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窗     
▲内蒙古自治区已成为全国林业大省区之一。改革十多年来,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绿色长城正在北疆崛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7805万亩,累计人均造林面积居全国首位。有林地面积2.71亿亩,居全国第二。樟子松采种基地面积和产量、山杏林面积和山杏核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治沙工程任务占全国治沙总任务的40.4%,居全国第一。活立木蓄积最10.2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草原防火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林业》2014,(7):1-1
2014年6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公布第七次全区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林地面积4398.89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2487.90万公顷,均居全国第1位;活立木总蓄积14.8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3.4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5位;天然有林地面积1401.20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人工有林地面积331.65万公顷,居全国第8位、“三北”地区首位;灌木林地面积798.56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21.03%。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林业资源“富矿区”,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广西现有林业用地2.29亿亩,居全国第六位:森林面积2.17亿亩,居全国第六位:森林覆盖率61.4%,居全国第三位:人工林面积、桉树林面积、速丰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蓄积量6.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森林年生长量、木材采伐限额、木材产量、森林蓄积年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2010年,广西林业成就斐然,捷报频传:全国造林绿化新闻发布会上,广西成为全国4个先进省区之一;速丰林面积今年达到36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一位;全区林业总产值在前三季度已超过800亿元,预计全年达到1100亿元;全国每生产6根商品材,其中就有1根是广西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一、森林资源林业用地面积4.9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有森林2.8亿亩,占全国1/10,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14.82%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国第五位林木蓄积量11.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80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人均有林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人均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第...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林业资源"富矿区",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广西现有林业用地2.29亿亩,居全国第六位;森林面积2.17亿亩,居全国第六位;森林覆盖率61.4%,居全国第三位;人工林面积、桉树林面积、速丰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蓄积量6.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森林年生长量、木材采伐限额、木材产量、森林蓄积年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北宁市在三期工程中,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坚持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三北三期工程累计造林合格面积 7 647 hm2,加之三北一、二期工程造林保存面积,这个市的生态公益林已达 4.9万 hm2,比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初期有林面积翻了近三番,森林覆盖率由 1978年的 13.2%,提高到 29.1%;全市林业产业项目已发展到 l14个,年产值达 3 100万元。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是林业大区,也是生态脆弱的地区,林业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坚持把林业作为关系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大计的基础产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林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林业用地、宜林地面积均居全国前列。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在我区的全面启动实施,全区各级政府相应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逐级签订工程管理责任状,明确任务、…  相似文献   

9.
林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厅长王家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多林省区之一,全区有林地面积1407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活立木蓄积11.2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为14.1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号称“绿色宝库”的内蒙古大兴...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的生态防护网络和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正在中华大地上逐步形成。“九五”第一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提前一年进入三期工程;长江中长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000万亩。防海防护林工程实现1.8万公里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合龙,新增78个县实现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造林900万亩,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治理开发荒漠1300万亩,新启动的淮河、珠江、辽河、黄河中上游四大防护林工程取得明显进展。十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使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的防护功能日趋显著,产生了巨大的生…  相似文献   

11.
林改在广西     
《中国林业》2009,(16):F0002-F0002,I0001,I0002,I000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总面积为23.6万平方公里,全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26亿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3.5%,居全国第五位;其中集体林地2.1亿亩,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的92。9%,集体林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全区集体林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0.10%,比重居全国第三位;全区集体林地涉及109个县(市、区),1126个乡镇、14,788个村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这次会议贯彻了中央绿化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和全区旗县委书记会议的精神,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林业工作,总结交流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第一期工程的成就和经验,研究了深入进行林业改革的问题,安排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第二期工程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三北防护林工程形势好、任务重、责任大,是当前全国林业发展总的形势。当前,三北防护林工程面临的总任务是: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关键是坚持创新,抓落实、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实施20年来,哲里木盟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持之以恒地举起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旗帜,圆满地完成一、二期工程各项建设任务,三期工程也进展顺利,使全盟林业生产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全盟森林面积达...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重点省区之一,也是防沙治沙重点省区之一。全区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乌珠穆沁五大沙地,以及大面积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33亿亩,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52.6%,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23.6%。沙化土地面积6.24亿亩,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2%,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23.9%。沙化土地遍布全区12个盟市、90个旗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63.8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3.96%。其中,风蚀类型面积58.42万平方公里,水蚀类型面积2.8万平方公里,盐渍化面积2.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总体特征是:面积大,发展快,危害严重。特别是近几年频发的沙尘暴,更加剧了对经济社会的危害。荒漠化造成的巨大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已经成为自治区的头号生态灾难。面对日益加重的荒漠化危害,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区相继启动了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  相似文献   

17.
《四川林业科技》1996,17(1):1-11
四川林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研究(摘要)四川林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研究课题组1四川林业产业的现状与特征1.1四川林业发展概况四川是全国的重点林区之一,现有森林面积17298万亩,居全国第三位;活立木蓄积14.56亿m3,居全国第二位,林业在...  相似文献   

18.
<正>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沙化土地遍布全区12个盟市92个旗县。全区荒漠化土地8.89亿亩、沙化土地5.97亿亩,  相似文献   

19.
李奇 《新疆林业》2005,(2):12-13
新疆远离海洋,沙漠浩瀚,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新疆从地域上看是全国第一大省区,但森林覆盖率仅为2.94%,居于全国的第30位。其荒漠化面积之大,生态建设任务之大,又位居全国之首。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新疆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在新疆,没有森林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顺义区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潮白河畔拉开了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序幕。80年代初,顺义区被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县”之后,全区防护林建设任务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先后大面积实施了农田林网、沙荒造林种果等工程。特别是奥运水上项目落户顺义区以来,高质量完成了50多项市、区重点绿化工程,造林面积达18.7万多亩,栽植各种树木、花卉1500余万株,成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