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联华 《畜禽业》2010,(4):28-30
根据疫苗免疫的基本原理和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分析母源抗体、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操作、病原微生物、饲养管理、药物等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或抗体形成的影响,提出疫苗选择、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操作、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五项提高免疫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忆春  苗立中 《畜禽业》2006,(22):44-45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主要技术措施,畜禽免疫失败就是畜禽虽然已接种了某种疫苗,但在规定的免疫期内仍发生这种传染病或抗体监测时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现简要归纳如下:1母源抗体影响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会抑制疫苗的免疫反应,使雏鸡或仔猪首免失败。目前认为,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猪瘟等疫苗的接种都会因为母源抗体而影响其免疫效果。2疫苗因素2.1选用疫苗不当较常见的是使用的毒型与本地流行的毒型不一致,达不到免疫的目的。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疫区,用弱毒力的疫苗给7日龄以内…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10)
正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虽然可以参照他人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着重考虑下列因素。1母源抗体干扰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  相似文献   

4.
正畜禽免疫就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动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抗特定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免疫技术的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疫病防控的成败。熟练掌握免疫技术,要以下方面着手。1免疫接种准备1.1制定免疫接种计划要根据当地动物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特点,结合本场的疫病发生情况、疫病监测、免疫抗体监测情况等方面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包括接种动物、疫苗种类、免疫的途径和方法、免疫日期、  相似文献   

5.
免疫是预防鸡发生传染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对鸡的各种疾病进行了预防接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免疫后发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养鸡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并因此而引发多起民事纠纷。免疫失败的因素主要有疫苗因素、接种因素、母源抗体因素、应激因素、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因素、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养鸡户在免疫时应当注意,合理防疫,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龄期不同的鸽进行疫苗免疫,并通过不同的免疫间隔开展疫苗免疫,并获得抗体消长的动态与母源抗体的检测效果。基于此,制定鸽场的禽流感免疫程序,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非疫区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20日龄以上鸡、鸭进行免疫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不同日龄的鸡鸭免疫接种H5亚型禽流感疫苗20 d后其HI抗体效价不同,不同种类的家禽的免疫效果也不相同。75日龄肉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最高,达6.4 log2。而75日龄肉鸭的HI抗体只有2.5 log2。  相似文献   

8.
在非疫区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20日龄以上鸡、鸭进行免疲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不同日龄的鸡鸭免疫接种H5亚型禽流感疫苗20d后其HI抗体效价不同.不同种类的家禽的免疫效果也不相同。75日龄肉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最高,达6.4log2。而75日龄肉鸭的HI抗体只有2.5log2。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5,(10)
<正>免疫接种是鸡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免疫失败的现象经常发生,给许多养鸡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认为对鸡只进行可靠的免疫接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确保免疫成功,减少鸡病的发生。1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种鸡的免疫状况以及本地疾病的流行情况,结合本场的具体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和集约化养殖及疫病的防治越来越重要,而免疫接种则是控制疫病流行的重中之重.只有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选择适当的免疫时机及免疫方法,才可以提高鸡群的免疫水平,控制免疫的流行.然而,在养鸡实践中,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诸如疫苗的质量低劣,疫苗种类选择错误,免疫时机及免疫方法不当等等造成鸡群免疫效果不理想或失败,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就针对鸡群免疫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鸡传染病的控制,除了加强日常管理和检疫外,仍是依靠接种疫苗,以提高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来减少疫病的发生率。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鸡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免疫接种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免疫失败现象却十分严重,必须引起我们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制订了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就可大大提高免疫效果。l免疫程序的制订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吴忆春  苗立中 《畜禽业》2006,(11):44-45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主要技术措施,畜禽免疫失败就是畜禽虽然已接种了某种疫苗,但在规定的免疫期内仍发生这种传染病或抗体监测时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现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雷俊明 《畜禽业》2012,(8):13-14
<正>免疫注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选择、保存和使用疫苗,是保证疫苗免疫效果和取得免疫成功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动物免疫接种后,抗体达不到标准,保护率低,造成免疫失败,引  相似文献   

14.
防止鸡群免疫失败应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泽华 《畜禽业》2003,(2):30-31
鸡群接种疫苗产生主动免疫是鸡病防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新的疫病(尤其是免疫抑制性疾病)不断出现,疫苗的种类、使用的密度、注射剂量、免疫的频率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反而鸡群免疫失败的事例却屡见不鲜。为防止鸡群免疫失败,应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以保障养鸡业的健康发展。1把好引种关,选择优良、健康的种苗引进鸡苗应选择种源未感染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种苗,要求雏鸡具有很高、整齐的母源抗体、品种纯正、健康优良。育雏期(0~6周龄)严格封闭育雏舍,保证雏鸡健康,创造一个疫苗基础免疫应答反应良好的机体。2提高饲养…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疫苗按常规剂量接种,同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弱毒活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按照1、2、3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的仔猪;猪瘟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2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间隔1周后进行口蹄疫疫苗常规剂量的免疫接种,共分8组。通过正向间接血凝(PHA)试验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对散养生猪同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双针防疫的免疫效果确实,是可行的。且不同免疫剂量猪瘟疫苗在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略有不同,剂量大的,则一定时间后抗体水平相对高些,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疫苗本身质量、疫苗保管等因素导致防疫质量下降,我们建议猪瘟采用2头份剂量规范实施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6.
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主要手段,但在生产实践中免疫失败现象极为普遍,其原因有疫苗、免疫技术和动物本身等几方面的。对动物疫苗种类介绍和动物免疫失败原因详细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地选用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规范操作与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防止对策,以期为动物成功免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大肠杆菌对养鸡业的危害越来越大,不但其血清型多,而且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对大肠杆菌病治疗比较困难。非典型性新城疫在现代养鸡业中无所不在。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在使用疫苗免疫时母源抗体过高,免疫接种程序和操作不合理,其他疾病干扰(常见有氨气中毒)等  相似文献   

18.
应用间接血凝抑制试验(HI)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蓝孔雀用禽流感灭活苗免疫接种后的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雏孔雀禽流感H5型母源抗体在30日龄的均值为2.9Log2,禽流感灭活苗免疫后29d抗体水平达最高值9.44Log2,其后开始下降,半倍量和一倍量差异不显著,半倍量和一倍量与二倍量组的差异都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09,(5)
<正>猪场免疫应有制度、有计划,不可随意进行,不可盲目实施。制定免疫计划时,既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又要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免疫  相似文献   

20.
方自强 《畜禽业》2003,(8):28-28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禽用防疫生物制品已广泛地被广大养殖户运用。饮水法免疫具有简便易行、不惊扰鸡群,免疫接种后鸡反应温和等特点因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饮水免疫失败时有发生。本人综合多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出饮水免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仅供参考:1用前必须仔细阅读该苗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因为疫苗的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并非所有的疫苗都适合饮水免疫,如大多数油乳剂灭活苗只能采用注射法免疫。不适用于饮水法免疫,否则必然导致免疫失败。2所用疫苗必须是高效价的活弱毒疫苗,饮水前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