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北残茬覆盖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生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华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两种处理及其与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三种土壤耕作方式结合条件下,夏玉米光合产物生产、积累、分配和籽粒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残茬覆盖结合深松耕作具有良好效果,其叶面积系数、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分别比不覆盖免耕高13.37%、45.83%、16.97%和3.09%,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比不覆盖免耕高15.9%。  相似文献   

2.
残茬和秸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残茬和秸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覆盖具有保水保土、减少土壤侵蚀的效果,而且随着覆盖量与覆盖年限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在雨强为80、100mm/h模拟降雨条件下,与不覆盖相比,泥沙侵蚀率分别减少了97.8%与98.8%,溅蚀几乎没有,降雨入渗增加2.12倍和1.87倍,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侵蚀沉淀中氮和钾的浓度及土壤氮、钾总流失量。与基础土壤比较,侵蚀沉淀中氮钾具有养分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麦秸覆盖量对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和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和曲管地温表观测了不同麦秸覆盖量下夏玉米田的棵间土壤蒸发和土壤温度,试验设置5个处理(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对照)、1 500、4 500、7 500、10 500 kg/hm2),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夏玉米田有效抑制了棵间土壤蒸发,平抑了地温的变化幅度;夏玉米生育期内,4种覆盖处理(由高覆盖量至低覆盖量)棵间土壤蒸发比对照依次减少了63.51%、60.98%、52.94%、34.07%,0~20 cm的地温平均日变幅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14℃、2.93℃、2.32℃、2.02℃.麦秸覆盖处理的抑蒸稳温效应,促进了夏玉米生长,提高了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于2015—2016年通过两年夏玉米大田试验,设置4个秸秆覆盖量水平2 500、5 000、7 500、10 000 kg·hm~(-2)(分别记为M1、M2、M3、M4),以不覆盖秸秆为对照(CK),探索了垄沟二元覆盖下不同秸秆量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处理均增大了玉米生育期耗水量,2a中各处理夏玉米成熟期平均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分别减少1.93、5.23、9.47 mm和11.54 mm,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增大0.51、3.37、8.78 mm和11.01 mm,其中,M2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及生育期耗水量在2016年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M3、M4与对照2 a均差异显著(P0.05);干物质量在苗期覆盖处理小于对照,中后期显著大于对照,2 a平均增加4.67%、16.58%(P0.05)、21.99%(P0.05)和23.36%(P0.05);M3处理2 a平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表现较优,分别较CK增加18.80%(P0.05)、14.80%(P0.05),较M1增加14.13%(P0.05)、10.92%(P0.05),较M2增加8.14%(2016年,P0.05)、5.11%(2016年,P0.05),虽然较M4处理2 a平均减少1.77%、0.26%,但均差异不显著。综合而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垄膜沟播条件下,7 500 kg·hm~(-2)为合理的秸秆覆盖量。  相似文献   

5.
作物残茬覆盖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抗风蚀效果,采用移动式风洞及其配套测试系统对内蒙古武川县上秃亥乡农田地表进行了原位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土壤风蚀量随作物残茬盖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减少;40%以上残茬盖度可明显提高土壤颗粒起动风速并减少风蚀量;当风速为14~18 m/s时,地表作物残茬盖度为60%~80%具有较好的抗风蚀效果。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的农田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减小,从而使土壤蒸发受限;由于覆盖抑制土壤表面蒸发,使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减少,增加前期土壤水分积累,有利于植株后期蒸腾,使水分消耗从物理过程向生理过程转化,从无效消耗向有效消耗转化,从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可使冬小麦增产8.08%~10.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8.4%;夏玉米增产6.08%~11.9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14.4%.  相似文献   

7.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条件下,可增加0-60cm尤其是20-40cm土壤的储水量,并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与不覆盖相比,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56.5%;由于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影响了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叶面积、株高、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明显高于不覆盖。  相似文献   

8.
渭北地区残茬(秸秆)覆盖农田生态效应及应用技术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分析各地残茬(秸秆)覆盖试验结果,从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温度、农田杂草和水保性能等方面对残茬(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进行了总结,并依据渭北地区实际,介绍了适合该地区旱地冬小麦、旱地春玉米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应用的残茬(秸秆)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9.
免耕条件下玉米残茬处理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东北冷凉风沙区采用的玉米垄作免耕方式,通过始于2003年的彰武县保护性耕作定点试验,比较研究留茬、覆盖和灭茬3种不同玉米残茬处理方式对农田表层(0~30 cm)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在改善土壤结构性能方面效果最明显。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率均为覆盖留茬灭茬,且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在不同土层中,土壤容重表现为灭茬留茬覆盖,土壤总孔隙度呈现出覆盖留茬灭茬,且随着耕层加深,呈递减趋势。在不同土层中,覆盖处理的砂粒含量均低于留茬和灭茬处理,但随着耕层加深,各处理黏粒含量未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覆盖措施对夏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地表覆膜和覆草对夏玉米生长、物质分配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大(但玉米生育初期降雨量相对小)的年份,采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措施能提高夏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累积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氮携出量比常规对照增加,但叶片氮素残留量较大,覆盖措施对夏玉米干物质的分配和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夏播大豆田秸秆覆盖对杂草发生的影响与减量用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和2009年调查了旋耕和秸秆覆盖条件下夏播大豆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对大豆出苗的影响。播后21 d内杂草出土量占大豆整个生育期杂草出土量的79.3%~96.5%,是化学防除的关键时期。降雨是影响田间杂草发生的重要因素。4 500 kg/hm2的秸秆覆盖对田间杂草有48.67%~79.90%的抑制效果,可减轻大豆播种后因干旱对出苗的影响。秸秆覆盖后可减少精喹禾灵用量33%。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粉碎带膜还田对春玉米氮肥追施过程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设置不还田(CK)、传统粉碎全地翻压覆膜还田(CM)、全量粉碎带状翻压覆膜还田(CB)、全量整株带状覆盖覆膜还田(WM)4个处理,采用密闭法测定各处理在追肥过程中土壤氨挥发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拔节期追肥后,CM和CB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76.94 g·hm-2和85.49 g·hm-2,占追肥量的0.06%和0.07%,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显著,降幅达到了71.24%和68.04%;WM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为253.50 g·hm-2,占追肥量的0.21%,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不显著,降幅仅为0.96%。大喇叭口期追肥后,CM、CB、WM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37.92、33.45、40.88 g·hm-2,分别占追肥量的0.02%、0.02%、0.03%,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不显著,CM和CB处理的降幅仅有3.76%和15.09%,WM处理的增幅为1.04%。整个追肥过程中CM、CB、WM处理的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114.86、118.94、294.39 g·hm-2,分别占追肥量的0.08%、0.10%、0.20%,相比不还田CK处理的降幅分别达到了61.58%、61.25%、0.91%。综上所述,全量粉碎带状翻压覆膜还田和传统粉碎全地翻压覆膜还田对土壤氨挥发的抑制作用显著且基本相当,全量整株带状覆盖覆膜还田对土壤氨挥发的抑制无显著效果。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采用秸秆粉碎带膜还田措施来抑制玉米全生育期化学氮肥追施后的氨挥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砾石覆盖量对夏玉米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半湿润易旱地区砾石覆盖对土壤贮水量、作物生长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杨凌地区夏玉米2014年实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砾石不同覆盖量下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并根据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法,计算夏玉米各生育期作物系数,以及砾石不同覆盖量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砾石覆盖的保水效果主要体现在作物生长初期,拔节期最大砾石覆盖处理0~200 cm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增大12.8%,后期由于冠层覆盖影响其效果减弱;夏玉米全生育期作物系数与覆盖量呈线性关系;覆盖量越大,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也相应增加;叶面积和株高与作物系数有着较好的回归关系,可以对生育期内的玉米蒸散量进行预报;砾石覆盖可以缩短夏玉米生育期的天数,最大可缩短19 d;砾石覆盖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且在该试验覆盖量范围内,覆盖量越大,增产增效越明显,随覆盖量增加,各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4.65%~38.17%;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随覆盖量的增大分别较对照提高2.94%~32.99%。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田于禾本科杂草2~3叶期,用4%玉农乐50~70ml/667m^2,或于玉米播后苗前用40%玉丰200ml/667m^2,可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且对夏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秸秆和紫云英覆盖还田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半量秸秆覆盖(HS)、全量秸秆覆盖(WS)、紫云英覆盖(M)、半量秸秆加紫云英覆盖(HS+M)、全量秸秆加紫云英覆盖(WS+M)、无覆盖(CK)6个处理,于玉米乳熟期测定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片生理指标和干物质量等。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呈“双峰”曲线变化,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整体呈“单峰”曲线变化;HS+M处理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高且较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33.44%、60.81%、33.36%,而各处理间的日平均胞间Ci差异不大;光响应曲线中,WS+M处理的Pnmax和LSP的实测值在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23.46、1 900 mol·m-2·s-1,且各处理的光响应曲线拟合决定系数均高于0.99;Rubisco和PEPC的活性在各处理间均表现为:WS+M>HS+M>M>WS>HS>CK,各处理中,以WS+M处理的Rubisco和PEPC活性最高分别为12.92 U·L-1、6.59 U·L-1,且较CK处理高出1.12和1.59倍;玉米穗位叶叶面积和地上部分单株干物质量都以WS+M处理最高,分别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16.40%、46.32%;气体交换参数与玉米叶片生理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将秸秆、绿肥覆盖还田可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为玉米最终增产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与镇压对小黑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黑麦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5种不同的秸秆覆盖与镇压处理,在小黑麦的各个生长期对其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秸秆覆盖与镇压对小黑麦鲜重和干物质重、株高、次生根、叶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处理下小黑麦的生长状况呈现出了:A4> A3> A> A1> A5.而且A4处理下小黑麦的生长状况明显大于其他各组处理下小黑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