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分析了农药使用防效不佳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药化学防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效果差的现象较为常见,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增加了用药成本。为有效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对农药防效差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药防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酸性氧化电解水对莴苣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酸性氧化电解水稀释2/3常规用药量的常用农药克得灵对莴苣灰霉病的防效最佳,防效达88.25%。使用单一的酸性氧化电解水防治莴苣灰霉病防效为68.7%;常用农药克得灵的常规剂量用清水稀释,防效为74.33%;且常用农药克得灵的常规剂量用清水稀释和单一的酸性氧化电解水对莴苣灰霉病的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研究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供试的航空植保专用药剂——纳米农药水性制剂组合,对水稻主要病虫的总体防效,均优于对照农药组合与农户自防用药,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纳米农药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施药后1、3、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7.31%、92.48%和95.69%;纳米农药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四(2)代、五(3)代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2.86%和82.49%,杀虫效果分别为66.67%和88.24%;纳米农药9%肟菌酯(3%)·戊唑醇(6%)微乳剂对纹枯病的病丛防效、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9.23%、71.55%和78.68%;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0.33%和89.71%。在丘陵地区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纳米农药水性制剂,比较其与同种农药成份制剂及霍邱县当地传统水稻病虫害防治用药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明确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在农药减量化行动中的应用前景。试验设置了纳米农药处理、对照药剂处理、农户自防、空白对照4个处理,统计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对水稻不同时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农药使用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农药处理对二化螟防效达86.25%,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85.57%,对稻飞虱药后14 d防效为97.09%,对纹枯病的防效为78.42%,对稻曲病的防效为79.44%,纳米农药处理对病虫害的防效均高于其他处理区;纳米农药处理在全程3次施药过程中比对照药剂处理农药制剂使用量减少了8.54%,与农户自防区相比减少了16.28%。综合来看,纳米农药处理解决了多种药剂间的混配问题,提高了药效,在保障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在农药减量化行动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对西瓜病害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对西瓜病害的防效,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对西瓜炭疽病、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防效明显优于常规农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 1 改进施药技术,变常规喷雾为隐蔽施药1991年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涂茎和滴心防治棉蚜、棉铃虫,既有效地控制棉虫为害,又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成本,保护了天敌,还能兼治其他棉虫。临晋、嵋阳等地试验表明,氧化乐果缓释剂涂茎防治苗蚜,12小时防效达70%,24小时防效达94%,较常规喷雾防效提高10%,亩减少投资0.8元;张吴乡农科站用久效磷滴心防治二代棉铃虫,防效达89.3%,比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效提高16%。2 筛选对路农药,合理应用混配农药有机磷、菊酯类农药的连年使用,使棉虫抗药性剧增,再用这些药物已不能控制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研究普尊加入助剂之后防效与正常农药用量及其他农药防效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普尊(5%氯虫苯甲酰胺,文中简称普尊)常量对稻纵卷叶螟防效75.91%;普尊半量+激健防效72.22%;防效最差是阿维三唑磷。  相似文献   

9.
蛴螬近年发生量惊人,在防治上不惜血本,重用剧毒农药,结果严重污染环境和产品。用生物农药白僵菌防治,因使用技术不当,防效很不理想,防效仅达32.1%。采用载体施药新技术,可是防效提高61.4% ̄68.8%,药效延长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阶段农药用量增大,防效下降,成本增加,产品卫生质量降低等问题,对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出了粗浅的建议,即使用农药要做到对症下药,适时适度施药,禁用高残留的剧毒农药,按混用原则混用农药,注意轮换使用农药等等。  相似文献   

11.
水稻白叶枯病是钦州市钦南区危害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导致水稻产量严重下降,阻碍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由于水稻白叶枯病的突发性和爆发性的特点,药剂防治仍是主要应急措施,为了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以桂育黑糯为试验品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中选取7种登记药剂进行了试验,对比了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还进行了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病株防效为56.7 %~73.0 %,病指防效为58.1 %~76.7 %,产量在412.6 ~448.6 kg/亩之间。其中20 %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20 %噻森铜悬浮剂,综合考虑防效和产量,还可以使用3 %中生菌素水剂进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防1号、生防2号两种微生物农药拌种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防效可达92.14%和65.62%,应在播种期或苗期使用,次数不少于2次。  相似文献   

13.
《闽北农业科技》2005,(1):46-46
由于细菌农药属生物制剂,其杀虫作用主要与细菌的数量和活性有关,在使用时对气象条件要求严格。要提高细菌农药的防效,使用时必须“四看”:  相似文献   

14.
在国外一个农药品种可以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产生抗性 ,即抗性产生缓慢 ,而在我国抗性产生速度极快 ,在抗性方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杀虫剂包括杀螨剂的抗性 ,杀菌剂次之 ,除草剂较轻。导致抗性发生快的主要原因是农药使用不当 ,包括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方式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厂家太多 ,产品质量不一 ,致使使用时药量不准 ;如因剂量不准防效欠佳 ,使用农药间隔时间短 ,从而导致使用次数增加 ;或追求防效 ,致使当年使用相同药剂剂量过大 ,次数过多等等 ,均可导致抗性发生。摘自《农药》2004—11—528我国农药抗性不容…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防治赤星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86.18%,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71.54%,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66.50%,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59.52%;施用农药比不施农药增加收入4 963~7 705元/hm2,其中50%多菌灵防效和增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11种杀虫机制不同的杀虫剂防治抗药性小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菊酯类农药中氰戊菊酯的防效最差;两种有机磷农药防效差异不大,效果欠佳;两种生物制剂在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好防效;4种农药与广效液的混合试验结果,混用防效均优于单剂.还根据试验结果及小菜蛾发生特点,提出了抗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茶产品质量安全是广西茶叶发展的短板,为寻找低毒高效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使用水溶性相当低的农药品种茚虫威和虫螨腈进行防效试验。研究表明,防治茶尺蠖使用150g/L茚虫威,每667m2用量22.22ml对防治茶尺蠖有良好的效果,在药后1d、3d、7d时的防效分别为84.29%、88.36%和92.51%,是理想的茶园水溶性农药替代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使用240g/L虫螨腈SC,30ml/667m2;150g/L茚虫威EC,22.22ml/667m2,施药后7d,防效虫螨腈为95.32%,茚虫威为92.42%,可用来替代目前茶园中使用的水溶性农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异色瓢虫对常州地区桃树蚜虫进行“以虫治虫”与常规农药防治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当桃蚜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按要求投放异色瓢虫,投放1周后防效在15%以上,随后防效逐渐提升,至第5周时防效在85%以上,随后在非生草桃园防效开始回落,而在生草桃园防效持续保持;常规农药使用后第1周防效在80%以上,第2周防效可达90%,至第5周防效降至70%左右。由此可见,异色瓢虫能够对桃蚜种群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常规农药防治相比,在速效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持续控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进行激健助剂农药减量防治水稻病虫草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激健助剂农药减量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与农药常规用量的防效相当,对纹枯病、稻曲病、稻虱的防效略低于农药常规用量,但对杂草的防效明显低于农药常规用量。总体来看,防治效果虽有所下降,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生产上节约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多是一家一户分散使用农药,使用农药的药械和使用技术十分落后,不能做到科学用药,既造成了农药的大量浪费,也导致了人畜中毒、作物药害、抗性出现、防效下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