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夹是赤峰一名特小吃,到现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过赤峰的人,没有品尝赤峰的对夹,实在是一件憾事。 赤峰对夹:芳香醇厚;肉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外皮酥脆。煮肉老汤油调制油酥,使对夹外焦里软,色泽金黄,松酥起层,味道清香。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先后有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汉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北方文明。也造就了独特的赤峰饮食文化。对夹,则是赤峰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说到这儿,您一定想品尝一下赤峰对夹…  相似文献   

2.
赤峰,古时平地松林,草深林密。文学家欧阳修出使契丹(今赤峰)作诗道:“山深闻唤鹿,林黑自生风。”到了辽代,境内赛汗乌拉山成为辽皇帝耶律阿保机率文武大臣拜天敬神的“仙山”,被宋朝使者称为“中国北方岱宗”。清嘉庆皇帝颙琰游历至此,有感赋诗。在《望兴安大岭诗》中把这些大山说成是“尊同五岳神功浩,境达诸天御气通”。可见,山势之险峻神奇,森林之茂密。17世纪后,由于草原放垦,森林被伐,青山绿水退化成黄沙片片的沙地,如今,赤峰的森林覆被率仅为5.2%,不法分子猖獗的盗伐偷猎愈演愈烈,屡打不绝……森林中队护林英雄武警赤峰市森林官兵在…  相似文献   

3.
<正>"红山文化源远流长,八千年文明发祥于此;赤峰沃壤苍苍郁郁,五百万儿女安居于斯。"近年来,在赤峰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赤峰的生态建设是古老红山文化孕育出的最亮美的名片。这无疑是对赤峰生态建设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这样的赞誉凝结着赤峰儿女辛勤的汗水,更离不开绿色赤峰的保卫者——赤峰森林公安。  相似文献   

4.
哨位擒贼结大案孟凡忠11月8日凌晨4点半,刚换上岗的赤峰中森警支队训练队战士刘彦发现在营区门口有两个可疑的身影在晃动。刘彦警觉地迅速靠近,见这两个人一个搬着一台大电视,一个背着一个大背包。两个人看见一位战士走了过来,立刻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经询问,那两...  相似文献   

5.
面对赤峰人民在昔日的荒山、荒沙上织就的绿色壮锦,任何人都会由衷地感慨:只有群众,才是真正大奇迹的创造者。早年,赤峰各旗县通往外地的公路上记录着赤峰人一段辛酸的历史:大跃进期间,他们同全国各地的群众一样,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热当中,他们没明没黑地砸锅...  相似文献   

6.
学习李国安赤峰森警再创新成绩孟凡忠曾被中宣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武警赤峰森警支队,注重引导官兵以“模范团长”李国安为榜样,立足艰苦环境建功立业,努力完成部队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掀起了“人入学英模、个个比奉献”的热潮...  相似文献   

7.
绿色长城的忠诚卫士王忠民距北京城只有400余公里的内蒙古赤峰,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40多年来,赤峰各族人民大力治沙造林,在茫茫沙海中矗立起一道绿色长城。绿色长城中的每一棵青松,无不记录着森林卫士的忠诚。艰苦奋斗林海扎根在一个从没有驻过森林警察部队的地...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林业》2006,(9):1-1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因红山文化、辽文化而闻名,这便是赤峰。她让多少游子为之无限眷恋,又让多少家乡人为之赞叹自豪。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一句话抒发了多少人对赤峰的热爱,也道出了赤峰的秀美山川和迷人风采。万古不息的西拉沐伦河和老哈河,滋润了  相似文献   

9.
4月29日,在“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赤峰市,共青团国家外国专家局委员会与松山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外国专家友谊林”的协议书。首批来自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领导、职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部分外国专家一行67人,共栽植无刺大果沙棘5000株,面积近100亩。外国专家友谊林正式寄情于赤峰。 外国专家友谊林位于松山区关家营满族乡7万亩退耕还林项目区,计划栽植面积500亩,分5年完成。外国专家局每年将组织青年团员及外国专家来赤峰植树1~2次。“外国专家友谊林”情系赤峰@张博文  相似文献   

10.
那是1975年初冬的一天,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树清找到我说:“咱们大队这么多年造林老不活,造活了也长不成材,咱们得换换树种了前些天我到赤峰长青公园看到几株树,长得又高又大又粗壮,而且树枝贴着树干长,树冠小,又不遮地,树形像子弹头,长得快又好看,我找公园人问了,这种树叫‘箭杆杨’,明天你和王树成坐着县防疫站的车到赤峰想办法砍点当年长出的箭杆杨树枝子,  相似文献   

11.
梦归辽河源     
孙阁 《河北林业》2010,(2):47-48
这是一簇群山,像一个大大的家族。有山峰、森林、草原、清泉、怪石等一众儿女。这是一处古迹,记载着远古的文化。是契丹族和奚族的发祥之地。墓藏、石像,传记、野说给群山涂抹上了些许的神秘。  相似文献   

12.
2002年盛夏时节,我到了一个还要烧炕睡觉的地方。它在离北京并不遥远的内蒙赤峰,当地人管那叫罕山。官称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这片大山被列入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络名单……  相似文献   

13.
草原人民欢迎您3月12日植树节这天,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接到一条喜讯“辽宁璇玑科学研究院赴巴彦尔灯治沙志愿者小分队今天就要到了。”苏木的领导和牧民马上忙乎起来,像迎接最亲的亲人一样准备着、等待着……1998年末,辽宁璇玑科学研究院考察小分队到赤峰选点...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3日,敖汉旗木头营子乡染房村村民郑宪铭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重新翻阅2000年8月27日《赤峰日报》头版头条位置“绿色的回归”通讯,再一次被郑宪铭同志治沙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15.
6月,我与林业厅老干部一道去赤峰市考察林业,所到之处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赤峰林业建设的巨大成绩,令人鼓舞,不愧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全区学习的榜样。我们完全相信,在此基础上,赤峰林业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跨入二十一世纪。通过这次考察加上过去的一些了解,对赤峰今后林业的发展有以下想法,把它写出来仅供参考。一、要正确处理外延与内涵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外延是指面积的扩大、数量的增多、步伐的加快;内涵是指原有林的抚育管理、更新和改造,新造林的质量和效益。当前赤峰林业就其规模、步伐和质量都处于全区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赤峰市森林城市建设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赤峰市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提出了"龙乡山水林城,塞外宜居赤峰"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创建森林城市,努力使赤峰成为"森林进城、车行林中、人走树下、出门见绿、林水相依"的自然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当宁城人在人民大会堂捧回“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的奖牌时,宁城这个辽代都城再一次声名远播,中京大地也因此而沸腾。 让我们记住宁城林业的领头雁刘军,记住这个带领宁城人在中京大地播种绿色和希望的人。 献身林业谱新篇 生活往往富有戏剧性。做梦也未想到与林业结缘的刘军,从1998年12月被组织上任命为宁城县林业局局长开始,便注定与绿色有割不断的联系。 在其位则谋其政,刘军是个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的人。纵观宁城县林业的发展,有低谷也有高潮,但在赤峰林业中始终未能独领风骚。如今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宁…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在农村牧区工作中始终不渝地开展植树种草、封山育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国家林业部门提出全国防治荒漠化要“东学赤峰,西学榆林”,赤峰还被确立为全国防治荒漠化改革试验区。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过去,那里的生态...  相似文献   

19.
花、茶,“华夏”与中国王荻王少华西方人呼中国(中华)为China,按英语可读如“”,今人曾释义为“人”。然而,法语则读如“契那”;至于俄语说是“契丹”之转音。而日文则又为“支那”,这人们就莫知其所以了。其实,按吴越语之双声叠韵,它们则是一个读音,即“...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赤峰军干所是由蒙、汉、回、满、达斡尔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地处赤峰市郊,总面积36.5亩,过去曾是一片废弃的营地。为给老干部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建所20多年来,他们采取每年投一点,建一项、成一项的办法,绿化美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