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是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乡村振兴战略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森林康养作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山西省晋城市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正在谋求更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晋城市森林覆盖率高,发展森林康养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依托广大乡村森林康养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该市迈向绿色经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发展转型的最佳路径之一。晋城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主要对策有保护森林康养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促进农林文旅康等产业融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乡村科技、教育和人才投入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亚健康人口与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与退休人员希望能到生态环境优良,人文素养底蕴深厚的地区度假或者长居。基于此,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效益逐渐凸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对天津市目前乡村旅游资源与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得出天津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康养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潜力巨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天津市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的主要发展模式,从而为实现我国乡村旅游振兴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3.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森林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因此切合地区实际,立足区位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打造"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举措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分析凉山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凉山州森林康养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发展富有大凉山特色的森林康养产业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康养旅游作为新时代旅游业中一种新业态、新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健康养生的时代需求,成为如今旅游行业发展的新宠。康养旅游有机地将健康养生与旅游融为一体,逐渐成为中老年人和亚健康者旅游的首选。安宁河流域具有丰富的阳光气候、氧生森林、度假温泉、优美湿地、文旅乡村、体育休闲等康养旅游资源,发展康养产业潜力巨大。流域内各县市应在政府引导、品牌培育、基础设施、宣传营销、人才建设、区域合作等方面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安宁河流域生态康养河谷走廊,整体构建康养旅游产业带。  相似文献   

5.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利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及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森林康养产品提供不足,公司化运作能力不足和资金短缺等问题。本文提出提高资源规划整合能力,延长产业链和加快产业融合,提高资金整合能力,提升经营和管理主体的市场化参与能力等系列建议,为促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地森林是优良的天然氧吧,建立森林康养基地成为一种新型的森林旅游形式。斗篷山原始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原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斗篷山发展森林康养基地的基本条件,论述了其发展优势及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其由观光旅游向康养旅游的跨越式提升,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下歙县林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林业及产业发展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林业.该文结合歙县实际,提出了创新林业经营模式、投融资模式和林业科技,积极探索"绿色+振兴"新路子,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挖掘培育乡村森林与生态文化产业等对策,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歙县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地区自然景观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是开发康养旅游产业的良好区域。本文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PPP等模式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开发康养旅游产业。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不仅保护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更是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对民族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森林康养是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增长点,森林康养产业需林业、旅游、养生、医学、教育、休闲、运动等产业跨界融合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阿尔山以泉神、池奇、湖秀、河特、石绝、林茂、草丰和雪美八绝而闻名,其独特的矿泉水资源、温泉群、森林草原、高负氧离子、发达的旅游业等为其发展特色森林康养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剖析了阿尔山市发展森林康养的条件,就其开展森林康养产业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技》2021,(1):13-14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产业发展,依托休闲农业示范点开展康养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秦皇岛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多家休闲农业示范点,可以发展“农旅融合”“林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医旅融合”等各种模式的康养旅游。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平凉市中医药产业和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中国知网获取有关国内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医药产业、文旅康养产业、中医药产业和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领域中的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关键词网络图谱。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平凉市中医药产业和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全民参与,从立足平凉现状、挖掘资源、培育人才、创新发展、规范引导这几个方面去大力拓展。  相似文献   

12.
阮国杰  师倩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117-119+130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甘肃省麦积区红崖村为例,实证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认为,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资源分散、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红崖村要根据游客的农业观光、农业特色产品采购、学习体验、森林康养等需求,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资源,通过“农家乐+”的旅游模式及“互联网+”的营销策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南岭新村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本文从产业角度探究南岭新村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介绍森林康养基地的概念和南岭新村现状,就如何做好森林康养产业和发展相关性产业提出建议,以便能给南岭新村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某大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乡村振兴视角下资源型城市森林康养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介绍了该资源型城市的基本情况,从经济情况、生态环境和发展后劲三个方面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森林康养项目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土地制度改革、做好乡村生态和绿色资源保护等方面分析了森林康养发展的策略。本文所做研究为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寻求森林康养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的要求,系统分析泰顺生态环境优势、文化资源特色、乡村产业,特别是休闲、旅游、康养和特色农业产业取得的积极进展,概要了当今泰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高质量发展泰顺乡村产业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到乡村去旅居康养,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方式.为促进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乡村亟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旅居康养产业配套设施及生境.文章分析乡村旅居康养产业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旅居康养特色小镇建设构想.藉此强调重塑村落康养环境、强化乡村游憩功能、回归乡村田园生活的必要性,以期对现有村落民居建筑内质提升、公共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7.
森林康养是通过把生态旅游与休闲运动有益结合,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健康、崇尚自然的观念,并符合"绿色发展"要求,更顺应"健康中国"理念,是我国新常态下,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而婺源县作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其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同时也是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就如何更好推进和充分发展婺源县森林康养产业,深入展开了调研,分析了婺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与潜力,针对其不足和挑战提出了应对的对策及建议,为建设婺源县生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森林康养是依托森林生态资源,促进森林度假、疗养、游憩的产业。新疆地区以天山林区和阿尔泰山林区构成生态屏障,以此来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本文对新疆三大林区发展的森林康养产业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森林康养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实现了旅游、度假、娱乐与养生为一体的产业共融业态综合体。基于此,本文以遵义市森林康养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别从资源整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智慧营销体系等方面阐述产业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养旅游逐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各个地区探索康养旅游开发。秦岭西安段区位优势明显、康养资源丰富,具备康养旅游开发的先天优势。在全面统计和分析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从市场、产业、环境等角度指出了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挖掘特色文化、创新产品内容、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营销、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的开发建议,为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