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疫苗是免疫原性较好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的制品。接种动物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体内的抗体滴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以抵抗特定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感染,起到预防疫病发生的作用。了解疫苗,正确使用疫苗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近年来许多养殖户为了减少支出,自己购买疫苗进行防疫,但是许多养殖户对疫苗的知识了解不够,常不能正确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免疫失败,为此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  相似文献   

2.
疫苗是由免疫原性较好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接种动物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了解疫苗、正确选用和使用疫苗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保证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疫苗是用来预防动物传染病的一种特殊生物药品,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由免疫原性较好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接种于动物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体内的抗体滴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以抵抗这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感染,预防这种疾病发生.了解并正确使用疫苗是做好疾病预防的保障手段.笔者就有关应用知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疫苗是由免疫原性较好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代谢产物、基因工程产品等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一种能有效预防畜禽传染性疾病的生物制品。接种于畜禽机体后,刺激畜禽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体内的抗体滴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以抵抗该种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正确使用疫苗,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证免疫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免疫就是应用疫苗或菌苗采取一定手段接种于鸡体内,使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是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应用预防某种特定疾病。免疫应答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开展免疫是获得性免疫应答,调动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细胞和体液抗体,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物质。所以搞好鸡场的免疫工作防治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6.
微量补体结合反应测定动物血清中补体效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补体系统是动物抗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屏障,无论抗体存在与否,都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溶解杀灭作用。当抗体存在时,补体可与该抗体对应的病原体形成的复合物结合,对病原体呈现强的杀灭作用;在抗体产生之前,可通过凝集素途径和旁路途径激活的补体顺序反应,启动溶菌作用,将病原体消灭,保护动物机体免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此,当某些动物发生先天性补体缺陷或数量不足时,会造成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力底下,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给动物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探明动物体内的补体水平,对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 一、特异性菌苗和疫苗,实际上是被杀死或弱毒处理过的病原微生物。把它们注射到动物体内,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然后"抗体"与同种病原微生物产生特异结合,使该病原微生物失去致病力,对动物起到免疫作用。因此疫苗或菌苗仅对应特定的动物的特定传染病有效,不具有治疗药品的一般统用性。二、起效期一般活苗(菌苗或疫苗)约经过7天,死苗约经过14~21天才能在动物体内产生足够抗体抵抗感染。所以,刚进行了预防免疫  相似文献   

8.
根据疫苗免疫的基本原理和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分析母源抗体、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操作、病原微生物、饲养管理、药物等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或抗体形成的影响,提出疫苗选择与贮运、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操作、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五项提高免疫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本概念●免疫  动物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所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抵抗性,即动物体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抵抗力。●传染与免疫的辨证关系  传染和免疫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当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因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使正常的生理平衡失调;与此同时,机体动员一切防御因素,抗击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经机体的生理改造,传染向免疫转化,机体逐步建立起免疫状态。可见,传染和免疫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过程。●疫苗  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它包含细菌性菌苗和病毒性疫苗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正动物疫苗在接种动物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抵抗该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感染。疫苗是防治动物传染病有效的途径之一。疫苗质量直接影响动物接种免疫的效果。其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在保存环节,不规范的保存方式将直接影响疫苗质量,进一步影响动物免疫效果。动物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极易发生疫病,使养殖户经济效益降低,严重影响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1)弱毒冻干疫苗为低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而灭活疫苗是无毒力的死病原微生物。2)弱毒疫苗接种后,其病原微生物要在体内复制、增殖进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灭活疫苗不需也无法在体内复制、增殖。3)弱毒活疫苗既可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又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灭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较差。4)弱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速度快,维持时间短。灭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慢,维持时  相似文献   

12.
抗原经动物的口腔、粘膜或注射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抗原在动物的体内,经过一系列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抗体的产生,首先抗原在机体内通过透导,在透导的过程中,根据透导时间的长短,决定抗体——IgG或IgM的产生。抗原在体内透导时间长短,它决定于抗原的性质和动物机体的反应程度,在体内透导的时间越长,产生IgG的可能性就越大(IgG在体内的产生晚于IgM),再次反应需借助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与依赖性抗体FC(成熟的B细胞)结合,这种结合武装的白细胞,产生一种相应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预防动物传染病,要用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在疫苗抗原的作用下,刺激机体的免疫器官,使其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并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保护机体在受到相应病原体的侵袭时不被感染或感染后不引起发病,达到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保护动物的作用。动物在注射疫苗后,产生抗体水平的高低和抗体维持时间长短,标志着动物机体抵抗力的高低。实践证明,动物体接受免疫的次数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14.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经工厂加工(培养、浓缩、脱毒、杀灭),使其失去原有的致病性而仍保留良好抗原性,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一类生物制剂.目前在猪病防制中普遍使用的疫苗有活苗(弱毒苗)与死苗(灭活苗)两大类,又可细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基因缺失苗及亚单位疫苗等.  相似文献   

15.
疫苗的选择 应选用质量和信誉较好的大厂家的产品 ,还要注意有的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 ,所选疫苗的血清型应与感染的病原血清型一致。疫苗的合理使用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根据鸡的免疫机理 ,各种疫苗产生抗体的消长规律及疫苗本身的特点综合制定免疫程序。何时接种疫苗 ,还要根据鸡群健康状况确定。在实际生产中 ,多数养鸡户生搬硬套 ,在机体营养状况不佳、饥饿、转群等应激因素存在或鸡群正在发病的情况下接种疫苗 ,造成群体免疫不能产生预期的保护作用 ,甚至诱发大群发病。有的农户对鸡病太害怕 ,尤其是新城疫 ,每隔 3~ 5d就用 1…  相似文献   

16.
抗母源抗体干扰的病毒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多传染病 ,幼畜从初乳或家禽从卵黄可获得特异性的抗体 ,这些母源抗体可以预防微生物的感染 ,但同时也干扰疫苗接种后主动免疫抗体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已出现了许多抗母源抗体干扰的疫苗 ,如痘病毒载体疫苗、以高分子微球作载体制备的口服疫苗、多肽 -免疫刺激复合物 ( ISCOM)疫苗、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DNA疫苗等。文章着重对母源抗体的由来、免疫抑制原理、母源抗体干扰疫苗接种后主动免疫抗体产生免疫的理论与事实根据、早期抗母源抗体干扰的措施 ,以及作为具有抗母源抗体干扰作用疫苗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防疫已成为每个养殖场抵抗某种特定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首要选择,特别是对于一些传染性比较强、危害比较大的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等,预防性接种疫苗已经成为预防控制此类疫病的必要手段。然而,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必须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体内产生相对应的抗体,而这种抗体的产生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动物自身产生抗体的过程,是人们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现如今为了能够科学的免疫,人们开始从监测即时抗体水平及抗体水平的动态来判断动物对特定的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或某种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FMD)是感染反刍动物和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主要依赖疫苗控制口蹄疫的国家里,幼畜从初乳中获得特异性抗口蹄疫病毒抗体,这些母源抗体(MDA)能及时预防口蹄疫病毒的感染,但同时也干扰接苗后主动免疫抗体的产生。然而,在MDA存在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先于其对疫苗作出的应答。目前有效的疫苗还不能克服MDA的控制作用,对幼畜只能采取隔离措施。初生犊牛能通过产生中和抗体对蓝舌病病毒和(FMD)病毒  相似文献   

19.
陈琛 《饲料广角》2008,(17):40-41
抗体(Antibody)是机体受到外来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系统细胞产生的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并使之失活的一类球蛋白。抗体的主要作用是与抗原(包括外来的和自身的)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异物.中和它们所释放的毒素或清除某些自身抗原,使机体保持平衡。禽类经特定抗原免疫后,可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并不断储存于卵黄中.这种抗体称为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它是卵黄中唯一的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和针对性.无毒副作用,可以广泛用于人类和畜禽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20.
猪的传染性疫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在猪体内不断增殖,造成机体器官损伤而引起临床症状,其发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感染量、猪的日龄、母源抗体及营养状况等因素.同时也与运输导致的应急反应、饲养密度、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对猪传染病防控应该重视规范化管理程序,着重做好以下几个环节:①重视引种环节,消灭疫病的传染源;②加强环境卫生,切断疫病的传染途径;③注意临床观察细节,发现病猪早隔离、早确诊;④强化疫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⑤合理使用抗菌剂和抗生素,真正起到保健作用.此外,本文还对在临床上疫苗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