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1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是采取如下一系列技术措施获得的:首先将大田种植的薯块在室内催芽、消毒灭菌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大约4个月后,茎尖分生组织长成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从大量植株中鉴定出确实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再经过切段快繁,脱毒微型薯(原原种)的诱导,原种、良种繁育,直至大田生产商品薯。而微型薯生产在马铃薯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2.
徐娄青 《种子科技》2012,30(6):35-36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病而引起种性退化,利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生产脱毒种薯,已成为克服马铃薯病毒性退化,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应用试管苗进行微型种薯生产,则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马铃薯微型薯节能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张栋  邬景禹 《种子科技》2000,18(2):111-112
脱毒甘薯增产幅度大 ,品质好 ,经济效益高 ,得到了薯区广大薯农的普遍认可。但是 ,目前乱引乱繁脱毒薯的现象较为严重 ,造成脱毒种薯质量下降 ,生产中增产不显著 ,成本增加 ,效益降低。因此 ,必须严把引种质量关 ,提高种薯 (苗 )质量。1 正确认识脱毒薯 ,避免盲目引种1.1 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 ,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程序 ,被确定不带病毒的试管苗方可繁殖。这是试管苗能否进一步利用的前提。为了防止劣变异而发生退化 (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脱毒苗变异的可能性更大 ) ,不是任何脱毒无性系都可用于生产。为保持和提高原品…  相似文献   

4.
许博  刘秀全 《种子》1997,(5):65-65
目前,获得无病毒马铃薯良种的方法,主要有种籽繁殖、单株系统选种、茎尖组织培养、热处理和化学治疗法。其中,以茎尖培养的方法最理想。因为病毒难以感染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因此,分离分生组织进行人工培养,可以获得无病毒植株。从无病毒植株培养到生产应用脱毒种薯,需要经过原原种、原种和一级到四级生产用种的生产。而生产原原种,是马铃薯茎尖培养由室内研究到生产应用的起步材料和生产各级种薯的基础。所以,原原种生产质量的优劣、速度的快慢、成本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各级种薯的生产与应用。实践证明,利用网室生产原原种能够保…  相似文献   

5.
超低温保存法去除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毒病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是造成马铃薯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PVX和PSTVd属于危害马铃薯最主要的病毒。本文尝试用超低温保存法和常规方法(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温热疗法以及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来去除马铃薯试管苗中的PSTVd和PVX。结果显示马铃薯茎尖经过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3.64%和72.04%,高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46.67%和31.49%)、温热疗法(72.22%和44.44%)以及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50.54%和30.38%)。4种方法都可以去除PVX,其中超低温保存法的脱毒率最高,为59.13%,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为56.02%,温热疗法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较低,为42.61%和35.83%。但是4种方法都未能有效地去除PSTVd类病毒,只能通过严格检疫来控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己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脱毒马铃薯种薯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速度,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益,是当前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所在。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试管苗,脱毒试管苗的正常生长和快速繁殖,成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7.
脱毒甘薯的扩繁与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脱毒甘薯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4种级别种苗繁殖过程中,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以薯育苗、以苗育苗的扩繁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马铃薯茎尖培养获得脱毒苗 ,再试管快繁脱毒植株 ,在防蚜温室育苗盘微繁 ,获得脱毒小型薯 ,并繁殖 3~ 4代 ,即成为生产用脱毒种薯。目前 ,山东省种植的脱毒种薯是利用微型脱毒小薯在高寒地区繁殖几代后运回 ,成本比普通种薯高 ,但推广脱毒种薯一般比未脱毒马铃薯增产 50 %。苍山县种子公司在推广脱毒薯的同时 ,在规定使用年限内研究高倍快繁和防止蚜虫重新传毒等项技术 ,使种薯退化速度减慢 ,保持繁种和推广的高质量 ,高效益。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脱毒马铃薯特点以鲁引 1号为例 ,脱毒马铃薯生长势强 ,比未脱毒薯增加株高 2 5%、…  相似文献   

9.
高级种薯指马铃薯原原种和原种,是由试管苗繁殖大田用种的过渡世代. 随着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种薯的更新换代逐步加快,生产质优价廉的大田用脱毒种薯必然要经过原原种和原种两个世代,就是说北方地区要经过两个冬季的贮藏.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利用茎尖剥离培养成苗,经过鉴定,确认为是脱毒植株以后,目的是要很快应用于大田生产,加速繁殖种薯,这样就可以在生产上及早利用无任何退化现象的早代脱毒薯。根据几年来的试验和种植实践,脱毒薯越是早代生活势越旺盛,到第四代以后由于大田防病隔离条件差而会出现退化现象。所以通过各种办法尽快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脱毒种薯开发的经济效益山西省农科院五寨试验站康崇全山西省五寨县种子公司曹丕运马铃薯种薯退化是马铃薯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退化原因主要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研究解决,主要通过引进种薯茎尖脱毒技术生产无毒种薯,基本解决了马铃薯的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疆种植结构的调整,市场对马铃薯种薯需求在不断增加,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马铃薯在生产中易感染病毒病,使其产量和品质下降。通过对马铃薯种薯采用茎尖剥  相似文献   

13.
使用马铃薯脱毒种薯需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脱毒种薯是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体内的病毒及真菌、细菌,结合病毒检测手段获得真正的脱毒苗,然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设施栽培和病虫害控制等技术体系为生产上繁育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1995年后大面积应用到所有产区。目前,我国的马铃薯脱毒技术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并完善了以微型薯无土栽培规模化生产为核心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全国大面积应用脱毒技术的结果表明,使用脱毒种薯一般比没脱毒的增产30%~50%,比严重退化的则成倍增产。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增产潜力,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在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在大田生长期间很容易被病毒侵染。一旦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在薯苗或薯块内不断增殖积累,并代代相传,致使甘薯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据报道,能够侵染甘薯的病毒有10余种,而在我国普遍发生的有3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育出高抗病毒病的实用甘薯品种,也无防治甘薯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因此,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已成为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河南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目前脱毒甘薯的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hm^2,增产幅度达22.3%-93.6%。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脱毒种薯(苗)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脱毒甘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不同级别种薯(苗)的增产效果不同,各地的名称也不统一,有的称茎尖苗、原种、生产种,有的称R0代苗、R1代苗……这就给种薯的生产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制定和统一各级种薯(苗)的名称和质量标准,规范种薯(苗)生产程序,实现脱毒种薯(苗)生产的标准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在脱毒甘薯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结合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极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准,总结出了脱毒甘薯的四级种薯生产程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 3组不同天数的热处理,分别解剖茎尖和生长点分生组织进行脱毒培养.各培养单株在电镜负染色法、 DAS- Elisa检测法、指示植物法 3种病毒检测方法结合检测后得出: 38℃热处理 29d后解剖 0 1~ 0 2mm的生长点较易获得香石竹脱毒苗.香石竹生长点脱毒与茎尖脱毒相比,生长点脱毒更容易脱除香石竹病毒.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茎尖脱毒是克服病毒性退化的有效措施,优点很多,深受群众欢迎。一、脱毒马铃薯的好处脱毒马铃薯是根据病毒在植株体内浓度分布不均匀,茎尖生长点的分生组织0.2毫米中不带病毒的原理,将茎尖切割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王天明 《种子科技》2007,25(3):46-47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获得成功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便利用此方法开展了无病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以解决马铃薯因病毒病退化而减产的问题.为了确保马铃薯生产拥有高质量种源,现将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脱毒甘薯工厂化四级程序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毒甘薯工厂化四级程序繁育技术是指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在无病毒条件下大量培养培育脱毒种苗,从茎尖组织培养到大田种苗按繁育种苗世代高低和质量标准等分成四级,即高级脱毒苗(育种家种子)、脱毒原原种苗(原原种)、脱毒原种苗(原种)、脱毒良种苗(良种),而脱毒良种苗应用于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统一供种.其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优质、低成本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继代繁殖是马铃薯脱毒微型薯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生产微型种薯,需要大量的脱毒苗作为基础苗,由于脱毒试管苗的继代繁殖是一项成本很高的工作,使得脱毒微型种薯的价格长期以来居高不下。只有通过降低脱毒试管苗生产成本以适应工厂化生产要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脱毒微型种薯的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尤其我国即将进入WTO,国外低廉的种薯必然会冲击我国的种薯市场,我们必须在保质基础上降低成本才能经得起冲击。为此,我们利用地理优势与现有的条件,对继代扩繁的环境条件和培养基组分等各个环节进行研究,经过大量试验和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种适合马铃薯脱毒苗工厂化生产的方法,一方面大幅降低了脱毒试管苗的生产成本,一方面保证并提高脱毒苗试管的质量,使优质、低成本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茎尖培养的技术手段来探索蝴蝶兰病毒的脱除问题,为建立工厂化无毒苗培养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长期的工厂化生产,使蝴蝶兰经常感染各种病毒,导致叶片产生枯斑、褪绿、坏死等现象,使花朵畸形变色。其中建兰花叶病毒(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是最常见的2种病毒。实验取已检测出含有CymMV和ORSV病毒的蝴蝶兰植株花梗,进行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对丛生芽进行继代增殖形成组培苗用于脱毒处理。切取组培苗的茎尖顶端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茎尖长度在1~6 mm之间,随着茎尖长度的增加,成活率上升,脱毒率明显降低。取2~3 mm组培苗茎尖,经0、10、20、30、40 mg/L的三氮唑核苷浸泡15 min处理和在含有相应浓度的三氮唑核苷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继代培养形成再生植株。实验采用ELISA法对脱毒前的蝴蝶兰植株以及脱毒后的再生植株进行2种病毒检测,通过显色反应判断是否含有病毒病原。实验结果表明,蝴蝶兰脱毒苗的成活率随着三氮唑核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其浓度达到40 mg/L时,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出现严重的透明和褐变现象,未获得再生植株。而试管再生苗的脱毒率则随着三氮唑核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添加30 mg/L的三氮唑核苷进行化学抑制病毒的处理后,可以比单纯使用茎尖培养的方式脱毒率提高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