒害。文章主要从农作物中的吸收累积、分析方法、污染特征、风险评估等几方面对国内农作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基本的归纳整理和探讨,以期为解决农作物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污染问题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苏句容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句容地区20个点位的土壤样品为试材,分析了该地区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PAHs总量为5.15~375.19μg/kg,其中Flt含量最高,与西藏、北京、天津、汕头等地区相比,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PAHs以3环PAHs为主,主要单个污染物为Flt、Phe和Cry;秸秆焚烧、薪柴烹饪、燃煤取暖等人类活动是该地区多环芳烃主要来源因素,个别采样点因靠近交通干道,其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10.
刘莉  陈玉成  于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89-6291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危害、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银川平原及周边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银川平原及周边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分析了银川平原及周边地区3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多环芳烃的含量与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为17.2~1 199.3 ng·g-1(干重)之间,算数均值为190.6±232.2 ng·g-1,几何均值为125.9 ng·g-1,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多环芳烃以三环和二环为主要组分,荧蒽与菲为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为区域内的燃烧源排放。多环芳烃在研究区域内呈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态势,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和土壤中有机质对多环芳烃的吸附性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耕地中多环芳烃含量高于草地与荒地,接近我国东部地区耕地,且受土壤总有机碳影响,高环组分所占丰度高于草地和荒地。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可高效抓取并去除土壤中的有毒污染物多环芳烃,在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化学工程》日前发表了该成果。多环芳烃是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具有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强  房春生  杨萌尧  王菊  孙柏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04-5405,5412
[目的]研究吉林市大气颗粒物(TSP)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状况。[方法]对吉林市4个采样点2005年大气颗粒物中PAHs进行分析,分析检出的16种PAHs的浓度特征与污染状况,并采用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大气颗粒物样品中PAHs进行源解析。[结果]区域内16种PAHs浓度最小值为0.006 6 ng/m3,最大值为137.480 2 ng/m3,样品∑PAHs浓度范围为14.239 4~445.436 5 ng/m3,平均浓度为118.775 6 ng/m3,非采暖期样品平均∑PAHs大于采暖期;主要污染物来源为汽油及天然气燃烧与燃煤源,贡献率分别为77.85%、18.42%,其他源贡献率为3.73%。[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污染物来源、制定吉林市大气污染物防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不仅降低环境质量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的技术,也是当前生物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许多实验证明植物能够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植物对多环芳烃的直接作用、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植物修复的效率会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筛选、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是典型的POPs,广泛分布于全球环境介质,可在人体内生物累积和生物放大.暴露可对人体健康以及后代的生殖、发育产生危害.研究了重庆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污染物分布特征、空间变化趋势和气-粒分配特征等,并初步讨论了其可能的释放源.  相似文献   

16.
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多环芳烃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4年11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非敛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萘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在10-3数量级,偏高于其他污染物.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指数值在10-4数量级以下.从位于西固八盘峡的1号采样点(S1)采集的水样中萘的非敛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在所有采样点中,西固八盘峡的1号采样点(S1)污染较重,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萘的非致痛风险亦较高.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Hs等有机污染物,凼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H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制备了抗多环芳烃多克隆抗体,用于多环芳烃免疫学检测试剂盒的研制。采用活性酯法将半抗原芘丁酸(1-PBA)分别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获得PBA-BSA和PBA-OVA偶联物,以PBA-BSA偶联物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针对多环芳烃的抗血清。以PBA-OVA偶联物为包被原,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02 400,经纯化后得到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绘制了针对芘的标准曲线,得到该方法的IC50值为0.06 mg/L,检出限为0.01 mg/L。与16种多环芳烃的交叉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抗体对高环PAHs的亲和力较高。反应体系中添加低于40%的甲醇对ELISA结果无影响。该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对后续多环芳烃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对多环芳烃混合物固体基质室温磷光重叠光谱进行分析,考察了主成分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对多环芳烃混合物SS-RTP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于苯并喹琳、苊、菲啶、咔唑和芴等多环芳烃任意组合混合物能够很好地区分开来,这表明RBF神经网络在复杂多环芳烃混合物定性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燕山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规律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GC/MS法分析了北京燕山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来源。结果显示:在这些沉积物样中,18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范围在0.3476~4.4781mg/kg之间,平均为2.6675mg/kg,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远离排污口的源头含量较低。除了SA采样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低外,其余采样点多环芳烃分布均匀且含量较高,显著高于长江南京段、辽河及台湾高平等河流含量。对多环芳烃特征组分的比值(荧蒽/芘(F/Py)、苯并(a)蒽/(苯并(a)蒽 ■)(BaA/(BaA Cy))及甲基菲与菲的比值分析表明:该河流表层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原油污染。  相似文献   

20.
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对农田植物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泥的概念、分类、特征以及污泥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邻苯二甲酸酯类(PEs)、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PCDD/Fs)、多氯联苯(PCBs)、氯苯(CBs)、氯酚(CPs)等方面,综述污泥农用时有机污染物对农田植物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多环芳烃,氯苯的性质、含量及污泥农用时对农作物的种子、幼苗、根长、品质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