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单季杂交晚稻浙优18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却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在10.00万~26.67万丛·hm2的6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却表现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纯N用量180、270、360和450 kg·h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该4个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纯N用量90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浙优18在台州作单季晚稻栽培,视肥水条件,移栽密度以11.50万~16.00万丛·hm-2、纯N用量以18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育种试验地(公主岭)对春小麦品种吉春13号进行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播期为3月29日、4月10日和21日,种植密度为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春小麦吉春13号在4月10日播种、密度500万株·hm-2下,籽粒产量最高,达5.953 t·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杂交晚粳甬优538单季直播栽培的7个产量因素的效应。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弹性系数值为结实率(X6)>有效穗(X4)>千粒重(X7)>每穗总粒(X5)>株高(X3)>最高茎蘖数(X2)>基本苗(X1);弹性系数中,03、b5、b7<1,即株高、穗总粒、千粒重3个因素量处于合理阶段,b1、b2<0,b4、b6>1,即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结实率4个因素量处于不合理阶段;有效穗、穗总粒、结实率、千粒重等4个因素的边际生产力较高,是栽培措施上应重点调控的因子。直播高产优化水平为基本苗、最高苗应控制在37.5万·hm-2和552.5万·hm-2以下,株高应在111.4 cm略上,有效穗应控制在292.5万·hm-2以上,穗总粒在261.8粒、结实率在83.9%、千粒重在21.7 g以上。  相似文献   

4.
经全田实割验收,2018年新昌县单季稻共有8户农户、3个品种(春优927、甬优1540、甬优12)稻谷产量超14.25 t·hm-2。其共同特征为骨架强、库容大、充实。如春优927平均株高146 cm,倒1~3功能叶长40.9、50.4、55.3 cm,生物学产量27.30 t·hm-2,有效穗199.5 万·hm-2,每穗总粒372.6 粒,总颖花量74 340万·hm-2,结实率86.9%,千粒重24.6 g,谷草比0.95。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沿海地区对大麦苏啤7号进行种植密度和氮肥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茎叶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 225万·hm-2密度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叶片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则随之先升高后降低。在栽培过程中,225万·hm-2的种植密度和 225 kg·hm-2的纯氮施用量,苏啤7号能够获得高产,且籽粒蛋白质含量也符合啤酒大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超级稻甬优7850为材料,研究了4种移栽密度(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丛·hm-2)和3种施氮量(纯氮180、225、270 kg·hm-2)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后减;成穗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随着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稳定。根据试验结果,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密度18.75万丛·hm-2、施纯氮量225 kg·hm-2的条件下有利于甬优7850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单季杂交晚稻嘉丰优2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栽密度19.5万丛·hm-2处理的产量与6.0万丛·hm-2处理的产量在10%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他的均未达显著水平;移栽密度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不显著;5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以及5个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随着移栽密度增减,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于产量的作用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很明显;通径分析结果显示,除千粒重外,其他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都比较大,高产高效栽培应特别重视在促进较大群体形成并获得较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健壮个体,提高结实率,促进穗大粒多;综合试验结果分析和生产实际认为,嘉丰优2号的移栽密度以15.0万丛·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韩娟英  沈一诺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42-1743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单季直播栽培的杂交水稻甬优1540产量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少于16.5 kg·hm-2,有效穗随着播种量的减小而减少,随后增加,每穗总粒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小,产量随着播种量先增后减,播种量为12.00~14.25 kg·hm-2时,群体较协调,有效穗较多、穗形较大,产量较高,在12.0 kg·hm-2 时,产量最高,达10.900 t·hm-2。  相似文献   

9.
在苏北地区进行小麦种子4种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对其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浸种处理能使小麦提早出苗2~3 d,增加基本苗12万~126万·hm-2,其中以浸种 12 和 24 h 2个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茎蘖数和有效穗数,且均以 12 h 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 609万、84万·hm-2;浸种处理产量比不浸种处理增产249~488 kg·hm-2,其中浸种 12 h 增产488 kg·hm-2,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晚播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运筹方式基肥∶返青肥∶倒3叶肥∶旗叶肥为4∶1.5∶3.5∶1时综合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配置最佳,产量最高,为8 014 kg·hm-2,其次为3∶2∶4∶1和3∶3∶3∶1,产量分别为7 833和7 806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水稻甬优12产量超15 t·hm-2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2020—2021年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东风村进行氮肥调控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329.70、345.60、344.8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5∶17∶18、62∶25∶13和62∶21∶17,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甬优12产量分别达16.212、16.136和15.221 t·hm-2。甬优12产量超15 t·hm-2的性状特征:分蘖早发,茎秆粗壮,分蘖数多,有效穗数多,后期结实率高,千粒重重;技术途径:前期促进分蘖,保证足够有效穗,中期搁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保证大穗形成,后期稳健增粒重,扩大群体颖花量和库容量。  相似文献   

12.
张翯  王蓉  金成兵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9):1707-1709
为探寻优质稻嘉丰优2号在金华地区连作晚稻种植的适宜施氮量,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30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随施氮量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适施氮量为210 kg·hm-2;在此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为9 405.32 kg·hm-2。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豌豆苏豌2号农艺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食豌豆苏豌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密度对豌豆植株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结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和单株荚数减少,鲜荚变小,百粒重降低,商品性变差;主茎节数变幅较小。当密度为21万~57万株·hm-2时,产量(鲜荚和干籽)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密度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之后,增加密度产量反而降低。当密度为39万株·hm-2时,各项农艺性状较好,鲜荚效益最高,为15 051元·hm-2。本试验采收鲜荚比收获干籽的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甬优7850秧龄与移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7850进行3个密度、3个秧龄试验,结果表明,甬优7850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最佳秧龄为 25 d,移栽密度为 15.0万·hm-2,此时能达到最高产量和理想的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进行4种杀虫剂防治单季稻稻飞虱主害代四(2)代白背飞虱和六(4)代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 3种处理对四(2)代白背飞虱以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好,药后4~27 d校正防效达71.0%~84.7%;其次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63.1%~82.6%,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较差,校正防效仅为35.6%~50.5%。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60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溶性粒剂225 g·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 g·hm-2 3种处理对六(4)代飞虱以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混发、低中龄若虫为主的防效均较好,药后7~26 d校正防效分别为87.7%~96.7%,93.8%~99.8%,91.8%~98.7%,但以80%烯啶·吡蚜酮225 g·hm-2 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佳。  相似文献   

16.
春优927是东阳市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从东阳市高产栽培试验示范表现来看,植株长势强、穗粒数多、产量高,2016—2017年平均产量达12.24~12.56 t·hm-2。其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壮秧、适龄移栽、精准施肥、定量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缓释肥对冬小麦扬麦20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个市售缓释肥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为对照,在浙江省余姚市开展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生产中产量、营养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缓释肥既可以增加冬小麦的有效穗数、每穂实粒数、每穂总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又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各缓释肥处理中,茂施麦坚强控释肥(N 26%、P2O5 15%、K2O 6%)效果最好,产量可达5 384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11.1%,净增收益1 128元·hm-2,适合在当地冬小麦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明小麦合理轮作制度和磷肥管理。【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连续两年在花生(PCR)、玉米(MCR)和花生‖玉米(ICR)茬口下种植冬小麦,分别设P0(0 kg P2O5·hm-2)、P90(90 kg P2O5·hm-2)、P180(180 kg P2O5·hm-2)和P270(270 kg P2O5·hm-2)4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分蘖及成穗率、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1)同一茬口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单穗干重均呈P270>P180>P90>P0处理;冬小麦穗粒数、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率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180施磷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不同茬口下,各施磷水平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均表现为PCR>ICR>MCR;在不施磷(P0)和低磷(P90)水平时,花生茬口下的冬小麦各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均大于花生‖玉米茬口和玉米茬口,但在P180、P270施磷水平时,花生‖玉米茬口下的冬小麦各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则均大于花生茬口和玉米茬口。(3)结合施磷量与产量拟合曲线,花生茬口冬小麦最高产量为10 493.6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77.0 kg·hm-2;花生‖玉米茬口最高产量为10 749.8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78.9 kg·hm-2;玉米茬口最高产量为9 936.2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89.3 kg·hm-2。【结论】花生茬口及花生‖玉米茬口的冬小麦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与转移、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方面均优于玉米茬口,冬小麦产量潜力大,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低,为177.0—178.9 kg·hm-2。  相似文献   

19.
进行 2 种鲜食蚕豆设施栽培模式试验,对不同模式鲜食蚕豆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作大棚西瓜鲜食蚕豆分枝数为6.7个,地上秸秆重659.1 g,单株荚数20.3个,单株荚重439.5 g,产量17.745 t·hm-2,增加收入17.745万元·hm-2;鲜食蚕豆套种葡萄的分枝数5.5个,地上秸秆重555.2 g,单株荚数18.8个,单株荚重408.0 g,产量11.385 t·hm-2,增加收入11.385万元·hm-2。  相似文献   

20.
对纤维用苎麻品种中苎1号实生苗进行3.75万、7.5万、15万、45万、75万、120万株·hm-2 6个移栽密度试验, 以了解不同移栽密度对苎麻次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鲜重最高, 头麻和三麻都是移栽密度为45万·hm-2处理;干皮重最高, 头麻移栽密度为15万·hm-2处理, 二麻移栽密度为7.5万·hm-2处理, 三麻移栽密度为3.75万或120万·hm-2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