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方到春分节后,一般群势已经繁殖到10框以上,这时有的就育出了雄蜂和造王台准备分蜂。我们采用驱杀雄蜂、破坏王台把封盖子脾抽出补给弱群,原群内加上空牌或巢础框保持蜂脾相称的方法,来解除蜂群的分蜂热。但是,到紫云英开花流蜜时,强群就采用繁殖与采蜜分工和刺激怠工蜜蜂的办法。实行调整,把有分蜂热蜂群的蜂王提现另一个蜂箱里,作为一个分蜂群,原群内放一个成熟王台,经过这  相似文献   

2.
饲养强群才能优质高产,也只有强群才能抗逆境、获收益。所以,我年年都要为培养强群付出辛勤的劳动。可是到了生产季节,往往就只因为闹自然分蜂,发挥不了强群蜜蜂的积极性,影响了计划生产。从实践中大家都体会到:蜂王年龄越老,分蜂性就越强;年青的蜂王分蜂性就弱;蜂王在壮群里分蜂性就强;把蜂王限制在固定产卵区里就能预防分蜂。分蜂的因素是随群势同步发展的,但在有足够的幼虫供蜜蜂喂饲的蜂群,就不闹分蜂;大流蜜期蜜蜂忙于工作也能抵消蜂群的分蜂情绪,而辅助蜜源又能刺激蜂群分蜂。针对上述因素,82年春我试用了蜂群“分区管理”,经三年的摸索和改进,使我体会到:蜂群  相似文献   

3.
1解除分蜂热现在饲养中蜂的蜂场大都利用自然王台培育新蜂王,蜂群越冬后经过2个多月的春繁,群势壮大,蜂群内拥挤,工蜂在巢脾下部边角造出大片雄蜂房和数个王台,蜂王产子减少,工蜂采集力下降,促成分蜂热。此时正是产蜜和蜂群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果让蜂群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蜂蜜减产,蜂群增殖停滞不前。笔者近年来采取以下措施:在分蜂季节首先选一两群有分蜂热的强群,把群内的老王带2脾蜂提出另放1只空箱内饲养,接着把全场有分蜂热的蜂群中造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准备好的无王群内,待新王出房再提出组织交尾群。这样处理可立即解除分蜂…  相似文献   

4.
廖子俊 《中国蜂业》2022,(3):16-17+20
<正>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简称分蜂。它是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蜂王产卵,工蜂哺育,不断增加蜜蜂的数量。蜂群分蜂前,先要培育一些雄蜂,接着筑造王台,哺育新蜂王。当新蜂王快要羽化时,一部分蜜蜂便簇拥着老蜂王飞离蜂巢,把旧巢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蜜蜂。原来的一群蜂成了两群,增加的蜂群用来补偿由于饥饿、病害、敌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保证种族的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春夏两季蜜源充足、蜂强子多的时期,南方的秋季也有部分蜂群可发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种的分蜂特性有强有弱,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在分蜂的多发季节,只有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还有些蜂群只出现过分蜂倾向。  相似文献   

5.
中蜂容易产生分蜂热,有分蜂热的蜂群,即使采取控制措施,分蜂意念也很难消失。因此,饲养中蜂要预防分蜂热,而不要等到产生分蜂热以后再去处理。预防分蜂热就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始终保持蜂王产卵量在群势要求的范围,我的具体措施是:1.选种育王:优良的产卵新蜂王对预防分蜂热有很大作用,因此,要选产卵力强、分蜂性弱的蜂群做种群育王。为了育出优质蜂王,应采用复式移虫育王,切忌急造王台育王。在春季,可提早补助几个蜂群,促使这些蜂群产生分蜂热用自然王台  相似文献   

6.
燕海平 《中国蜂业》2023,(10):18-19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蜂王和一部分蜜蜂飞离蜂群,另建蜂巢组成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即将羽化的新蜂王,一群分为两群,这就是蜂群的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的本能,蜜蜂靠分蜂来实现蜂群数量的增加,有效补偿由于病害、敌害、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蜂群损失。但自然分蜂会给蜂群繁殖和养蜂生产带来损失,在养蜂生产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一、自然分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机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践证明,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一是群势过于强大;二是巢内闷热;三是哺育蜂过剩;四是巢内储存的粉、蜜过足;五是蜂王衰老,释放的“蜂王物质”减少;六是外界蜜粉源充裕,蜂群分出去不会…  相似文献   

8.
正蜜蜂群势是指一群蜜蜂中工蜂个体的数量和密度,是反映蜂群繁殖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蜜蜂群势强盛是养蜂优质高产的基础。蜜蜂群势随气候和蜜粉源等的周期性改变而有规律的变化。影响蜜蜂群势有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管理方法等因素。一、蜂群中何为"势"蜂群群势,什么是势?我认为,中蜂每群3~4框、意蜂每群6~8框为基本群;蜂略多于脾为基本势。高于这一指标为强群,低于这一指标为弱群。强群在采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引起蜜蜂分蜂主要是环境因素、季节因素和蜂群因素;蜂王物质不足、工蜂营养过剩和环境温度偏高等导致工蜂卵巢发育的因素。提出了分蜂热阶段的划分和解除、分蜂热的简单控制及自然分蜂群团集以后的收捕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6,(5):34-35
正养蜂人都知道蜂群产生分蜂热对蜂群管理和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蜂群产生分蜂情绪是蜜蜂生物学特性。实际生产中发现凡是产生分蜂热的蜂群有几个不同特点:(1)群势强;(2)群内子脾多,蜂多于脾,饲料足;(3)箱体容积小;(4)蜂王产卵能力下降或很少产卵,哺育过剩,出现大量自然王台;(5)采集蜂减少,巢门口有大量工蜂聚集、怠工;(6)产生分蜂热的蜂群90%是优秀的老王群,无疾病,发展快;(7)当年新王正  相似文献   

11.
我通常把分蜂热划分为三级 ,不同的级次用不同的方法解除。让蜂群始终保持繁殖采集的高涨情绪 ,达到强群高产的目的。一级分蜂热 :其它群还在积极造脾 ,但是有一级分蜂热的群不造脾 ,已造好的半成品也不造了 ,却狂热地造雄蜂脾 ;蜂王也积极产雄蜂卵 ,而不扩大工蜂产卵圈。此时还有3张子脾、4~5框蜜蜂 ,正处于造脾繁殖最佳期。如不及时解除分蜂热 ,势必阻碍发展 ,20d后就要分蜂。主要原因是箱内闷热。解除办法 :及时撤除保温物 ,适当放大巢门 ,框距拉大至10mm,再加进1张空脾产卵 ;或从积极造脾的群中抽一新脾补进产卵 ,视情况以…  相似文献   

12.
自然分蜂是蜂群繁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当蜂群繁殖达到高峰时,幼蜂出房大大超过蜂王产卵量。这时形成哺育蜂无事可做,加之,这个时期天气暖和,饲料充足,蜜蜂拥挤,蜂与蜜贮满巢房,更加增加巢内温度,于是工蜂开始建造王台,准备分蜂,即由一群分成几群。老蜂王带领一部份蜜蜂飞出,另建新群。这种现象就叫自然分蜂,蜜蜂要  相似文献   

13.
《蜜蜂杂志》2021,41(11)
正不要以为蜂螨寄生率不高就不采取措施防治。蜂螨繁殖迅速,主要集中在夏末秋初危害蜜蜂,对繁殖越冬适龄蜂极为不利,甚至能使蜂群垮掉!不要以为蜂群繁殖成双箱体蜂群后,并且换入了新蜂王,就可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蜂群"培养"起来的"分蜂热"是顽固的,短时间内难以解除,会发生自然分蜂!如果分蜂群落在高大的树上,则难以收回。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5,(7):27-29
<正>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时,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简称分蜂。分蜂能扩大蜜蜂群体,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分蜂活动可使蜂群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扩大,促进蜜蜂种群繁荣。但是,分蜂对养蜂生产影响很大。在分蜂准备期间蜂群呈怠工状态,减少采集、造脾和育虫,限制蜂王产卵,蜂群的这种"怠工"状态在蜂学术语中称为分蜂热。如果分蜂发生,将使原群的群势损失一  相似文献   

15.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7,58(7):20-20
培养蜜蜂强群是防虫治病和蜂产品高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但是,当蜂群群势强大时,容易发生分蜂热。如果是流蜜期发生分蜂热,会使群势大幅度减弱,蜂产品产量下降。笔者根据多年养蜂实践,总结了预防和解除分蜂热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养蜂生产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的因素有多种 :从自然条件来讲 ,天气闷热 ,蜜源稀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从蜂群本身分析 ,蜂王质量差 ,分泌“蜂王物质”少 ,致使部分工蜂筑造王台 ,哺育蜂“过剩”等都会导致蜂群发生“分蜂热”。当王台内被产上卵后 ,工蜂对蜂王每天饲喂的次数逐渐减少 ,蜂王产卵量急剧下降。我们在检查时 ,若发现王台 ,无论其封盖与否全部割掉 ,把新老蛹脾、少量虫卵脾连同蜂王另装一箱。由于蜂群已产生了强烈的“分蜂热”,提出的有王群蜂数减半 ,但又有各龄蜂在内 (有“分蜂热”的群分出后归巢蜂很少 ) ,蜂王一二天后便…  相似文献   

17.
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要养成强群,就必須控制分蜂热的发生。蜂群产生分蜂热的主要原因是:①蜂群积聚了过多的、沒有哺育任务的幼年蜂。②修脾的任务过小,幼蜂无事可作。③蜂王产卵量赶不上蜂群哺育的要求。④雄蜂过多。⑤加脾少而且晚,箱內通风不良,造成拥挤悶热。控制分蜂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人工分蜂的方  相似文献   

18.
于兵 《蜜蜂杂志》1991,(4):13-13
如何解除分蜂热,是件颇为麻烦的事。解除分蜂热的关键,在于做到彻底。春暖花开,群势渐增。接之而来的就是闹分蜂。有人采取简单的办法,当蜂群分出后,随即把蜂王捉拿归案,放回原群,甚至施之以刑——剪翅,使其不再外飞;有的当蜂群倾巢而出之际,随即冷水一盆,使其难以再飞。这种压服手段,并未能根本解除其分蜂情绪。  相似文献   

19.
1观察蜜蜂飞翔早春越冬的蜜蜂出巢排泄时,绕蜂场上空飞行,要趁此机会仔细观察蜜蜂的飞翔情况。越冬顺利的蜂群,蜜蜂飞翔特别有劲,蜂群越强飞出的蜂就越多。有的蜂群越冬不顺利,蜜蜂出巢时,可以看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蜜蜂肚子膨胀,爬到巢前的板上排泄,表明越冬饲料不良和环境潮湿;有的蜂群蜜蜂出箱迟缓,飞翔蜂少,而且飞得无精打采,表明群势弱,蜂数少;从巢门出来的蜜蜂毫无秩序地在箱上乱爬,像是寻找什么似的,如靠近箱侧,就可听到箱内有混乱声,表明群内失王。要把一切不正常的蜂群作上记号,凡失王的蜂群或有劣质蜂王的弱群应速合并。2速查…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 2 全年饲养强群 全年饲养强群,是王浆高产的关键因素。其一,强群巢内各龄蜂齐全,哺育蜂过剩,泌浆多。正因为群势强,蜜蜂密集,促使蜜蜂产生轻度的分蜂热,提高了工蜂泌浆的积极性;其二,强群采进粉蜜多,蜂群情绪兴奋,蜂王产卵多,形成了良性循环;其三,强群抗病、抗逆性强,可以大大减少病害和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以蜂群患白垩病为例:同一蜂场,同一蜂种,同样饲料,同样管理,强群发病轻,甚至不发病。这是因为强群蜂多力量强,一有病尸及时拖出巢外,把巢房清理干净,这就大大减少了白垩病菌传染的机会。弱群则相反,脾多蜂少空间大,清巢能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