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常规小麦为不育基 因受体,用重庆温光型两用雄性不育系 C49- 87 为轮回亲本回交 ,通过调查 B1 F2 、 B2 F2 、 B3 F2 的不育株系和回交后代 B2 F5 中株系的育性表现,发现回交两 次是转育小麦雄 性不育两用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常规小麦为不育基因受体,用重庆温光型两用雄不育系C49-87为轮回亲本回交,通过调查B1F2、B2F2、B3F2的不育株率和回交后代B2F5中株系的育性表现,发现回交两次是转育小麦雄性不衣两用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连续回交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农S-1为不育基因供体,用常规水稻品种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在F2中出现有较高频率的育性可转换的核不育株,不同的轮回亲本,F2代不育株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转换为可育的时期不同。文章对水稻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的选择方法,常规水稻品种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白菜型油菜品种、自交系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回交至BC2F1,再用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与BC2F1测交,花期研究测交后代育性变化规律及定株定时观察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与29A、广丰A、阿油A三种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6个测交后代中,雄性不育的占23.1%,恢复可育的占7.7%,介于两者之间或育性分离的占69.2%.在南方白莱型油菜中发现能完全恢复育性的自交系。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性较其他三种不育材料稳定.可为油蔬两用的南方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的不育源。  相似文献   

5.
以核质杂种NC2134和D^2-鉴26(均带有D^2细胞质)为细胞质供体,以筛选恢复系和转育不育系为目的,用69个春小麦品种为核供体进行回交转育,观察不同核质组合后代的育性变化。初步结果表明,大约28%的品种携带有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约35%的品种通过回交可以转育成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系。对其中一些组合F2群体单株育性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质组合育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水稻新质源两用核雄性不育系CIS28-10以及杂种FI、F2、F3、B1F1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初步确定TCIS28-10的遗传特性。证明CIS28-10是新质原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其育性受单一位点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优质胞质不育系492A、保持系492B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艺性状好的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系224-2同时分别与非优质的胞质不育系D6A和保持系D6B杂交,使遗传基因转育到D6A、D6B之中,再从(D6B*224-2)BC1F2中选株与(D6A*224-2)BC1F2中分离朱育株测充、回交、同时测定父本品种,。这样能较快地稳定农艺性状,并将不育基因、保持基因和优良品质基因等整合到亲不育系、新保持系中,新不育系492A和新保持系492B的特征性多倾向于224-  相似文献   

8.
以自育的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D32为供体,京科968的母本京724为受体,利用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仅回交3代即获得京724遗传背景的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经花粉I2-KI染色鉴定,京724不育系花粉败育完全。  相似文献   

9.
回交转育是选育雄性不育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品种做轮回亲本,对油用雄性核不育系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三次回交和两次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成功培育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雄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0.
回交转育是选育雄性不育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品种做轮回亲本,对油用雄性核不育系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三次回交和两次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成功培育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纤雏用亚麻雄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1.
辣椒核质雄性不育系2298A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辣椒雄性不育系4556A为不育源,以骨干亲本2298为回交亲本材料,经过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不同核型的辣椒雄性不育系2298A。丰富了辣椒三系育种材料,对辣椒杂种优势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籼型群体渝85-1A-4/IR8的F3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 向选择,选育出101S、7646S等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101S与7646S相互杂交F表现全不育,两者具有相同的 育性基因;101S、7646S与培矮64S、9309S、安农S、新光S杂交,F1全部恢复可育,表明101S、7646S与它们具有 不同的育性基因;两者与籼型品种杂交、回交,在所有B1F1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3的分离比,在 所有F2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15的分离比,表明101S、7646S的育性受两对独立的隐性主效核基 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以携有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恢复系亲本5253、5383为供体,以西农Mp1、西农Mp2(化杀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1号、西杂5号的父本)为受体,采用定向回交转育方法,结合根尖细胞学镜检、复合引物多重PCR等技术,进行了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与检测,育成既携有Rfv1恢复基因,又具有西农Mp1、西农Mp2核基因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本研究表明:(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复合引物PCR分析,不仅能准确地鉴定出1BL/1RS纯合易位系,而且可以鉴定1BL/1RS·1BL/1BS R~(fv1)易位杂合体.其中复合引物PCR更适合于回交后代中大量目标种子的筛选;(2)恢复基因转育后代定株与不育系测交,依据测交恢复度可准确确定恢复基因在回交后代的延续,恢复基因定株定向转育与性状选择结合可大大提高转育后代的实际应用效果;(3)本研究提出的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定向转育体系,可有效地实现小麦由化控强优势组合向三系强优势组合的定向转化,即生理型不育途径向遗传型不育途径的定向转化,进而建拓一套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多途径利用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交转育法培育了哈克尼西棉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棉所12A-3,苏棉12A等17个,104-7A陆地棉胞质的雄性不育系中棉所12A-1和86-1A,以及湘远A胞质不育系中棉所12A-2。这20个不育系的不育性彻底,农艺性状与原轮回亲本,保持系一致,都可以用于新组合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15NA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荣选23的原始材料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株,用湘油15号连续回交并同步进行品质、抗性选择,回交7代后育成不育性状稳定的核不育系15NA。该不育系不育彻底,育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5个杂交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对15NA的特征特性和繁殖制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具有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WR9501花粉碘-碘化钾(I2-KI)染色呈典型败育特征,其育性受显性核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两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属于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类型;黑麦1RS染色体与WR9501的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创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以非1BL/1RS普通小麦变种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1BL/1RS易位系(普通小麦品种)西农Fp1为受体材料,采用定向回交置换方法,同时结合根尖染色体镜检和SDS-PAGE检测,将莫迦小麦核基因组中的rfv1不育基因定向导入到西农Fp1的核基因组,完成育性染色体的专一替换,育成既携有来自莫迦小麦核基因组的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核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该方法为杂种优势利用中更好地发挥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实际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创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以非1BL/1RS普通小麦变种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1BL/1RS易位系(普通小麦品种)西农Fp1为受体材料,采用定向回交置换方法,同时结合根尖染色体镜检和SDS-PAGE检测,将莫迦小麦核基因组中的rfv1不育基因定向导入到西农Fp1的核基因组,完成育性染色体的专一替换,育成既携有来自莫迦小麦核基因组的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核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该方法为杂种优势利用中更好地发挥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实际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Ledos字兴?号后代材料中发现5株雄性不育株,经与中双2号自交系212B保持,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和保持系212B.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剥蕾授粉自交及镜检观察,认为不育系212A属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低温时期的死蕾现象有关.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212A胞质雄性不育系与pol CMS、陕2A CMS恢保关系相同.遗传研究表明,测交F2育性为可育与不育3∶1分离;用恢复系回交(BC1)后代全可育,无育性分离;用保持系回交,后代育性为可育与不育1∶1分离.初步认为控制不育系的基因为S(rr),保持系基因为N(rr),恢复系基因为N(RR)或S(RR),属1对核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20.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具有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WR9501花粉碘-碘化钾(I2-KI)染色呈典型败育特征,其育性受显性核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两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属于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类型;黑麦1RS染色体与WR9501的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