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柑橘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5.5~6.5,土壤过酸会影响柑橘的生长,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近年来,针对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及改良方面已有较深入的研究。笔者综述了土壤酸化的过程及原因、酸性土壤对柑橘根系为害症状、对柑橘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氮矿化有不同的影响效应,这与除草剂类型、除草剂浓度、土壤类型以及包括温度、水分、培养时间等实验条件有关,这些影响效应在土壤肥力和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佟立纯 《新农业》2005,(10):44-44
1.除草剂使用技术要点农田化学除草剂的药效和安全性受除草剂种类、使用方法、土壤类型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及温湿度和多变的气候条件等影响.无论是水田还是旱田在使用化学除草剂之前,均需先了解用药地块的杂草种类以及优势群落,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除草剂.  相似文献   

4.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噻嗪酮在柑橘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17%~97.38%,变异系数为6.10%~9.07%;在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24%~105.46%,变异系数为3.30%~6.01%;在果皮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76%~93.64%,变异系数为5.12%~6.27%;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79%~104.3%,变异系数为2.45%~9.21%。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3地柑橘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65、7.64、8.40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75、9.97、10.18 d。[结论]在柑橘上使用25%噻嗪酮悬浮剂对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166.7~250.0 mg/L,施药2~3次的情况下,噻嗪酮在柑橘上的安全期可定为14 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柑橘砧木对其根际土壤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微生物种群及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丰富柑橘磷素营养及生态学理论和发掘具有特异营养性状的柑橘砧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山地分布的野生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Swing.)、酸橙(C.aurantium L.)、白黎檬(C.limonia Osbeck)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4种柑橘砧木耐磷胁迫能力,根际土壤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微生物种群及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酸橙、白黎檬和枳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磷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施磷水平对宜昌橙生长量没有明显影响;耐低磷胁迫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宜昌橙、白黎檬、酸橙、枳。不同柑橘砧木的根际土壤有机酸种类及含量有明显差异,均以草酸、琥珀酸和乙酸为主要有机酸;4种柑橘砧木的根际土壤有机酸总量、草酸、丙二酸以及宜昌橙和酸橙根际土壤的琥珀酸含量随施磷水平的降低均明显增加;在磷饥饿条件下,宜昌橙的根际土壤有机酸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柑橘砧木。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随施磷水平的降低,4种柑橘砧木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均明显增多;在磷饥饿条件下,宜昌橙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柑橘砧木。不同柑橘砧木在不同施磷水平下其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活性大小各异,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施磷水平、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耐低磷胁迫的柑橘砧木在磷饥饿条件下其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在酸性黄壤上,宜昌橙能较好地适应低磷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6.
(1)土壤类型。包括土壤组成、酸碱性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药剂吸附得越多,因此不同土壤使用除草剂的药量也不一样,土壤的酸碱性对于除草剂的稳定性以及植物对药剂的敏感性都有影响。②土壤湿度。它对于药效的影响也比较大,如西马津等在比较潮湿条件下药效易发挥,若土壤干燥时用拉索效果好。③气温。一般气温在20℃以上使用除草剂效果较好。④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化学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脲酶是土壤中的主要酶类之一,是唯一对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作用有着重大影响的酶。不同化学农药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不一。综述了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不同类型化学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为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化学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脲酶是土壤中的主要酶类之一,是唯一对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作用有着重大影响的酶。不同化学农药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不一。综述了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不同类型化学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为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使用除草剂切莫忽视环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除草具有高效、省时、省力、经济的特点,但环境因素对除草剂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除草剂药效与造成药害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因素和气象因素。除草剂的种类、用量必须根据土壤的类型进行选择,除草剂的使用应在无风、日照充分、温度20~35℃、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噻嗪酮在柑橘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17%~97.38%,变异系数为6.10%~9.07%;在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24%~105.46%,变异系数为3.30%~6.01%;在果皮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76%~93.64%,变异系数为5.12%~6.27%;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79%~104.3%,变异系数为2.45%~9.21%。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3地柑橘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65、7.64、8.40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75、9.97、10.18d。[结论]在柑橘上使用25%的噻嗪酮悬浮剂兑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166.7~250.0mg/L,施药2~3次的情况下,噻嗪酮在柑橘上的安全期可定为14d。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区棉田使用的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种类较单一,使用年限长,如氟乐灵的使用达20年以上,造成除草剂在土壤中积累,影响作物安全生长,逐渐形成抗性杂草群落,造成田间除草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我们安排20%盖杰乳油防除棉田杂草小区试验,明确该除草剂的除草效果、适用剂量及对棉花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万寿菊茎叶和根的粉碎物施加于红橘、枳壳、枳橙、酸橘和红柠檬等不同柑橘砧木的根际土壤上,探讨粉碎物对柑橘根线虫的毒杀效果及对不同柑橘砧木品种的根系活力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万寿菊粉碎物可降低土壤中柑橘根线虫的数量,增强各柑橘砧木品种的根系活力;根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不同柑橘砧木品种上的表现不同;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上升趋势,土壤蔗糖酶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柑橘根系活力与土壤蔗糖酶活力的相关性高于与土壤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万寿菊茎叶和根的粉碎物还田可毒杀柑橘根线虫,同时可作为绿肥改善土壤,促进柑橘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提高小麦田除草剂使用效果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土壤、气象、除草剂、使用技术、杂草抗性及草龄等方面的要求,以期为正确使用麦田除草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影响化学除草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除草剂品种、施药时间与施药方法、气象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耕作条件及杂草抗性等内容,以期为正确使用除草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土壤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少、免耕,稻草还田,除草剂使用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微生物、酶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影响化学除草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除草剂品种、施药时间与施药方法、气象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耕作条件及杂草抗性等内容,以期为正确使用除草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旱田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旱田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原因,包括土壤残留、除草剂选择与配伍不合理、除草剂施用方法不科学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及补救措施,以期为除草剂使用和药害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3种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草铵膦、精喹禾灵)对橘园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根际微生物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20年生温州蜜柑结果树为对象,检测喷施除草剂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根际微生物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喷施草甘膦异丙胺盐导致橘园土壤酸化,而喷施草铵膦或精喹禾灵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喷施3种除草剂均导致土壤容重增加,且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喷施3种除草剂对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速效磷等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喷施3种除草剂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变化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土壤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等微生物相对丰度下降以及蓝细菌门等微生物相对丰度上升;喷施3种除草剂均导致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并推迟了果皮转色。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对橘园土壤生态及果实品质有显著不利影响,应客观认识除草剂的作用并合理施用除草剂。  相似文献   

19.
常向前  吕亮  余思策  张舒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66-13069
[目的]了解稻田除草剂对田埂显花植物的影响,为稻田除草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稻田4种常用除草剂(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田埂显花植物芝麻、大豆的影响。[结果]4种除草剂不论是土壤处理还是茎叶处理,均以二氯喹啉酸对芝麻的影响最大,对芝麻的生长抑制率均为0.834~1.000;土壤处理中,二氯喹啉酸对大豆的影响最大,生长抑制率为0.991~0.994,茎叶处理中,氰氟草酯对大豆的影响最大,生长抑制率为0.477~0.53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除草剂的安全性使用及稻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种能有效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它具有低毒和高选择性的优点。但残留药害十分突出,较易影响地表水的水质,所以,其在生态方面、尤其是土壤中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简况、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以及影响其降解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采用微生物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和通过转基因技术解决除草剂的残留药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